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真實寫照!切腹?不存在的!別被神劇給忽悠了?

切腹,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和身體痛苦,切腹者需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而背後則需要一位可信賴的人進行“介錯”快速砍下頭部以結束切腹者的痛苦。切腹的行為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式光榮赴義的象徵,這點我們常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可以瞭解到。

日本投降的真實寫照!切腹?不存在的!別被神劇給忽悠了?

而在這些影視作品中,特別是中國拍攝的抗日劇中常常能看到:戰敗的日本軍官無顏回去,唯有切腹“報效天皇”。但是近代歷史上的日本人真的會在戰敗後用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嗎?1941年,日軍陸軍大臣東條英機頒佈《戰陣訓》規定:帝國軍人不受生擒被俘之辱。這一規定確實導致了日軍在宣佈戰敗之前出現大量的守軍陣亡以及民眾集體自殺的現象。

日本投降的真實寫照!切腹?不存在的!別被神劇給忽悠了?

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即使是戰場上毫無人性的日軍將士也有很多是想要回家的年輕人,他們並不想留在戰場,也沒有承受巨大切腹痛苦的覺悟。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大名鼎鼎”的陸軍大臣東條英機親自頒佈的法令要求自盡,在宣佈投降後,那些煽動年輕將士“自盡以報國恩”的日本高級將領和元老,除了少數以切腹的形式謝罪以外,大多數都已經投降了為求活路了,其中頒佈法令的東條英機本人在被捕前對著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但是卻“失誤”了,一個殺人狂魔卻因為“失誤”殺不掉自己,實在可笑。

日本投降的真實寫照!切腹?不存在的!別被神劇給忽悠了?

而時過境遷,切腹這一源於武士道的刑罰文化,從“展示”靈魂和清白的榮刑,再到向對手展現勇氣和力量,再到一種“表演”。發展到今天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抨擊失敗政要官僚的調侃手段。無論如何,在抗戰期間的中國人民在承受了比切腹更大的痛苦中艱難的贏得了戰爭,而真正切腹的日本軍人更是寥寥無幾,所以神劇裡的劇情大家看看就好。

日本投降的真實寫照!切腹?不存在的!別被神劇給忽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