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一到秋冬季,關於白茶,度娘搜索、朋友圈亮相的高頻詞

莫過於“煮茶”二字。

鋪天蓋地的都在說:老白茶,煮著喝!

可是關於煮白茶,你真的瞭解麼?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煮白茶,看似就投茶、煮茶兩個步驟,其實裡面有很多技巧。每個人掌握與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有些人煮的白茶很好喝,而有些人煮的則很難喝。

在碎片化的微信文章中,我們看到的總是簡單籠統的三兩介紹,可是真當運用到生活中,總感覺有些地方拿捏不準。

關於如何煮白茶?

小白歸類、深入細化成實用百科知識,你可以好好參考、對比實踐。

在大家都熱衷於白茶煮著喝的時候,明白原理,讓你更有茶範兒。

1、為什麼老白茶煮著喝,更好喝?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煮後的老白茶,其豐富的內含物質如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黃素、咖啡鹼等有益成分充分析出。同比泡的白茶,煮的水浸出物高出近60%。

煮後的茶湯,滋味更加濃醇,聞起來充滿香氣,有藥香、棗香或粽葉香氣等。同時喝起來,給人感覺很柔和。

2、什麼樣的白茶適宜煮?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三五年以上的壽眉!

一般是選擇存放三五年以上的壽眉。因為壽眉葉子粗老,茶梗和葉片中內含較多的果膠與茶多糖,這些物質讓煮後的白茶口感甜、茶湯稠。

同時糖類物質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有效促進人體消化。並且粗老的茶梗、葉片蠟質豐富,讓白茶更耐煮;(煮一壺,喝上大半天,性價比超級高)

3、白毫銀針、白牡丹適宜煮麼?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並不是所有的白茶都適宜煮。

新茶,不建議煮,更建議泡!新茶主要是喝清新鮮爽。若沒有經過時間轉化,用來煮,會導致茶多酚、咖啡鹼過量析出,從而致使茶湯出現苦澀,影響口感。

白毫銀針、白牡丹,不建議煮,更建議泡!等級較高的新白茶,芽、葉較嫩,咖啡鹼含量高,直接煮,容易苦。若非要煮,建議白牡丹陳化三年以上、銀針陳化五年以上,沖泡後再煮。

4、什麼樣的器皿最適宜煮白茶?

我們常見的有鐵壺、銀壺、陶壺、玻璃壺等多種煮茶器皿: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鐵壺/銀壺

鐵壺、銀壺煮水會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同時釋放出鐵離子,起到軟化水質的作用,使得水PH值偏弱鹼性,口感甘甜,卻不適合煮茶。因為金屬類材質容易與茶裡的成分發生細微的化學反應,會影響茶的口感,故而不建議使用。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陶壺

陶泥壺,溫度較為穩定,在煮茶時能很好地讓茶葉的

香氣、味道得到釋放。煮白茶對火候的把握,主要是通過觀察茶湯的顏色深淺來判斷,煮的茶湯顏色不宜太深,太深容易苦澀,也不能太淺,太淺滋味還未出來。

陶壺的不足之處就是沒辦法觀察茶湯,只能憑經驗去把握。對於有經驗者,可推薦使用陶壺。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玻璃壺

透明玻璃壺,能直觀地看到湯色

,選擇出湯時間,更好的保證茶湯的口感。建議新手首選玻璃壺。慢慢摸索,如何煮出一壺好喝的老白茶。

有人可能會說,玻璃壺聚熱不好,且散熱較快,只適合當下煮好就品,其實不然。萬能的某寶上有賣保溫墊(利於冬日裡茶湯保溫),價格不超過百元。也有直接保溫的玻璃煮茶器,對於冬日飲茶,非常方便。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保溫墊

5、煮茶,該投多少量?

一般120毫升的蓋碗,我們沖泡時投茶量一般是5克左右。煮茶的投茶量,茶水比約1:100左右。投茶量不宜過多,投量多茶湯易濃、苦澀,力求最佳滋味即可。

具體投茶量,可以根據茶葉、水量的不同比例,以及自己喜歡的濃淡口感,摸索調整時間。

6、先泡再煮,還是直接煮?

先泡再煮!

未泡過而直接煮的茶,茶湯中咖啡鹼、茶多酚濃度很容易偏高,容易產生苦澀感。建議正常泡過四五道後,再煮。內含物質能充分釋放,茶湯口感會更甜潤、順滑、醇厚。

7、用冷水煮,還是熱水煮?

用熱水煮!

待水燒開後,投茶。如果是冷水煮,這個過程燒開、沸騰時間緩慢,時間久,隨溫度上升慢慢釋放出來的物質,相對苦澀味會重。而用熱水煮,加熱時間短,茶湯口感會相對順滑。

熱水、冷水這個問題,與“用紅茶調飲奶茶時,調飲的壺裡是先倒奶還是先倒紅茶”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延伸小科普

紅茶調飲:茶加奶or奶加茶?

將奶倒入熱茶時,是少量奶與大量茶接觸,那一瞬間奶被加熱到高溫,奶中的蛋白質變性,導致結合茶多酚的能力下降。於是,調飲出來的奶茶就容易有澀感;

而將熱茶倒入奶時,是少量高溫的茶與大量低溫的奶接觸,瞬間茶的溫度被奶降低了,而奶的溫度不會大幅升高——奶中的蛋白質沒有被變性,能結合更多的茶多酚。茶多酚與牛奶蛋白結合之後,就不會與我們舌頭上的蛋白質結合,也就不會產生澀感,反而覺得奶茶醇滑了。

8、白茶要煮多久?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簡單方法,茶湯煮沸後一分鐘,關閉電源。待壺內茶湯不繼續沸騰時,即可倒出茶湯喝。

若是覺得茶湯味道偏淡,再適當加長時間即可。

9、是續水煮,還是直接重新加水煮?

續水煮!

而且是續熱水

一壺茶,我們通常能煮三四道。如第一道煮好後,第二道再煮時,最好是續水煮(即不要把第一道茶湯全部倒完,留三分之一),這和綠茶留根泡法一樣。

綠茶玻璃杯留根泡法,綠茶中第一道茶水中內含物質析出近70%,為避免第二道茶水與第一道的差距太大,第一道茶湯會留1/3-1/2,再加水。這樣前後兩道茶,口感不會差距太大。

10、什麼樣的場景適宜煮茶?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家中宴請賓客:

逢年過節,宴請賓客,客來敬茶。可人多忙於接待,根本沒有時間好好泡茶,煮上一大壺老白茶,輕輕鬆鬆搞定;

辦公室裡:

忙碌的工作,根本沒時間好好功夫泡茶,煮上一壺可以喝一整天。

書房中、大型會議時……

生活中很多類似場景都適宜煮茶。特別是人多時,推薦使用蒸汽式煮茶壺:

1.茶水分離,避免茶葉長時間浸潤在茶湯中;

2.手動檔、自動檔,好控制。自動檔中,能持續保溫,避免冬日裡煮好的茶湯一會兒就涼了。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

小白的白茶觀

平時小白一般是泡茶,較少煮白茶。因為泡白茶,味道上是一層一層漸變的感覺,前幾泡茶湯喝的是工藝,中間幾泡是山場氣息,後面幾泡是時光的沉澱味道,所以它層層疊疊一杯一杯很有層次感

如果用煮的話,它的味道基本接近,很難有層次感體現。但冬日裡煮上一壺老白茶,確實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本期話題

#你平時生活中如何煮白茶?#

白茶粉們歡迎底部留言評論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