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水務公司高效推進「捲地毯」掃尾攻堅

福州市水务公司高效推进“卷地毯”扫尾攻坚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見習記者 林瑞琪/文 記者 池遠/攝

今年,城區水系治理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市水務公司集結精兵,奮戰在鼓臺中心區、金山片區及龍津陽岐片區水系的52條內河上。他們通過全要素集中協調、全方位快速保障、立體式協同攻堅的“卷地毯”工作法,全力推進內河治理掃尾攻堅,收到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已有37條基本治理完成。

全要素協調

五四河是“卷地毯”掃尾攻堅模式的“發源地”。

市水務公司鼓臺片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鄭華介紹說,在解決截汙難題後,沿河複雜管線、交通等因素成了提速攻堅的“攔路虎”。“大家進場一起幹,問題統一協調,實行容缺受理,打開綠色通道!”在河畔的作戰指揮室內,“卷地毯”模式應運而生。

水務公司作為總協調,跑在問題前,主要領導齊上陣,抓住主線,有的放矢,確保各支線精準出擊,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福州北控鼓臺水系環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德群對此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遷改不是小事,定方案、報審批,一來二去,對施工效率頗有影響。“水務公司‘卷地毯’工作法來得正是時候,當場拍板定方案,第一時間保進場,一切為施工讓路。”

水務公司通宵完成三港路橋頭自來水過河管線遷改及沿河溫泉掛管上岸遷改;區建設局對移交路面當天恢復;市電力部門優先保障施工箱變安裝……最高峰時,18個部門在河畔協同攻堅,激發出“卷地毯”的最大合力,也刷新水系治理的速度。

鄭華告訴記者,依託“卷地毯”工作法,由他們負責治理的鼓臺中心區30條內河,已有15條建成開放,年底前,剩餘15條內河也將迎來新生。

全方位保障

凌晨2點多,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剛睡下沒多久的鄭華迅速拿起身邊的手機。“管線探挖有些問題!”“馬上到!”顧不上跟熟睡的家人說上一聲,他就奔下樓去。這樣24小時隨叫隨到的生活,從去年起已成了水務人的常態。

“一天至少跑10條河吧,還得輾轉各作戰指揮部開會。”鄭華告訴記者,每條河的施工方案確定、每個難題的解決,都少不了水務人的參與。“每天至少上百個電話吧,充電寶隨身帶,微信更是一刻不停!”

水務人的“時刻在線”,莊江彬深有體會。作為施工方中建三局一公司的五四河、屏東河現場管理,最讓他擔心的就是各類管線的遷改,特別是步道施工,慢一天,後續許多環節就得“卡”住。

強電、弱電、自來水、溫泉、通訊……“卷地毯”施工期間,不僅每條管線遷改在前,遇上不明管線或各類突發情況時,也是水務人衝在一線。

作為總協調,為做好“卷地毯”全方位保障,水務人的時間,基本與河道為伴。“加班加點,週末無休,從不說苦累。”這是市水務公司浦上河河長李濤對公司金山片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賴茂順的印象。

從項目立項、規劃審批,到清淤截汙、沿河綠化,都少不了賴茂順的身影。在項目推進關鍵期,加班到次日凌晨是家常便飯。“有天夜裡11點,剛參加完項目協調會,他又跑去設計院優化調整金港河、臺嶼河的樣板段設計方案,第二天凌晨2點才回家,早上8點又準時出現在指揮部。”李濤說。

立體式攻堅

河道治理,最難還是截汙。為守好水系治理成效,讓汙水統一歸收,在截汙施工時,協同作戰的立體式攻堅場景也在水務人的水系戰場隨處可見。

五四河在敷設截汙管時,就面臨不小的難題。“地處市中心,道路均已建成,管線‘藏’在地下,施工空間也十分有限。”提到施工難度,鄭華張口就來。

“從去年8月到今年1月,光方案論證就不下十次。”黃德群笑說,小小的作戰指揮室裡,大家常爭得面紅耳赤。最終,決定採用特殊頂管方式——向河借地,在河床下方,用盾構頂管方式埋設截汙管。“現在河床下6米,可是‘住’著直徑2米的大截汙管呢!”

市水務公司龍津陽岐片區水系治理項目負責人張作朝告訴記者,為給“老大難”龍津河築起牢固的截汙防線,倉山區、各街道社區及相關部門齊齊上陣,最大限度打開施工空間,施工方也把閃轉騰挪的“本領”發揮到極致。有空間,上機械;沒空間,派人力,僅靠一條單進單出的通道,通過頂管等方式,讓10公里截汙管安穩“入住”。

“年底前,還有很多‘硬骨頭’要攻破,我們會繼續用好‘卷地毯’工作法,提升工作效率,力保水清和暢,讓市民放心滿意!”市水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