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不錯,但爲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在英超聯賽進球達到100個以上的名單裡,現役球員只有4人,分別是迪福(162球),阿奎羅(146球),哈里·凱恩(110球),最後一個便是盧卡庫。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只有25歲的比利時人,已經算是一個成功者了。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然而,他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而且質疑他的人還不算少。在質疑者的眼裡,他是個只能在對低水平球隊的比賽中進球的虐菜型射手;另一些人認為,穆里尼奧引進盧卡庫導致了曼聯隊從積分榜上跌出了第一集團。甚至那些承認比利時人的進球能力的人也指責他的得分手段實在單一。

實話來講,對於一個處於進步中的球員來說,這些質疑比較苛刻。在上週奔赴瑞士與伯爾尼年輕人進行歐冠小組賽之前,盧卡庫在國家隊和俱樂部出場的七場比賽中打入了七粒進球。自從世界盃以來,他的狀態十分火熱,為比利時對貢獻四粒進球打進半決賽足以說明這一點。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儘管如此,盧卡庫並沒有得到他應得的榮譽,因為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小魔獸能夠為球隊帶來什麼。比利時人不僅僅是一個進攻圍繞點或者穩定的得分點,人們在談論盧卡庫時,更喜歡從他的技術統計數據來入手,雖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冷冰冰的數據可能很難反映出盧卡庫的綜合能力。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他在曼聯本賽季第一場歐冠比賽中的表現說明了這一點。球隊在伯爾尼的表現不算太好,但關鍵的時刻曼聯發起了有效的攻勢。馬夏爾、拉什福德在邊路的突破,以及博格巴的爆發,是他們能夠客場獲勝的主要原因,但是,盧卡庫在前鋒線上的壓制,為兩翼和身後的球員製造出極為廣闊的活動空間,這一點在數據上是很難體現出來的。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在伊布時期,曼聯不會打出這樣的表現。儘管瑞典人在老特拉福德的比賽中展現出了他所有的光輝時刻,他還是減慢了曼聯的進攻速度,並且經常要用背對著球門,讓姆希塔良、馬夏爾、馬塔等人圍著他做無球跑動,並隨時準備接球發動進攻。穆里尼奧也曾經要求盧卡庫以這種方式踢球,但事實證明,當盧卡庫衝向球門並破壞對方防守的時候,比利時人才能展現出最佳狀態。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不過一碼歸一碼,伊布雖然速度不如巔峰時期,但回撤拿球還是相當靠譜的,他的回撤增加了曼聯中場的接應點,也給姆希塔良和馬塔等人的前插製造了空間,最起碼是保障了球隊的進攻推進。而盧卡庫雖然更喜歡正對球門衝鋒,但該回撤策應的,還是得回撤策應,否則球隊在推進進攻時便很難打開前進的突破口。盧卡庫並非不明白這一點,比如在世界盃的比賽中,他在策應方面做得非常不錯。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盧卡庫回撤策應進攻

上圖中比利時的反擊中,盧卡庫積極回撤到中場做球,傳球成功後隨即朝著對方的中後衛跑去,將對方的後防線牢牢壓住,為隊友提供足夠的空間,這次反擊比利時僅用了3名球員就將進攻推進到了前場。在世界盃淘汰賽階段,尤其是對日本和巴西的兩場比賽,盧卡庫的表現更是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是,這種表現並非經常有,早在埃弗頓時,盧卡庫的跑動距離幾乎就是球隊成績的風向標,但凡是盧卡庫跑動得積極一些,埃弗頓的比賽結果便不會差。到了曼聯,穆里尼奧對盧卡庫的跑動要求也不是那麼嚴格。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比如上賽季曼聯與熱刺的比賽,雖然熱刺一上來就取得領先,但之後的十幾分鍾內,盧卡庫的回撤接應很好地幫助了桑切斯,使後者在邊路連續製造了幾次有威脅的攻勢。但在那之後,盧卡庫便一直站在禁區內等著隊友的傳球。與之相反,跑動積極的哈里-凱恩則幫助球隊取得了2球的領先優勢,最終戰勝了曼聯。

對這一點,穆里尼奧難辭其咎。無論在切爾西、國米、皇馬還是如今的曼聯,魔力鳥對中軸線都極為看重,按理說不會不懂得中鋒球員策應中場的重要性,如今對盧卡庫的要求卻讓人捉摸不透。應該說,正是穆里尼奧對盧卡庫的跑動做出的含含糊糊的要求,讓小魔獸很難在曼聯的戰術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很難用有力的表現來為自己贏得公正的評價。

表現不錯,但為什麼盧卡庫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評價?

理論上來說,曼聯的陣容足以給盧卡庫提支援,在馬夏爾、博格巴、拉什福德、林加德和桑切斯等人的簇擁下,比利時人所在的體系可以幫助其更進一步。但可惜的是,這同樣是讓曼聯球迷感到沮喪的原因,他們認為穆里尼奧麾下的這幫球員,應該取得更好的成績才對。在本賽季2-1戰勝沃特福德的比賽後,穆里尼奧說:“我對球隊的精神非常滿意,尤其是盧卡庫在跑了50米回來幫助球隊剷斷。”雖說盧卡庫的精神可嘉,但是穆里尼奧是否應該考慮從戰術體系入手,更好地發揮他的前鋒優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