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市場監管委發布「雙十一」「雙十二」消費警示

前幾天,朋友圈裡一條關於“雙十一”的消息非常有趣,大概意思是:認為貴的東西,可以買,認為便宜的東西千萬別買,致“雙十一”的買家們。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即將到來,走過了十年的時間,每年“雙十一”都是商家競爭的“戰場”,也是消費者“剁手黨”拼搶優惠商品的“瘋狂節日”。

天津市市場監管委綜合近幾年網上消費侵權行為的發生和消費者網絡購物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發佈了2018“雙十一”“雙十二”消費警示。

理性消費排第一。購物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一些消費者在折扣力度相對較大的商品促銷面前往往失去理性,易衝動消費,只追求低價卻忽略了商品的質量。在網絡購物前,儘量通過更多渠道瞭解所購商品的質量、價格,不被虛假折扣迷惑和誤導,提高對低價劣質、高價仿冒商品的防範意識,不輕信商家絕對化用語的廣告宣傳,事先做好購物規劃,不做“後悔族”。

價格套路要當心。很多商品網頁頁面出現預售價、到手價、尾款價等多種價格。甚至有的商家提前漲價,臨近“雙十一”再打折回原價,誤導消費者。網友小陳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今年夏天的時候,她在網上看上一件大衣,一直關注大衣價格,9月份大衣標價612元,小陳果斷下單。10月下旬,小陳在同一家網店,再次看到同款大衣,竟然標價是759元。小陳非常想知道“雙十一”的時候,大衣會不會又是她曾經購買的價格?提示消費者購買大件商品,提前關注價格走向,不要被無誠信的商家“套路”了。

微信低價看仔細。 微信低價成為商家慣用的營銷形式,目的是吸引“眼球”和流量。不同的商家推出低價活動的目的不同,有的是誠心回饋消費者、增加粉絲量,有的則是精心設計的“點擊佈局”,以此來套取消費者的信息甚至錢財。消費者小焦曾經因為好奇,點擊過“1分錢”優惠活動,進入頁面後,一步一步提交了個人信息,商家最終顯示提交1分錢只是有資格參加抽獎,中獎後才有資格用1分錢購物。雖然最終商家退還了他1分錢,但他的購買習慣、購買需求等相關信息都被商家套取了。提示消費者,提高防範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

購物途徑要正規。如果在身份信息不真實的網店購買了商品,往往會給售後維權留下隱患或維權困難。市場監管部門提示消費者購物支付時要使用平臺提供的正規支付渠道,不要輕信賣家提供的第三方支付鏈接或二維碼,不要輕易點擊賣家通過短信、QQ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鏈接或圖片。

保存憑證很關鍵。無論是實體店購物還是網上購物,保存相關的憑證,都是消費者維權時最直接最有效的證據。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要注意保留促銷活動細則、商品宣傳圖片、商品訂單頁面、與網店的聊天記錄、物流記錄等網購交易信息。一旦遇到消費糾紛,消費者可以撥打投訴舉報熱線,也可以向網店的第三方交易平臺所在地的相關監管部門進行投訴或舉報。

物流快遞慢半拍。今年的“雙十一”恰逢週末,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網上貨比三家,集中購物會給物流、快遞行業帶來巨大壓力,甚而導致平時二、三天到貨而“雙十一”需要更長的時間週期才能到貨。提示消費者急需的商品最好提前購買,錯開網購高峰。

在此,也警示廣大電子商務經營者開展經營要落實“交易主體有溯源、商品信息有審查、國家禁售無上架、退換制度有執行、消費者權益有保障”等相關責任和義務,只有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在積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才是自身發展的長遠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