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河曲 脫貧路上樹起精氣神

报道:河曲 脱贫路上树起精气神

山西新聞網訊:(記者 張曉敏)當前,河曲縣進入整體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了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河曲縣組織實施“聚焦一個目標、明確三大抓手、實施八大行動、開展八項主題活動”的“1388”工程,統籌推進“黨建引領、思想武裝、典型示範、技能提升、產業支撐、文化傳承、美德塑造、作風錘鍊”等“八大行動”,實現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德有機融合,為全縣脫貧摘帽夯實精神動力支撐。

11月2日凌晨4時,河曲縣前川鄉南也村趙國良家的燈準時亮了。院子裡,老兩口忙活起來。早晨六七點,豆腐新鮮出鍋。“每天就是二三十斤,都是我們村和鄰近村子的人。”趙國良先天性身體無法挺直,但他從沒靠過別人,全村試種晉薯十六號也是從他開始的。村裡的第一書記馮毅感謝趙國良,沒有他,推廣新品種的路不會這麼順,而現在,南也村的土豆產量達到了5.5萬公斤。老人不等不靠,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河曲縣開展授人以漁行動,進行技能提升,為貧困戶“量身定做”培訓“菜單”,設置農村經紀人、月嫂保姆、廚師、電子商務、種植、養殖、果樹栽培等10個專業,做到了免費培訓全覆蓋。通過培訓,結業貧困勞動力5784人,使他們走上了就業崗位。同時,興農科技、蓮芯硒美、河灘奶牛等16家龍頭企業和84家有帶動能力的農業公司及合作社,以與貧困戶簽訂收購銷售訂單的形式,學技術脫貧致富。

今年48歲的尤金蓮是土溝鄉土溝村人。幾年的時間,她將家鄉的農副產品賣到了全國10多個省市。2013年,她成立蓮芯硒美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率先在全省第一家發展富硒產業,把富硒土豆、小米等特色農產品帶到了國際硒學大會。而在河曲縣發展的1萬多畝富硒作物,也開始帶動8個鄉鎮50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

為了幫助更多的農民賣出糧食,尤金蓮培養出40餘位優秀農民經紀人與公司對接,共幫助3萬多農民銷售糧食4000多萬公斤,帶動貧困戶5183餘戶。2018年2月,尤金蓮被忻州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授予“2017年度全市脫貧攻堅奉獻獎”榮譽稱號。

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脫貧攻堅以來,全縣198名自主脫貧、勤勞致富、孝親愛老、鄰里互助的先進典型得到挖掘選樹;打造“四有”“四強”典型示範黨組織84個,選樹脫貧攻堅典型示範村15個,259名最美第一書記、駐村幹部、鄉村幹部從基層一線脫穎而出,“人人重實幹、戶戶爭脫貧”的氛圍愈來愈濃厚。

同時,河曲實施作風錘鍊行動,開展“幫扶幹部大比武、精神扶貧勇爭先”,816名幫扶幹部與貧困戶開展親情關愛、談心談話、政策解讀、脫貧幫帶活動,416名“兩代表一委員”結對幫扶貧困戶771戶。一排排光榮榜、一面面文化牆,映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一個個踏實工作的身影,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折射出全縣幹部群眾決戰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截至11月2日,河曲已脫貧有勞動力貧困群眾12003名,自主脫貧10872名,達總數的90.6%;今年將脫貧的4257名有勞動力貧困群眾,依靠自主脫貧將達3998名,佔總數的93.9%。“要我脫貧”正在一步步轉變為“我要脫貧”“我能脫貧”的精氣神。

貧困不僅僅體現為物質上的貧困,相當程度上體現為精神的貧困。實踐證明,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培育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志氣和本領更重要。

全縣開展的“自信自強、誠信感恩”主題活動,專題黨課、道德講堂、道德文化牆等形式,讓更多的人學會了自立自強。而制定《新時代村規民約》,設立孝道公益基金,開展扶貧孝心獎勵等則從精神與物質上進一步推動了農村鄉風的文明。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