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申請了大量區塊鏈專利,但真的會使用它們嗎?

蜜蜂財經報道:10月30日,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同一領域的50多項申請中又增加了一項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專利。這家美國第二大銀行一直在非正式的區塊鏈專利競賽中領先,避開了IBM和阿里巴巴等競爭對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美國銀行看好加密——該公司一直在公開批評加密貨幣,主要依靠專利在金融科技界刷存在。

美國銀行申請了大量區塊鏈專利,但真的會使用它們嗎?

美國銀行申請加密相關專利的簡史

該銀行早在2014年3月就申請了與區塊鏈相關的第一項專利,並於2015年9月由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佈。美國專利商標局負責為美國的發明授予版權。這項專利被稱為“使用加密貨幣的電匯”,它本身沒有提到“區塊鏈”這個詞,但描述了一個使用加密貨幣基礎技術在賬戶間發送資金的系統。

它似乎是美國一家大型銀行的第一個加密相關的應用程序,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美國銀行是同類產品中第一家申請此類專利的銀行之一,這也不是特別令人驚訝的,因為它也是2013年首批發起比特幣報道的銀行之一,當時它發佈了由戰略家David Woo編寫的報告,Ian戈登和瓦迪姆·伊拉洛夫。該論文題為“ 比特幣:第一次評估 ”,他認為:“比特幣可能成為電子商務的主要支付手段,並可能成為傳統轉賬服務提供商的有力競爭對手。作為一種交換媒介,比特幣有明顯的增長潛力。”

2015年9月,就在美國銀行被授予加密相關專利的同月,這家金融機構加入了R3。R3是一個由200多名成員組成的聯盟,包括多家銀行、行業協會和金融科技公司,致力於開發區塊鏈解決方案。

因此,從“使用加密貨幣的電匯”入口開始,美國銀行申請的面向區塊鏈的專利紛至沓來。蜜蜂財經獲悉,2015年12月,USPTO公佈了2014年7月由銀行提交的10個新申請,所有申請都在標題中提到了“加密貨幣”一詞,並提到了各種系統,如“離線庫存儲系統”、“在線庫存儲系統”等。

接下來的一個月,即2016年1月,該銀行透露,它正準備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交20多份面向區塊鏈的專利申請。美國銀行首席運營和技術官凱瑟琳•貝桑特(Catherine Bessant)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名技術專家,這項技術令人著迷。我們一直努力站在最前沿。我想我們大約有15項專利,大多數人會對美國銀行擁有區塊鏈或加密貨幣領域的專利感到驚訝。”

最終,美國銀行在非正式的區塊鏈專利競賽中獲得第一名 - 截至2018年6月,該機構持有約45項現有專利(意味著它們活躍並且尚未過期),這是所有公司中數量最多的。根據Marc Kaufman(在美國數字商業商會共同主持區塊鏈知識產權委員會的律師)的研究,這家美國銀行繞過了像IBM和阿里巴巴這樣的技術型企業,更不用說它的直接競爭對手 - 只擁有8項專利、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皇家銀行(RBoC)。

“重要的是保留我們的位置”:美國銀行與加密技術的複雜關係

美國銀行在區塊鏈領域的努力並不一定意味著該公司將開發實際產品。這也不意味著該公司在所有加密方面都很樂觀。與此相反,美國銀行顯然更重視註冊技術而不是實際使用它。

2016年,凱瑟琳•貝桑特(Catherine Bessant)向CNBC表示,擁有區塊鏈相關專利“非常重要”,以便在我們知道商業應用可能是什麼之前就保留我們的位置。在今年6月於紐約舉行的CB Insights (CB Insights)——金融科技的未來——上,她評論道:“我們在區塊鏈/分佈式分類賬領域擁有不到50項專利……雖然我們還沒有找到大規模的機會,但我們希望領先,我們希望做好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積極的言行並沒有阻止這家有著113年曆史的銀行將比特幣稱為“麻煩”,並做出禁止客戶用信用卡購買密碼的決定。此外,蜜蜂財經獲悉,美國銀行在今年2月發佈的年報中承認,加密貨幣對其業務模式構成威脅,稱:“客戶可以選擇與其他參與業務的市場參與者開展業務,或者在我們認為具有投機性或風險的領域提供產品,例如加密貨幣。”

事實上,擁有金融科技專利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將在未來被使用。區塊鏈專利和其他任何專利一樣,是一套由官方機構(主權國家或政府間組織)頒發的專有權,發明者或受讓人以向公眾披露他們的發明作為交換條件。

正如彭博社解釋的那樣,商業上的區塊鏈專利“對於那些想要重塑金融服務業或催生有利可圖的加密貨幣相關業務的公司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講,專利幫助公司吸引投資,保護產權,並從其他使用專利的公司獲得壟斷利潤——美國銀行可能就是這樣。

美國銀行最新的專利申請包括:從私鑰存儲到加密貨幣交換系統

以下是美國專利商標局去年公佈的美國銀行區塊鏈專利的一些細節。這應該能更清楚地說明美國銀行計劃如何使用這一技術,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的:

私鑰

美國銀行最近的一項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專利申請於10月30日得到確認,它提出了一種新的私人密鑰的存儲方法。文件特別指出,目前確保私鑰不被篡改的機制並不充分。

“雖然許多設備可能提供獲取安全漏洞的證據(即,對設備和/或數據進行物理或非物理篡改),但此類設備不提供對此類漏洞的實時響應,例如防止盜用私人密碼密鑰。”

“因此,需要一種安全的方法來存儲私有密碼密鑰。所需的存儲手段應能減少因計算機節點內部存儲的密鑰被盜用的風險,這些密鑰通常或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公共通信網絡(如Internet)連續可訪問。”

多重數字簽名

9月18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公佈了美國銀行的一項專利,該專利適用於在分佈式網絡中調用多重數字簽名。

該專利提出了一種從聯網設備管理數據通信的系統。該文件強調,“本發明提供了自動確定哪些設備正在與哪些第三方實體通信,以及在某些實施例中,與此類第三方實體通信的數據類型。”

美國銀行提議的系統定位於物聯網(IoT)環境中的設備,描述了網絡中的每臺設備將如何“在持續的基礎上”互相通信數據,而系統將允許用戶“選擇禁止(即阻止)或限制哪些數據與哪些第三方實體通信。

外部驗證

今年7月,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公佈了美國銀行一項基於區塊鏈的系統的專利,該系統允許對數據進行外部驗證。

美國銀行提交的文件建議使用區塊鏈來跟蹤資源信息並確認資源轉移,他們認為“目前需要通過允許對過程數據網絡中的數據進行外部驗證來更準確地指示用戶的財務狀況”。

該專利描述了系統如何基於“與過去由實體執行的資源轉移相關的聚合信息”來記錄區塊鏈上的信息,並通過每一次新的交易活動更新區塊鏈上的信息。

數據存儲

今年4月,美國銀行就基於區塊鏈的自動數據認證存儲系統獲得了專利。該文件最初於2016年10月提交。

在這份文件中,美國銀行的作者描述了一個由區塊鏈驅動的系統,用於對數據進行身份驗證,並向服務提供商提供對上述數據的安全訪問。該專利解決了數據傳輸和跟蹤的問題,它說可以通過私有區塊鏈中的加密密鑰來解決這個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利用專用區塊鏈來存儲要傳送給服務提供商的各種類型的記錄。以這種方式,個人或實體可以在區塊鏈上安全地存儲與服務提供商相關的所有記錄,然後向服務提供商提供對所述記錄的安全訪問,使得提供者可以僅訪問他們被授權的特定記錄,例如醫療服務提供者只能訪問區塊鏈上的醫療記錄。“

作者還概述了傳統記錄共享和保存方法(如電子郵件附件)的缺點,稱它們很容易被篡改,“它們缺乏對記錄進行身份驗證的內置機制”。“基於區塊鏈的系統將代表一種高效、安全、可靠的存儲記錄的方式,並且只提供對授權方的訪問,”專利總結道。

加密貨幣交易系統

2017年12月,美國銀行獲得了一項專利,該專利概述了一種數字貨幣兌換系統。根據文件,該系統將允許自動將一種數字貨幣轉換成另一種數字貨幣,匯率將根據外部數據源確定。

根據專利文件,該系統將從外部信息源收集關於當前虛擬貨幣匯率的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計算其自身的最優匯率。具體來說,文件如下:“企業可能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金融交易。隨著技術的進步,涉及加密貨幣的金融交易變得越來越普遍。對於一些企業來說,可能需要貨幣和加密貨幣兌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