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都是凭对品牌的熟悉感来挑选物品,

但每个牌子都有极多的产品系列,

每个产品的档次和配料都不同。

仅仅靠牌子,

就能解决选择困难症?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看包装上的产品品质信息。关注配料表和营养信息的比例不足20%,而其中表示能够看懂的还不到四分之一。

市场上的加工食品越来越多,

包装看起来更是眼花缭乱。

产品的营养怎么样?

品质怎么样?

安全吗?

学会看标签选食品,

才是保障自己权利的不二法门。

怎么才是查看食品标签的正确方式呢?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1.看食品类别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标签上会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的名称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

例如

你可能看到一盒饮料上注明“咖啡乳”,它究竟是一种乳饮料还是一种牛奶产品(例如调味牛奶)?

如果标签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是“调味牛奶”,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

如果是乳饮料,那就是说,只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牛奶的含量很少。

2.看配料表——先后顺序有讲究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规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

某麦片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蔗糖,麦芽糊精,核桃……”,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同时,目前对食品添加成分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不能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而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这样,消费者可以从配料表中直接看到一些自己平日见不到的名称,比如“柠檬黄”、“胭脂红”、“阿斯巴甜”、“甜蜜素”等,通常意味着食品中含有某些食品添加剂。

3.看营养素含量——食物营养,当心高热量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素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热量、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

例如

如果购买一种豆浆粉产品,显然是为了获得其中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那么,通常蛋白质含量越高的产品,表示其中从大豆来的成分越多,健康作用也就更强。因此,一个蛋白质含量≥20%的产品,通常会优于一个蛋白质含量≥16%的产品。

4.看三个含量——产品重量、净含量、固形物含量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看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但如果按照净含量来算,很可能会比其他同类产品反而昂贵。

例如

一种面包产品的价格可能令你心动,体积也差不多大。但是一种产品的净含量写着120克,另一种写着160克。实际上,120克的可能只是发酵后更为蓬松,但从营养总量来说,显然后者更为合算。

5.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够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例如

某种酸奶的保质期是14天,但实际上,即便在冰箱中储藏,其中的乳酸菌活菌数量都在不断降低。所以,为了获得其中的健康益处,最好能够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酸奶。

6.看认证标志

实用|六招教你看懂食品标签的“猫腻”!

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QS标志等,还有市场准入证明。

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和管理质量,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询其具体意义。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