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里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這兩天,我只做了一件事兒——刷抖音,坐在辦公室裡翹著二郎腿光明正大地刷抖音。

因為我實在好奇,都說抖音是kill time的產品,那是否只有輕鬆的內容才被接受,發乾貨會有人看嗎?既然抖音上賣貨可以賣得這麼火熱,那是否也能賣課程呢?

如果在抖音上靠乾貨來售賣課程能成立的話,那將會解決很多教育公司流量增長的問題吧。畢竟,抖音的流量很大,今年6月份它的日活已達到1.5億,官方稱,用戶正在從年輕人走向普世,平臺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元。

懷揣著好奇心,我從早到晚專心致志地刷著抖音。現在,掛著熊貓眼、喝著黑咖啡的我,把所找到的答案都分享給你們。

是否有大號賣課?

抖音更鼓勵用戶在平臺上消費內容,所以產品設計上涉及售賣的功能是非常不明顯的。加上我之前不怎麼看抖音,故而較難找到賣課的抖音號,為了快速找到它們,我採用了三個方式。

第一,依次把榜單前100個號快速瀏覽了一遍,找出了幾個看起來有賣課潛質的號。比如有1567.2萬粉絲,講人生感悟的“杜子建”;有599.6萬粉絲,教健身的“仲昭金Adam”;以及有513.3萬粉絲,講大學生日常的“張雪峰老師”……

第二,搜索一些在公眾號上有課程售賣的大號,比如十點課堂、荔枝微課、唯庫、得到、千聊等等,發現大部分叱吒微信平臺的大號基本上都沒有怎麼運營抖音號,僅是佔了個坑。只找到97.2萬粉絲的“混沌大學”和31.7萬粉絲的“喜馬拉雅”。(不排除有遺漏。)

第三,設想了幾個應該有課程的標籤,比如英語、創業、育兒、考試、舞蹈等等, 試了好幾個標籤,最終找到了幾個內容做得有點意思的抖音號。比如,271.9萬粉絲的“潘多拉英語by輕課”;262.8萬粉絲的“單色舞蹈”;213.8萬粉絲的年糕媽媽;94.7萬粉絲的“蔣暉講電商創業”等。

這幾個抖音號,是我刷出來相對有代表性的,我們來看下它們整體的數據(排名以粉絲數排序)。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 數據來自於卡思數據

如何根據以上的數據,評估出一個抖音號受歡迎程度呢?

有個做抖音號的朋友分享,對於一個抖音號,除了粉絲數,“評論數、點贊數、分享數”這三個數據也都很重要,都佔一定權重,至於各佔多少,抖音的算法會做較為頻繁的調整。

所以,有些抖音主會主動提示抖友點贊,有些抖音主會挨個回覆抖友的留言,這應該與賬號的內容類型有關。比如是一個信息類的內容,比較具備收藏的價值,提升轉發量會更有利;而創意類的內容,抖音主應該多與抖友互動,引導他們點贊和評論。

從上圖來看,粉絲數的體量對後三個數據有較大影響,但是不併是絕對性的影響,比如只有94.7萬的“蔣暉講電商創業”點贊數和分享數都高於200多萬粉絲的號,說明它的內容是很受抖友歡迎的。

怎麼獲取流量?

這些抖音號是靠什麼內容來吸引到用戶呢?

在分析之前,先來回顧下抖音的產品特點和使用場景。

一個抖音新號只能發15秒短視頻,粉絲達到1000以上才能發1分鐘,1分鐘時間極大限制了內容的容量。加上用戶使用抖音可能是在如廁、坐車等碎片化時間,或者是睡前躺在床上的時候,那些不需要深度思考的內容會更合適。

所以,在抖音中比較熱門的是“搞笑段子、才藝表演、勵志雞湯、模仿秀、特效炫技”等短小、易被消費的內容。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 來自《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

短時間、輕閱讀,還需要保證持續的產出,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留給賣課抖音號發揮的空間較小。而且,製作成本也比較高,比起截取課程的一小段,用戶會更喜歡專門錄製的內容。

在上面圖表中我找出的這些抖音號,可以簡單把它們的內容生產分為三類。

1、根據一個話題輸出自己的觀點

代表有“杜子建”、”張雪峰老師”、“蔣暉講電商創業”,他們吸引粉絲不靠顏值,全靠觀點。

“杜子建”是抖音的一個大IP,他談的話題範圍比較廣泛,涉及情感困惑、日常生活、工作迷茫等人生中普遍出現的問題。他曾說,他的內容就是給女性看的,這跟抖音用戶女性偏多有關。在每段視頻裡,他以長者的姿態,態度和藹,言辭犀利,強輸出自己的價值觀。

杜子建的特點是,他的大部分選題來自抖友,這保證了選題的來源,而且非常有利於與抖友的互動。從數據中看出,他的分享數非常高,比2000萬+的抖音大號都要高。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張雪峰”也是個網紅,不過與杜子建不同的是,他針對的抖友更垂直,就是在校大學生,因為他賣的課程是“考研”。他的內容會取自校園的一些話題,戀愛、性格、學業、未來等大學生關注的話題,他總是信手拈來,而且他身上帶著一點痞氣,這或許有助於收穫大學生粉絲。

要注意的是,在抖音裡,張雪峰基本上不講考研,只是跟你嘮嘮學習、鼓勵你追妹紙,更像是在做自我的品牌打造。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還有一個體量不算大的號“蔣暉講電商創業”,每次他會分享一個互聯網行業相關的知識點,或者他的行業看法。選題都是圍繞互聯網,相互間沒有什麼強關聯。

我搜了運營的其他關鍵詞“社群、活動、用戶、新媒體”等,都沒有發現太成氣候的抖音號,但蔣暉的這個號看起來運作的還不錯。他的內容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能做起來,一是蔣暉本身的專業度,二是“電商”類選題跟抖音平臺的用戶離得更近,“開個淘寶店”這個看似沒有什麼門檻的賺錢方式,還是很令人心動的。

如果說前兩個人滿足了用戶需求,那蔣暉則是挖掘了抖友的需求。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統一來看,此類內容最主要就是主講人,一個人一張嘴,沒有其他設計,濾鏡、音樂、特效等抖音提供的授法通通不需要,“IP”的觀點影響力直接決定了這個號的生死存亡。

他們的選題目前看起來還是很隨意,有了大熱點也會跟進,但是更多是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也許是話題還相對比較少,所以沒有發現背後的設計。

2、針對一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代表有“潘多拉英語by輕課”、“輕鬆學韓語”、“仲昭金Adam”、“年糕媽媽”,這些號的內容會更活潑有趣些。

他們在回答問題之前,常會加入一些“場景再現”來做問題的引入。

“潘多拉英語by輕課”裡,主講人小姐姐會一個人飾兩角,先表演一段對話,比如面試,再來針對面試中的錯誤給予正確的姿勢;“輕鬆學韓語”裡也會先帶用戶進入一個具體場景,比如路上遇到韓國歐巴,給出相對應的搭訕方案;“仲昭金Adam”則更極致,他會設計一個真人小劇場,實際表演出生活中的場景,展示出衝突,教練再冒出來講道理給方案。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而且,他們給解決方案的形式也具有多樣性。

比如,有圖片、漫畫、ppt等形式,搭配上旁白和音樂,就可以低成本完成一個小視頻,但更多是真人講解。

數據表明,真人出鏡的效果會更好,比如“輕鬆學韓語”前期是圖片,後期由小姐姐出鏡講解,點贊量就暴漲。這是因為抖音平臺會更傾向於推薦有真人出鏡的視頻,還有用戶也更容易接受有“交流感”的真人。榜單前100個號裡只有1個號是漫畫號,其他都是真人出鏡。

真人出鏡不僅可以靠語言,也可以通過動作來表達,這就保證了,在這短短1分鐘內,用戶所接受的信息層次非常豐富。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準確來說,此類內容的呈現上更符合抖音平臺的調性,但這些號在數據上的表現卻整體不如第一類觀點輸出的內容。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用戶在抖音上是來閒逛的,對於解決問題並沒有預期,較難恰好遇到一個很感興趣的問題,反倒不如接受一個明確的觀點來得痛快。

從分享數上也能看出,除非有一個共同群體的圈子,像”年糕媽媽“,大概因為有媽媽群,所以分享數就會高一些。其他語言、健身類內容,用戶願意分享的意願並不會太高。

3、無規律截取課程的一個片段

代表有”單色舞蹈“、”混沌大學“、”喜馬拉雅“。這些內容的數據更慘,畢竟是沒花大心思運營的。

有200萬粉絲的”單色舞蹈“是企業號,也算是藍v大號了。它的內容基本上就是舞蹈視頻的片段,在留言區也沒有做互動,其實還是較可惜的,它本身有豐富的舞蹈資源,而且舞蹈類內容本身是很適合抖音平臺的,如果精細化運營,數據可能會非常好。

比如,培養出特定的IP,抖友更喜歡有具體人設的號,這樣他們有交流感。比如同樣是舞團,“不齊舞團”就有近600萬的粉絲。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混沌大學”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而且老師的知名度也不算低,但是因為僅僅是針對既有視頻做了分段的裁剪,所以無論評論還是點贊都很低,而且沒有分享數。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 俞敏洪

“喜馬拉雅”的運營相對更精細一些,採用了根據語音出字幕的形式,往期點贊數和評論數還算不錯,但是粉絲量卻不見長,至今只有32.9萬,可能是因為內容太雜,定位不清晰,無法激起用戶對這個號的認知吧。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相比之下,第一類觀點輸出的內容勝在人設清晰;第二類回答問題的內容定位清晰;這一類內容雖然質量是ok的,就少了鮮明的特色,而在抖音沒有特色,就一切白費。

刷完這些號的內容,我認為,在抖音是沒有乾貨的,或者說這裡的用戶並不接受乾貨。在這個平臺上,用戶們只想獲得情緒的釋放,不想學習和思考,然而,看乾貨就意味著需要集中精力,註定不符合抖音產品所營造的場景。

比如,在“潘多拉英語by輕課”裡,很多人留言小姐姐真好看,但是真正學習英語的人卻甚少。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怎麼轉化用戶?

在抖音上,視頻裡不允許出現公開銷售的行為,所以,轉化用戶就只能是基於他們對內容的認可。

然而,別說轉化用戶的動作受限,其實,用戶接觸到課程都很難

抖音平臺接入了淘寶的接口,如果你的課程在淘寶上,用戶就可以直接點擊左下角的小購物車進入課程頁面,但是這適應於新的小型課程,如果你有自己的平臺,或者自己課程已經入駐了某個平臺,都會比較麻煩。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因此,在引導用戶去買課的動作上,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請跟我一起唱“課程在哪兒呀課程哪裡?”

1、藏在私信裡

如果你想學“潘多拉英語by輕課”漂亮小姐姐的課程,需要在留言區裡主動問“有完整課程嗎”,小姐姐才會回覆你:“私信我”,來到私信,你需要繼續在私信裡誠心誠意的發問,才能獲得解鎖課程的路徑。

我們來看路徑,顯示引導關注“潘多拉英語”,然後讓回覆“報名”,你這個時候只好回覆“報名”,操作了兩步才看到了這張海報,雖然不知道這個課跟段視頻有什麼區別,還要你9.9元,但是學習的心是如此執著,於是,你手動搜索海報上的“潘多拉英語PandoraEnglish”,最終來到公眾號上。

體驗完流程,明白了能最終找到課程的一定是這個小姐姐的鐵粉。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除了坐等用戶,他們在置頂了一個作品,是小姐姐的自我介紹,最後會露出公眾號,加不加就看誠心不誠心了。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另外一個號“蔣暉講電商創業”,它的用戶轉化做得就很漂亮了。

在介紹裡非常清楚的寫明瞭用戶要幹什麼,能獲得什麼,非常直接和簡潔。特別妙的是,它並沒有提課程,而是說送“書”,白拿的誰不心動,而且只需要私信一下。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起心動念之後,就好上鉤了。

私信“書”,收到了加私人微信號的要求,雖然得加個微信才能獲得,但是能加上老師微信也不錯,用戶很順暢的加了老師的微信號。至於加了私人微信號之後,勝利就有一半被握在手裡了,轉化用戶就容易很多了。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兩個抖音號轉化用戶的動作高下立見,所以內容得認真做,用戶轉化也不能掉以輕心。

2、藏在主頁裡

每次需要用戶多做一個動作,就會多流失一大半的用戶。

有沒有比私信更快捷去轉化用戶的方式?我發現了“混沌大學”做得很贊。它直接在主頁上加了一個鏈接,引導語是“觀看完整視頻點擊下方”,讓你很心動,立刻點擊了。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點進去之後,看到是一張七天體驗卡,一鍵領取,而且下面是領取之後可以立刻獲得的課程,馬上點擊領取了,才出現真正想要你做的事情——下載混沌大學的app。

我想,點擊下載app可以直接跳轉,但是下載一個app的成本對於用戶來說太大了,還不如引導用戶去搜索小程序。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看“喜馬拉雅”,在主頁中引導用戶去“領取會員”,用戶點擊進去之後,引導的是關注喜馬拉雅的公眾號,並說明是限量福利,沒有讓下載app,不失為更明智的做法。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在主頁上做轉化,“單色舞蹈”也是非常“優秀”,它是在banner圖上直接寫了公眾號,至於你關不關注,一切皆隨緣。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3、藏在你找不到的地方

更佛系的當屬:你如果不搜索我,就壓根不會知道我有課。

比如“年糕媽媽”和“杜子建”,也許因為他們明白了在抖音號裡賣課太費勁,就一心一意的賣貨,畢竟賣貨場景銜接得更流暢。

偶爾也會在視頻上推一把“年糕媽媽”的公眾號,只有你關注了公眾號才能發現她原來有那麼多課程。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要不是朋友說“杜子建”做了一場裂變互動,我是不知道他有課程的,(當然,現在哪個網紅不開課?)他有著自己的公眾號和小程序,不過課程是講成功學的,跟抖音所講的內容還有差異的。可見,

抖音和公眾號,他想得很清楚,是完全分開運營的。

抖音裡的“乾貨”視頻有“錢”途嗎?


看各號在轉化用戶到課程上或想盡辦法、或直接放棄,就明白一件事,現在在抖音平臺上賣課還是不太划算的。內容生產成本高、流量獲取困難、轉化用戶沒抓手,在抖音上,每一個環節都不太友好。

這也能理解為什麼那些在公眾號上賣課賣得風生水起的大號,為什麼不對抖音下手,實在太費勁。反而,如果是一個新起的課程,已經很難在公眾號上搶奪流量,或許可以上抖音來背水一戰,反正都很艱難。

如果你想在抖音上賣課,儘量做好以下幾步吧——

內容生產

  • 抖音號的內容要定位清楚,要有個鮮明的人設來影響用戶。
  • 視頻內容要根據抖音平臺做定製,學習爆款內容的做法。
  • 視頻內容不一定非要跟課程綁定,試著加強情緒的引導。
  • 要與用戶多做互動,鼓勵留言,適時做直播

用戶轉化

  • 儘量接入淘寶店
  • 否則,在主頁上或私信裡,用免費福利引導用戶加私人微信號

“抖音兩小時,人間一整天” 刷抖音的時光總是太匆匆,還來不及我細細想。

以上,就是我刷了兩天兩夜抖音之後,較為淺顯的理解,歡迎做抖音的大神們來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