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光打坐煉功不行,還得……

修道:光打坐煉功不行,還得……


1

善心生陽,行善最樂


行善能養生嗎?這是必然的,因為它首先可以帶來心境的快樂。“行善最樂,”我們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裡都會不安、不快樂、慢慢臉色神氣都會變壞,精神弄走樣了。

假使能夠真正絕對無條件地行善,幫助別人,有利於別人,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樂,那個快樂不是道理上講得出來的。

從心理角度來看,善良的心地會使人身心放鬆,行善的行為容易激發他人的友愛感激之情,反過來自身會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喜悅感。所以《禮記·大學》中說:“德潤身。”

漢儒董仲舒解釋說:“故仁人之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可見,行善、快樂與養生之間有著一種密切的關係。

行善可以激發身體中的陽氣。善心生陽,邪念生陰,所以煩惱就來了。善為陽的行為屬於光輝的一面,是開發性的,而惡的行為屬於陰性的,它是收縮的、緊張的,會使自己有恐懼感、痛苦感。

行善到一定程度,內心自然就清靜了,精、氣、神三者互相影響,元氣自然就會恢復,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就有這個道理在裡面。

2

行善能煥發內心的光明


真正地修一切善,救助眾生,人性的光輝自然發生,智慧便逐漸發起來。一念善心起,智慧必然開展,甚至立刻就變。對於生活中缺少時間靜坐的人來說,善行就很重要了。凡是人真心為善的,多半心境上一定比較清靜。

受心理行為的影響,修心養性的人氣質就會隨著變化,每一個細胞都在變化,都跟著我們的心念在變,所以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氣色會好、氣脈會通。縱使沒有行善,但念頭轉善一點,雖然是消極的善,不是對人有利的行為,氣脈也會轉一分。

要行善利益眾生便是發願,止於至善便是持戒,把善事做好便是修慧。

明人史桂芳言:“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逸則忘念生,喪德喪身鹹在焉。”勞動更知柴米貴,思之不免善心生。所以,善心生起,就容易得到清靜心。

行善養生,實際上也就是“以虛養心,以德養身”。《遵生八箋》中說:“蓋心如水也,久而不撓,則澄澈見底,是謂靈明。故心靜可以固元氣,萬病不生,百歲可活。“

“若一念撓渾,則神馳於外,氣散於內,榮衛昏亂,而病相攻,壽元自損。”那麼行善不講養氣,而養氣自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