烏龜一定能到達終點?說說邏輯和現實


烏龜一定能到達終點?說說邏輯和現實

尊敬的朋友們,你們健身了嗎?

今天出了一小題目:

一隻烏龜爬行很慢,越來越慢,但它的生命無限長,永生。現在烏龜從起點向100米前的終點直線爬行,永不停頓永不後退,一直向前爬。問:它一定能夠到達目標嗎?

首先,我們把這道題看作是一道數學(物理)題目,不是腦經急轉彎——題目說烏龜永生,就是假設它永生,不會發生地球、宇宙毀滅這種事情;說它一直向前爬,意思是它不會拐彎搞錯了方向之類……

不妨你也回答下這道題目。先別看下面的答案,做個選擇題。

從數學上看,雖然烏龜的生命無限長,但是烏龜速度下降得也可能很快,只要速度下降得足夠快,很快降到無限小,那麼烏龜爬行的距離就是有限的,可能小於100米,甚至可能小於1米。

一個直觀的解釋如下:

假定第一秒烏龜爬行0.9米,第二秒爬行0.09米,第三秒爬行0.009米……那麼在烏龜無限長的時間裡,爬行的總距離=0.9+0.09+0.009+……=0.99999……米,即它永遠爬不出1米!

這個題目我問過很多人,從幾歲的兒童到十幾歲的中學生,到大學生,到來公司應聘的程序員,到中老年人。相當多的人都答錯了——即使一些學過高等數學的人也答錯了。

大部分不理解極限的人都直觀的認為只要壽命無限長,烏龜爬行的距離也將無限長。這個直觀是錯誤的。從這道題可以看到邏輯的威力,它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很多直觀上的錯誤。

但是,如果我們不把它看作一道純粹的數學題,那麼答案又會是什麼樣呢?把題目稍稍改一下,烏龜仍壽命無限長,但是這隻烏龜是現實中真的一直在爬的烏龜,那麼答案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我們知道,實際烏龜的每一步的步距不可能做到無限小,即使烏龜的速度越來越小,但也會收斂到一個大於無限小的值,這樣,烏龜在它無限長的生命裡,所爬行的距離也將無限長。

再次重複下,這個答案與上面那個答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實際上烏龜越來越小的步距也有一個大於零的極限。一個大於零(而非趨近零)的速度乘以無限長的時間,它的距離也是無限大。

其實我想說的是,無論是數學物理模型,還是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模型,它們都是對現實的一種抽象,它們成立的很多條件是隱含的,甚至是我們未察覺到的。如果我們沒有察覺到那些隱含條件,那麼我們在應用這些模型時會經常犯錯誤。

最近我感受到,在應用一些“西方理論”來解釋中國現象時,尤其需要注意理論隱含的條件。因為西方人發明理論時,主要是為了解決西方國家的問題,它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是專門針對中國問題而來的。舉例來說,主流經濟理論有個重要的但常常為人所忽視的隱含背景: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技術、市場制度處於世界的最前沿,他們的技術變革和制度變革都是全人類的創新(有成功有失敗),他們只能依靠自己摸索試錯,沒有辦法總結誰誰誰的經驗教訓。

例如,之前沒有哪個國家生產過CPU,他們只能去摸索試錯如何生產CPU;對於最先創造股票市場的英國人而言,之前沒有哪個國家建立過股票市場(制度),他們只能去摸索。但是後發國家可以模仿和借鑑發達國家技術和制度,從它們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成功和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西方創造的民煮制度實踐了很長一段時間,從它們的實踐歷史我們似乎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一人一票的民煮化後,它們的經濟政策越來越左轉,使得經濟效率越來越低——至少歐美、拉美、印度等多數民煮國家如此。若這個“規律”屬實,那麼作為後發國家的中國就有可能吸取西方民煮制度的一些經驗教訓,甚至創造出一種新的更切合經濟發展的民煮制度來。

目前,很多學者——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話,把西方目前的民煮制度當作後發國家制度發展的終點,其實這也是一種“歷史唯物”的決定論。我並不認同這種決定論。

中國一定要改,但改成什麼樣,需要我們更多的理論創新,需要我們知己知彼,需要深刻的理解西方制度的優勢和劣勢,也需要深刻的理解中華傳統制度中的一些優勢和劣勢。中國尤其需要避免的是把西方制度裡的一些垃圾引進來——例如,西方當下的福利制度在我看來就是垃圾。

關於中國應該改成什麼樣,以及實際將會改成什麼樣,我目前有些粗淺的想法,由於篇幅已經太長,以後再聊這個話題。

更多張小山同學文章請搜索公眾號:Free-is-not-fr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