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漢族,幼名劉彘,是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劉徹

漢武帝

七歲時被冊立為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劉徹

劉徹

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

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劉徹

漢武帝

漢武帝在位期間,曾先後用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

公元前87年, 漢武帝駕崩,諡號“孝武”,廟號是世宗,葬於茂陵。

為政舉措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

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設立中朝

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創立太學

經濟上漢武帝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

北擊匈奴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劉徹

反擊匈奴

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始於公元前129年,其中以取得漠北決戰勝利為標誌,在這一時期內,漢軍曾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三次戰略反擊,分別是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賴以發動騷擾戰爭的軍事實力,使匈奴再也無力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的勝利,也為漢王朝加強和鞏固邊防建設,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開闢了道路,促進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來。

絲綢之路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劉徹

絲綢之路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率領百多名隨從從長安出發,攜帶大批金幣絲帛以及牛羊向西域進發。在途中張騫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連接東到長安,西到羅馬帝國的貿易通道。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