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將成爲網際網路業爭奪的下個金礦,開啓社區電商新模式

我國大中城市居民對社區服務普遍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各項社區服務的家庭數量佔到全部城市家庭的70%以上,說明第三產業中涵蓋面極廣的社區經濟服務市場的潛在需求很大。

社區商業將成為互聯網業爭奪的下個金礦,開啟社區電商新模式

現在通過電商購買商品或者服務,早已不是新鮮事。然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圖片再清晰也不如親手摸一摸,退換貨再方便也不可能把商品往電腦裡一丟了事,體驗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藉助社區空間,則可以方便地完成體驗環節。

社區商業將成為互聯網業爭奪的下個金礦,開啟社區電商新模式互聯網+社區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實現互動溝通以達到信息對稱。同時互聯網+社區也是解決電子商務最後一公里的重要途徑。便利店由於面積小面臨的成本壓力會小些。同時,由於便利店網點密集、貼近社區的先天特性,再加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在慢慢轉變,從即時性、便利性、體驗性、服務性四個方面來講,便利店跟其他零售實體店比起來確實優勢巨大。

便利店是一個服務業,而不是單純的流通業。便利店的存在就是為了獲取顧客和客流,在為顧客提供基本便利性購物的同時,同時滿足他們的周邊生活需求,從而獲得較高的服務溢價。

目前,已有不少電商巨頭佈局這一市場。京東、阿里、亞馬遜等業內巨頭都在收購線下超市,整合社區電商資源。電商紛紛轉戰線下。先有亞馬遜實體書店驚豔亮相,後有京東集團宣佈將在未來5年內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甚至連攜程、藝龍、同程等旅遊電商都開始紛紛佈局O2O線下體驗店。從線下到線上,再從線上殺回線下,實體店的概念已完全不同,用戶對實體店的期待也已發生巨大變化。賣東西不再是實體店的首要任務,提供優質體驗、增加用戶黏性才是電商佈局實體店的用意所在。這方面,社區無疑是離消費者或潛在用戶距離最近的地方。

社區商業將成為互聯網業爭奪的下個金礦,開啟社區電商新模式

相關互聯網企業應及時把握商業服務模式的發展趨勢,調整思路,創新模式,利用電子商務發展的優勢,鼓勵傳統百貨、連鎖超市等企業開展O2O電子商務經營模式,通過互聯網、微信公眾平臺、開發移動客戶端等發佈信息流,依託現有實體網點、貨源、配送等商業資源開展,推進傳統零售業與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 

社區商業角色逐漸向販賣服務與生活場景轉變,倒逼社區商業開發運營者進入全新思考維度。對於消費者而言,購物不僅要便宜方便,還要有體驗。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這也正符合馬雲所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所以說社區夫妻便利店被馬雲等互聯網大佬收編不是沒有可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