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许多家长在辅导或督促孩子学习时,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孩子的“定力”问题了。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漫不经心、东张西望,总是“坐不住”……这些表现都是关于孩子专心程度的问题。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时的专注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学习效果均会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学习时更为专心呢?我们提出以下八个策略,供广大家长借鉴参考。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策略1:根据孩子注意力的发展规律,安排孩子的学习计划

心理学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如下:7~10岁的孩子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30分钟左右。如果事物比较有趣、新颖,高年级孩子完全能做到保持注意力40分钟。因此,家长可根据上述孩子注意力的特点,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与休息时间。

策略2:营造相对安静、较少干扰的环境,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环境有助于孩子投入学习,减少分心,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专心的习惯。例如,孩子在学习时,关小电视声音,避免大声说话,把会诱惑孩子的东西拿走。当然若孩子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尤其是学习和思考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断孩子(如,跟孩子说话等)。当然,也应该把握好度,适当的“干扰”有助于培养孩子抗干扰的能力。在家庭中,不应长期让孩子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学习作息,否则孩子在其他环境中会很难专注,尤其是高年级孩子。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策略3: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情,适当地转换任务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巧妙地转换任务,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例如,家长可以安排孩子前1小时做语文作业,每间隔25~30分钟休息5~10分钟,可以先朗诵课文,再抄写新字词,再完成后面的习题。然后,接下来的1小时做数学作业。

策略4:帮孩子做好“精力管理”,按孩子注意力日周期节律安排任务

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活动,了解孩子大约在什么时间段容易犯困、在什么时间段老想着跟别人玩、在什么时间段能安静做作业,根据孩子注意力起伏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决定每天放学回来16∶00~17∶00、晚上20∶00~21∶00是学习时间,每隔30分钟可以稍作休息。家长需监督孩子执行所制定的日程表,当然偶尔的调整是可以的。

策略5: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让孩子同一时间只专注一件事

让孩子同一时间只专注一件事,培养专注的习惯。由于学生一心二用的能力较弱,家长不应该让孩子同时专注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例如,家长不应该要求低年级孩子既听课又做笔记,只要孩子能认真听课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孩子把板书抄下来就另当别论了。如果孩子在同一时间专注某事(如专心写作业、专心朗读等),事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可以让孩子明白专心做事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以后,孩子也会懂得专心做事。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策略6: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延长孩子学习时专注的时间

兴趣可以有效地增加孩子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表扬和肯定。因此,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为孩子买辅导书、课外书时,挑选一些有趣的、生动的书籍。有趣的学习材料,可以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以无意注意带动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策略7: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学习中间的休息。孩子不能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休息。请记住,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后,让孩子早睡并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9个小时。在睡眠的过程中,大脑得到休息和成长。家长应该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