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有關性侵”。當我們談論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在想些什麼。

當十月份好萊塢巨頭韋恩斯坦開始被爆出性侵時,這塊厚重的幕布終於開了一個角,露出了後面重疊的哭嚎。於是一個又一個製片人,導演,演員都深陷其中,也許很多年我們回頭看,這會是影視業的一個里程碑。

我們想到今年八月份令人在電影院裡哭出聲的《二十二》,想到《鬼鄉》,想到令人拍手稱快的《我唾棄你的墳墓》。

想起一些曾真實發生過的事,想起一些我們害怕會發生的事。

因為這個主題實在太沉重,提出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無端想到了93年布爾迪厄寫的《人世的苦難》。

今天我們選出了七部電影,從七個不同角度來述寫了這個主題。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黑暗中的舞者》

我推薦這部片事實上是因為Bjork,也因為導演Lars von Trier。在這次被曝光出來的好萊塢性侵狂歡中,Lars被Bjork發文譴責,他在片場隨意騷擾和撫摸女演員,在這之後,她用了好幾年去平復心理創傷,自此再未接過電影。而Lars則從這裡取了材,拍了《狗鎮》,並對Nicole Kidman做了一樣不恥的事。

很諷刺,即使我對導演嗤之以鼻,我也承認這是一部好片子。沒有一個純粹的壞人,悲劇就是悲劇,悲劇就是把生活揉碎了放到觀眾面前。於是女主塞爾瑪跳舞,她接近瞎,卻擁著孩子,像個天使。所以結局也沒有那麼殘酷,就像我們知道有些事在發生,有些人裝聾作啞不聞不問,生活還是繼續,世界還是亙古無新。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房間》

女孩喬伊十七歲時被一個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騙,之後的七年,她被囚禁在他房子後院的棚屋裡。在這期間她不斷遭到強姦,並生下兒子傑克。儘管存活都成問題,母親還是竭盡所能為兒子傑克創造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小小世界。直到傑克五歲,母親決定告訴他,在這個小小的房間外面,有著更廣闊的真實存在的世界。他們開始策劃逃跑計劃,決心要逃出這個囚禁他們的房間……

電影的整個感情基調比較壓抑,飽含禁錮之苦與絕望,但母子二人在黑暗日子中的互相取暖與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 這世界上有那麼多東西,有時候還很恐怖,但是沒關係,因為還是你和我在一起…”也讓人感覺到溫暖。

被偷走的歲月,被傷害的生命,被禁錮的靈魂,終將被希望和善意救贖。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不能說的夏天》

不能說的夏天(寒蟬效應)23歲的白白(郭采潔)懷揣著純潔而又熱切的音樂夢想,隻身一人遠赴音樂學院深造,白白的單純和可愛勾起了李教授(戴立忍 飾)對於自己歲月往事的回憶,受到慾望和佔有慾的控制,李教授利用職務之便和年齡上的優勢,將白白誘惑進了一段背德的師生戀情之中。戀情曝光後,社會、網絡輿論如同排山倒海般席捲而來……無辜的受害者噤若寒蟬,那麼施暴者由誰來懲罰呢?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聚焦》

這部影片其實主要是講述一個報社專欄為了揭露一個教父猥褻多名兒童的背後事實所展開的一系列調查取證。但令人感到可怕的應該是這個教父對兒童持續迫害的事實吧,在一個教區猥褻過數名兒童後,想要提出訴訟的人也迫於各方壓力無法站出來,教父仍然流轉於各個地區,帶著孩子們“吃冰淇凌”。是教會的腐敗造成了這個悲劇,讓這些悲劇,在社會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暗暗蔓生。這些事情,究竟在這個世界的角落還有多少不曾被揭發,才正是讓人心寒啊。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水果硬糖》

多金帥氣的男攝影師在咖啡店遇見一個可愛天真的小女孩,帶著小女孩回到自己的住所,然後再接下來的一天內,劇情就開始不斷的反轉,在這裡就不給大家劇透了,小編認為能夠一步一步看下來的體驗才是最棒的。我想關於對小孩的性侵電影非常多,通常小孩子的抗爭能力不如成年人,也非常容易產生心理陰影,比如《聚焦》裡講的一樣,其實很多對小孩的性侵都一直沉在水面下面,而《水果硬糖》裡的小蘿莉用自己的方式,最後摧毀了攝影師的靈魂,做出了反擊。也許這個話題很敏感,但總得有人去反抗,去關注。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素媛》

這是一部關於幼童性侵案的韓國電影。在一個飄雨的早上,小女孩素媛在獨自上學的途中遭到了一個猥瑣大叔的強姦,素媛在醫院醒來的一句“我做錯了什麼嗎”令人心碎。父親為了帶領女兒走出陰影,扮做女兒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可可夢。即使滿頭大汗、疲憊不堪,父親依舊在竭盡所能逗女兒開心。我們時而對強姦犯拒不認罪的行為恨得咬牙切齒,時而感動於心理諮詢師和街坊鄰里的溫情。主人公素媛可愛又懂事得讓人心疼。"最孤獨的人最親切,受過傷的人總是笑的最燦爛,因為他們不願讓身邊的人承受一樣的痛苦"。影片最後的結局耐人尋味,相信大家看完後也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二十二》

《二十二》上映的時候,真的太多人去看了。這是一部紀錄片,為了記錄下那段中國人心知肚明,但卻一直以來對其緘默不語的慰安婦歷史。這段歷史很沉重,經歷了這段歷史的中國婦女,有的因為承受了太大的痛苦無法訴說。但是現在,當人們開始,決定真正的瞭解這段歷史,卻發現那些歷經磨難倖存的老人們,和所有的老人一樣,平靜和藹,和所有農村婦女一樣的過著平凡普通的日子,彷彿過去的苦楚都不曾發生。看到這樣的老人們,心裡由衷的苦澀,或者說有一種說不清的情緒,我們看到,不管曾經有多痛苦多難熬,歲月也把他們都沖淡了。《二十二》最初,其實是“三十二”,但是隨著倖存者們的去世,拍著拍著便成了“二十二”,直到現在,已經成了個位數,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們還能看到些什麼呢……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來吧,人間的孩子,和一個精靈手拉著手,走向荒野和河流,這世上哭聲太多了,你不懂。”

——威廉·巴特勒·葉芝

致讀者

(向上滑動啟閱)

如果看到最後,其實我想向大家道個歉,選擇這個專題有我自己的私心在。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層出不窮,兩年前轟動網絡的韓國Lee案件現在已經沉入水底,去年的巫山,今年的侯亮平,十月份涉及人員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大翻案。

我嘗試通過專業的角度來看待他們在遭受這些事件之後的心境,有些打碎了牙往肚裡咽,有些站出來想要被幫助,有些沉默,內心在波瀾之後,成為了幫兇,成為了下一個性侵者。

惡性事件帶來了PTSD,女性不僅對PTSD易感性高,病程也趨於慢性化,中位數為男性的四倍,症狀重,病程長,恢復慢,生活質量低。根據法國和美國的研究,受到強姦後的婦女患PTSD的可能性為50%~90%,17%的女性17年後仍然被診斷為PTSD。在事發後一週,94%的被施暴者有PTSD的所有臨床症狀,在3—9個月後,仍有15%~25%的被施暴者出現PTSD症狀。

而PTSD的三大症狀是:1、持續地體驗到這種創傷性事件,2、對創傷伴有的刺激做持久的迴避,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麻木,3、持續的警覺性增高。簡而言之,她/他們不停做噩夢,害怕事發地點,失去信任感,喪失安全感,拼命遺忘,逃避,並且變成一座冰冷的牆。

我用女性的數據來做例子不是想說只有女性有成為受害者的可能性,事實上,男性受害者的數量一直不少,但在輿論,在社會的面前,他們沒辦法站出來指責,站出來控告。

因為性別,受到性傷害讓他們更無處依靠。

這些被施暴者,被性騷擾者焦慮而又抑鬱,痛苦而又沒辦法傾訴。

這大概就是我為什麼想做這個專題的原因,我想讓大家拋下受害者有罪論去看一些事,以羅爾斯的理論來解釋,便是“只要具備了最低的道德人格,一個人就有權得到全部正以保證”。或者也可以這麼說這個原則,“人們應當被同等的對待。”當他/她站在公眾的面前,說,“我曾經經受了這樣不公的待遇,我曾經受到侵害…”在他/她的身份背景之下,過往和曾經的錯事此時都不應該被追究,此時站在這的人只是一個受害者。

而不是需要被指責“活該受害”的任何一個人。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謝謝大家能耐心看到這裡,希望這七部推薦的電影合你口味。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電影專題|一場與性別無關的迫害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