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懷疑老婆與皇帝有染,施家暴後竟被處死,罪名很奇特

公元234年,蜀漢發生了一樁家暴案,一位官居要職的大臣,因為懷疑老婆跟皇帝有一腿,讓手下的士兵狠狠揍了老婆一頓。結果她老婆告到朝廷,這位大臣被當朝處以“棄市”之刑。這位打老婆竟然落得暴屍街頭的大臣,就是蜀漢固陵太守、都鄉侯、車騎將軍劉琰。

封建時代,稍微有點地位的人掌握妻妾生殺大權、對女人任意處置的例子屢見不鮮,而劉琰作為朝廷重臣,竟然因為打自己的老婆而被朝廷處死,這種事兒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極為罕見的。那麼劉琰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因家暴而被處死的事件,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劉琰是蜀漢創業元老之一,很早就追隨劉備打天下。他與劉備同姓,而且為人又比較灑脫豪放,有些不拘禮法,喜歡高談闊論。一貫禮賢下士的劉備對劉琰自然十分優厚,徵召他為從事,也就是高級僚屬。劉琰跟隨劉備出生入死,輾轉征戰,歸曹操、依袁紹、奔劉表,從豫州奪荊州,進據益州、漢中,直至劉備當上皇帝。因其忠心耿耿,頗有辛勞,劉備對他厚加賞賜,封他為固陵太守。要知道,當時的固陵在蜀漢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足以看出劉琰是深為劉備所倚重的。

大臣懷疑老婆與皇帝有染,施家暴後竟被處死,罪名很奇特

公元223年四月,夷陵慘敗後悲愧交集的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內,劉禪繼位。劉琰作為先帝老臣,備受榮寵,進封都鄉侯、為衛尉中軍師、後將軍遷車騎將軍。其在朝中排位僅在李嚴之下。不過他並不參與國政,僅領兵千餘,跟著諸葛丞相經常吹吹牛逼、提提意見而已。

但隨著權勢的增長,劉琰變得越來越不注意檢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劉琰的車服飲食之奢侈靡費是非常有名的。他嗜酒貪杯,養了好幾十個侍女,個個都能歌舞吹彈。他還教她們誦讀著名辭賦大家王延壽所作的《魯靈光殿賦》,以此自命風流。

在軍中,劉琰也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公元232年,諸葛亮經數次北伐後,決定“休士勸農”、“教兵講武”於黃沙,以積蓄力量,再圖北進。這時,劉琰與劉備集團的另一重要成員魏延發生不和。由於劉琰說話經常滿嘴跑火車,因而受到諸葛亮的嚴厲批評。劉琰還曾為此給諸葛亮寫信,自陳己過,認錯道歉,進行自責,並賭咒發誓今後一定自律,剋制私慾。於是諸葛亮讓他回到成都,仍保留原來的官職。就這樣劉琰並未遭到一貫依法行事、執法嚴明、不避權貴、不拘私情的諸葛亮的懲罰。也許是諸葛承相念他是兩朝老臣,對國家還是忠心耿耿,只是“身中穢垢”,“不致之於理”,才使其保全了性命與祿位。

大臣懷疑老婆與皇帝有染,施家暴後竟被處死,罪名很奇特

保住了官位的劉琰,從軍中回到了成都。或許因為遠離了自己熟悉的軍隊和承相而產生了一種失落,或許因為兩朝老臣受到了責備丟失了臉面而心中不安,或許已老邁昏饋加之飲酒無度已思慮不清……總之,此時的劉琰已是失魂落魄,精神恍惚。

公元234年正月,按慣例,大臣們的妻子、母親可以進宮朝賀,劉琰的妻子——美貌的胡氏亦進宮給太后賀喜。不知道出於何種考慮,太后下令特別留下胡氏,讓她在宮裡多住幾天多玩些日子。胡氏自己也玩得挺開心,結果到她回家時,已經是進宮後一個多月的事了。

老婆本身長得很漂亮,這次去宮中待了這麼久,會不會做過什麼對不起自己的事呢?你這麼美貌,肯定容易招蜂惹蝶,宮中都是皇帝說了算,搞不好你還跟那個二貨皇帝有了一腿呢!

劉琰是個眼裡揉不下半顆砂子的人,越想越懷疑,越想越生氣。一怒之下,他叫來一撥士兵,紛紛他們把胡氏抓起來又罵又打,甚至用鞋抽胡氏的臉。打完之後還不解氣,一紙休書把她給休了,讓她滾回孃家去。

大臣懷疑老婆與皇帝有染,施家暴後竟被處死,罪名很奇特

胡氏遭到這番凌辱,心裡當然不服氣,馬上跑到法院去,把劉琰的所做所為向朝廷告發了。有關部門一看這事牽涉到當今皇上啊,哪敢怠慢,馬上派人把劉琰抓了起來,關進大牢。這事影響很大,把劉禪也驚動了,對此案加以過問。後來有關部門議定,給劉琰定了一條罪,罪名很奇特,大意是說,士兵不是用來打老婆的,臉更不是可以用鞋子之類東西抽打的地方。兩朝老臣劉琰竟因此獲罪而被判“棄市”,也就是在鬧市中處死並且暴屍街頭。此後,蜀漢當局又立下規矩,再也不許大臣的妻子女兒進宮行賀禮了。

對於兩朝老臣劉琰因撾妻罪至棄市,有史書評論說不知道這樁案件的判決到底是依據哪一條律法,量這麼重的刑,莫非劉禪果真與胡氏有那麼一腿?

不管這種懷疑是否成立,這其實是觸犯了當時作為臣子的最大忌諱,即對君主的“大不敬”。雖然在歷史上對劉禪的評價大都是昏庸無能,但他當時畢竟還是南面稱君,是蜀漢王朝的象徵。封建君主的統治思想他也具備,當然絕不會答應臣子的“大不敬”行為。在他看來,你劉琰竟然仗著自己資格老,喪失了理智,竟昏了頭,將他的懷疑放在當今皇帝頭上,這膽兒是不是太肥了點?更可恨的是你劉琰打老婆弄得滿城風雨,就等於是公然藐視與侮辱我這個做皇帝的,實在是天地不容之大惡。

不過,蜀漢法律部門並未以“大不敬”罪治劉琰。這顯然是怕把皇帝牽進君佔臣妻的醜聞中去。他們既要維護皇帝聲譽,又要嚴懲臣下的犯上作亂,於是就玩弄司法手段,巧立罪名,以律法上沒有的、很有點意思的罪名讓狂悖的劉琰去自食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