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故里浸潤忠孝文化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榮譽牌匾送到家。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爭當“商丘好兵”。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一人當兵,全村光榮。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我們參軍了。

木蘭故里出英豪,忠孝之地文脈長。

虞城,這片擁軍愛國厚土,培植了無數用鮮血和生命譜寫英勇詩篇的忠孝兒女。“強軍精武標兵”“優勝指揮員”“優秀基層帶兵人”王震,就是虞城以忠孝文化培植出的眾多忠孝好兵之一。

“虞城自古尚忠孝,木蘭代父從軍留下的文脈,讓虞城培養出了很多像王震一樣的忠孝好兵,感謝您為國家建立一個忠孝之家、培養出忠孝好兵啊。”日前,虞城縣人民武裝部部長董國強到現役“強軍精武標兵”王震家送立功喜報時,拉著王震爺爺的手,感慨地說。

王震,是忠孝好兵的代表,也是虞城忠孝擁軍建設的縮影。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近年來,虞城縣大力弘揚忠孝文化,聚焦精忠報國,強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使命意識,培植並源源不斷為國家輸送高素質忠孝好兵,在軍中引發不小反響。

用忠孝文化鑄造不朽好兵

“虞城縣自古民風淳樸、人文薈萃,軍事人才代不乏人。”受時任中央副主席李德生親切接見,曾任虞城縣政府副縣長、政協副主席的退伍老兵萬朝奇,打開剛剛創作的百名共和國將軍詩稿,向記者述說虞城自古忠孝擁軍史實——

杜康居虞國20年,創“少康中興”;伊尹歷佐五王,功高德隆,葬於虞城;還有宋仁宗時勤於政事、諫言頗多的“文忠”王堯臣,他們個個青史留名。近現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更有眾多革命先烈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立下豐功偉績,名垂千古。淮海戰役第一槍在虞城縣張公店打響,虞城出動各類民工6萬多人,組織擔架3000多副,出動各種車輛4000多輛。新中國建立後,虞城每年都有數百人參軍,有史記載的軍中名人17人,為國捐軀者393人,入職官者35人,個個飽含“忠孝”故事。

近年來,虞城從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中凝結歸納出“重創新、尚忠孝”的虞城文化核心理念,涵養新時代虞城大地,激發百萬人民在新時期依託忠孝文化,本著“編為用、建為戰”原則,按照“突出重點、就地就近、合理區分”的方法,聚焦打贏練精兵,狠抓民兵組織整頓,從隊員選取到建強組織,從單項訓練到綜合演練,從裝備完善到協調保障,著力打造“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後備力量。

今年,虞城縣人武部成功召開全縣民兵整組點驗大會;在商丘市國防教育優秀教員比武競賽中榮獲綜合及個人成績兩個第一;在抗擊颱風“溫比亞”影響虞城普降暴雨洪澇災害時刻,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軍地領導和災區群眾刷屏點贊。

以忠孝之根夯實好兵兵源

“強軍必先強兵,強兵必先徵好兵。虞城作為木蘭忠孝之鄉,就要以忠孝之根夯實好兵兵源,為國家輸送‘忠孝之兵’。”虞城縣預定應徵新兵“忠孝主題役前訓練”基地負責人、天元教育集團總經理楊凡說。

徵兵工作中,該縣以“三個確保、一個提高”為目標,以“雙合格”為基礎,堅持“學歷學位高、身體素質強、政治面貌好”“忠誠於黨、熱愛祖國、孝敬老人”“學生幹部、文體骨幹、軍民通用專業生”等條件優秀、動機純正、特長突出的“三優原則”,暢通大學生入伍“綠色通道”,協同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為大學生復學、升學、就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一條龍辦理”,激發了大學生入伍熱情,切實做到應徵兵員優中選優,實現廉潔徵兵,提升了虞城籍新兵整體素質,為打造“忠孝好兵”品牌夯實了基礎。

為夯實好兵兵源,該縣在大學生入伍一次性獎勵3000元的基礎上,由政府補貼其他條件合格、視力受限的優秀應徵大學生進行視力矯正治療;每年對預定新兵進行為期8天的忠孝主題役前訓練,為各鄉鎮劃撥2萬元徵兵宣傳工作專用經費;每年發放義務兵優待金和自主擇業地方一次性經濟補助金等專款,持續走訪慰問現役官兵家屬,不斷昇華忠孝精神。

大力建設忠孝愛國教育基地,廣泛開展擁軍愛國教育,每年有5萬名社會各界人士接受忠孝精神洗禮,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應徵入伍,同時加強民兵建設,培訓民兵近70000人,退伍軍人預備役萬餘人。

2018年,全縣2201名適齡忠孝青年應徵報名,“雙合格”368人中大學生144人,報名和實際入伍大學生數再創歷史新高,為國家輸送忠孝好兵305人。

立忠孝之神激活好兵效應

虞城籍忠孝之兵王震,肩負祖國使命,以強烈的使命擔當、大無畏的勇氣膽量,前往戰爭頻發、高溫肆虐、疾病流行的南蘇丹維和,一線沉著指揮妥善應對“7·8交火”危機,被聯合國授予“三級和平榮譽勳章”。被集團軍表彰為“強軍精武標兵”“優勝指揮員”“優秀基層帶兵人”的他,在部隊先後考取裝甲步兵三個專業的等級證書,被譽為全旅駕駛、通信、射擊“全能通”,多次在集團軍大比武中摘冠奪魁,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帶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二等功2次。為帶領連隊參加跨區演習,他曾三次推遲婚期,孩子出生時他仍堅守崗位。

虞城讓忠孝之魂激活好兵效應群體,像王震這樣的忠孝好兵還有為搶險而義不容辭、衝鋒在前的駐閩某部現役軍人陳志發。9月4日,陳志發在請假送孩子上學途中遇到一中年女子突發疾病摔倒在地,面對危急情況,他一邊緊急施救一邊讓群眾撥打120,直到病危女子被安全抬上救護車後他才悄然離開。被譽為“申城第一哨”的趙鑫,是虞城讓忠孝之魂激活好兵效應群體中又一生動形象。從小在“木蘭代父從軍”故事中長大的他,把哨位當作戰場,把執勤當成戰鬥,在上海市中心“零公里”處日夜執勤,時刻把“忠誠”作為座右銘,始終把“陣地”放在首位,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製作國學文化宣傳展板、編寫忠孝學習叢書。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他義無反顧、衝鋒在前,先後妥善處置“4.15吸毒男子持刀衝闖”“10.23上訪女子持刀自殺”等突發事件30餘起。

戍守祖國各地的虞城籍官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商丘“忠孝好兵”精神,使“忠孝基因”根植血脈,“忠孝信仰”更加堅定。

樹忠孝之魂培育好兵文化

“忠孝是虞城文化核心,正是這一忠孝之魂培育了他的忠孝信念,做孝子、當好兵,退伍不退役,以軍人標準忠於崗位,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全力幹好本職工作。”利民鎮黨委書記榮敢說。

榮敢1989年入伍,退伍後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凡業績,特別是精準扶貧以來,他更以認真、務實的奉獻精神幹在脫貧攻堅主戰場,贏得一方百姓愛戴。

虞城取忠孝之魂培育好兵文化,廣泛設立“四知書舍”、推進“書香虞城”建設、開設“道德講堂”、舉辦“國學講座”、開展“鄉賢孝子”評選和家風家訓演講比賽,舉辦以忠孝為主題的書畫、詩詞雅集,讓人們更多瞭解和明白忠孝仁義內涵。

文化浸潤成就非凡群體,非凡群體創造非凡業績。

忠孝文化培育出這樣一個群體——在部隊是忠孝好兵,退伍後始終保持革命軍人英雄本色,在各自崗位上無私奉獻,引領社會道德風尚。他們中有創先爭優典型、見義勇為英雄模範、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榮譽稱號和河南省志願服務先進集體,以及自籌資金在家鄉建設“鄉賢學堂”、滴水源農耕文化景區的退伍文藝軍人羅奇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該縣城郊鄉楊善廟村楊正根,父子兄弟一家四人投身軍營,成為遠近聞名的“軍人世家”。楊正根是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弟弟楊正民1963年參軍,退伍後服務家鄉公安工作,兒子楊存義、楊平軍退伍在家務農、熱心公益,是全國“以孝治家”示範教育基地楊善廟村“以孝治家”大食堂優秀義工。楊正根父子兄弟退伍返鄉,義務幫村孤寡老人料理生活,被村民尊為退伍不褪色的“父子兵”。

新時代,忠孝好兵正在詮釋忠孝文化的代代傳承。

忠孝文化,春風化雨,浸潤著虞城好兵的生髮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