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產業園區「爭妍鬥豔」

產業園作為一種產業集聚的形式興起於歐美國家,按園區形成方式和核心競爭力的劃分,可以將歐美髮達國家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分為:藝術聯姻商業模式、政府引導為核心模式、文化底蘊助推創意區的模式、產業鏈為核心的模式、科技為核心的模式。

藝術聯姻商業模式

美國紐約SOHO區:美國最知名的產業園區之一,曾是一個被廢棄的地下工廠,因有大量閒置房屋且租金極其低廉,被一些從歐洲移居紐約的藝術家看中,發展成一個藝術家聚集區。20世紀50年代,為促進園區發展,紐約市政府出臺法規,規定非藝術家不得進駐。全盛時期,面積不足紐約市區1%的SOHO區內,居住全紐約30%以上的藝術家。如今,SOHO區成為一個集商業與藝術於一體的完善社區。由於商業化的侵蝕,SOHO區的房價飛漲,生活成本飛漲。SOHO區畫廊林立而豪華,藝術市場多被畫廊老闆所壟斷。自由的前衛藝術家已成為一代元老,新一代的藝術家認為SOHO區“墮落”了,商業氣氛已從根本上取代了藝術氣氛。

SOHO區所在的曼哈頓島是世界金融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雄厚的經濟實力促進了園區的發育,園區的欣欣向榮又反過來推動城市經濟增長,城市與園區的循環互動成為此類園區的重要生命體徵。

全球五大產業園區“爭妍鬥豔”

政府引導為核心的模式

英國倫敦西區: 在英國倫敦西區是世界兩大戲劇中心之一,聚集了49家劇院,平均每晚約3萬人前來觀演,經濟連鎖效益顯著。英國政府鼓勵創新劇作向商業化發展,很多劇目往往在國家資助劇院首演,成功後再轉入商業劇院續演。有些經典劇目在一些固定劇院連演幾十年,成為西區的經典和象徵。

倫敦西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會的熱情支持。直接或通過半官方機構與民間機構,以項目的形式資助園區內的文化藝術創作,是歐美政府對此類園區最常見的支持方式。

全球五大產業園區“爭妍鬥豔”

文化底蘊助推創意區模式

巴黎左岸藝術區:最早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區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納河左岸聖日耳曼大街、蒙巴納斯大街和聖米歇爾大街構成的,一個集中了咖啡館、書店、畫廊、美術館、博物館的文化聖地。

以文化為核心的產業園區文化藝術氛圍比較濃厚,其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是促使創意工作者入駐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遊客參觀、引發交易行為並推動園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五大產業園區“爭妍鬥豔”

產業鏈為核心的模式

美國好萊塢影視製作基地: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這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有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所發現的,大約在20世紀初,這裡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一些是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湧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這些核心企業資金雄厚、人才密集、經驗豐富,而且品牌價值較高,它們主導著園區的發展方向。

全球五大產業園區“爭妍鬥豔”

科技為核心的模式

拿大BC省動畫產業園區:BC省動畫產業園區中集中了大量的從事文化創意活動的企業,它們在業務範圍、經營方式、產業種類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共性,甚至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引發這些企業之間的競爭。為了避免技術溢出導致競爭優勢的喪失,園區內的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在吸納眾家所長的同時竭力尋求超越,以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這樣的競爭,既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又使BC省動畫產業園區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全球五大產業園區“爭妍鬥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