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荣誉牌匾送到家。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争当“商丘好兵”。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一人当兵,全村光荣。

木兰故里浸润忠孝文化

我们参军了。

木兰故里出英豪,忠孝之地文脉长。

虞城,这片拥军爱国厚土,培植了无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英勇诗篇的忠孝儿女。“强军精武标兵”“优胜指挥员”“优秀基层带兵人”王震,就是虞城以忠孝文化培植出的众多忠孝好兵之一。

“虞城自古尚忠孝,木兰代父从军留下的文脉,让虞城培养出了很多像王震一样的忠孝好兵,感谢您为国家建立一个忠孝之家、培养出忠孝好兵啊。”日前,虞城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董国强到现役“强军精武标兵”王震家送立功喜报时,拉着王震爷爷的手,感慨地说。

王震,是忠孝好兵的代表,也是虞城忠孝拥军建设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虞城县大力弘扬忠孝文化,聚焦精忠报国,强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意识,培植并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忠孝好兵,在军中引发不小反响。

用忠孝文化铸造不朽好兵

“虞城县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军事人才代不乏人。”受时任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亲切接见,曾任虞城县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的退伍老兵万朝奇,打开刚刚创作的百名共和国将军诗稿,向记者述说虞城自古忠孝拥军史实——

杜康居虞国20年,创“少康中兴”;伊尹历佐五王,功高德隆,葬于虞城;还有宋仁宗时勤于政事、谏言颇多的“文忠”王尧臣,他们个个青史留名。近现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更有众多革命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丰功伟绩,名垂千古。淮海战役第一枪在虞城县张公店打响,虞城出动各类民工6万多人,组织担架3000多副,出动各种车辆4000多辆。新中国建立后,虞城每年都有数百人参军,有史记载的军中名人17人,为国捐躯者393人,入职官者35人,个个饱含“忠孝”故事。

近年来,虞城从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凝结归纳出“重创新、尚忠孝”的虞城文化核心理念,涵养新时代虞城大地,激发百万人民在新时期依托忠孝文化,本着“编为用、建为战”原则,按照“突出重点、就地就近、合理区分”的方法,聚焦打赢练精兵,狠抓民兵组织整顿,从队员选取到建强组织,从单项训练到综合演练,从装备完善到协调保障,着力打造“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后备力量。

今年,虞城县人武部成功召开全县民兵整组点验大会;在商丘市国防教育优秀教员比武竞赛中荣获综合及个人成绩两个第一;在抗击台风“温比亚”影响虞城普降暴雨洪涝灾害时刻,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军地领导和灾区群众刷屏点赞。

以忠孝之根夯实好兵兵源

“强军必先强兵,强兵必先征好兵。虞城作为木兰忠孝之乡,就要以忠孝之根夯实好兵兵源,为国家输送‘忠孝之兵’。”虞城县预定应征新兵“忠孝主题役前训练”基地负责人、天元教育集团总经理杨凡说。

征兵工作中,该县以“三个确保、一个提高”为目标,以“双合格”为基础,坚持“学历学位高、身体素质强、政治面貌好”“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孝敬老人”“学生干部、文体骨干、军民通用专业生”等条件优秀、动机纯正、特长突出的“三优原则”,畅通大学生入伍“绿色通道”,协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为大学生复学、升学、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激发了大学生入伍热情,切实做到应征兵员优中选优,实现廉洁征兵,提升了虞城籍新兵整体素质,为打造“忠孝好兵”品牌夯实了基础。

为夯实好兵兵源,该县在大学生入伍一次性奖励3000元的基础上,由政府补贴其他条件合格、视力受限的优秀应征大学生进行视力矫正治疗;每年对预定新兵进行为期8天的忠孝主题役前训练,为各乡镇划拨2万元征兵宣传工作专用经费;每年发放义务兵优待金和自主择业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等专款,持续走访慰问现役官兵家属,不断升华忠孝精神。

大力建设忠孝爱国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拥军爱国教育,每年有5万名社会各界人士接受忠孝精神洗礼,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应征入伍,同时加强民兵建设,培训民兵近70000人,退伍军人预备役万余人。

2018年,全县2201名适龄忠孝青年应征报名,“双合格”368人中大学生144人,报名和实际入伍大学生数再创历史新高,为国家输送忠孝好兵305人。

立忠孝之神激活好兵效应

虞城籍忠孝之兵王震,肩负祖国使命,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大无畏的勇气胆量,前往战争频发、高温肆虐、疾病流行的南苏丹维和,一线沉着指挥妥善应对“7·8交火”危机,被联合国授予“三级和平荣誉勋章”。被集团军表彰为“强军精武标兵”“优胜指挥员”“优秀基层带兵人”的他,在部队先后考取装甲步兵三个专业的等级证书,被誉为全旅驾驶、通信、射击“全能通”,多次在集团军大比武中摘冠夺魁,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带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二等功2次。为带领连队参加跨区演习,他曾三次推迟婚期,孩子出生时他仍坚守岗位。

虞城让忠孝之魂激活好兵效应群体,像王震这样的忠孝好兵还有为抢险而义不容辞、冲锋在前的驻闽某部现役军人陈志发。9月4日,陈志发在请假送孩子上学途中遇到一中年女子突发疾病摔倒在地,面对危急情况,他一边紧急施救一边让群众拨打120,直到病危女子被安全抬上救护车后他才悄然离开。被誉为“申城第一哨”的赵鑫,是虞城让忠孝之魂激活好兵效应群体中又一生动形象。从小在“木兰代父从军”故事中长大的他,把哨位当作战场,把执勤当成战斗,在上海市中心“零公里”处日夜执勤,时刻把“忠诚”作为座右铭,始终把“阵地”放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制作国学文化宣传展板、编写忠孝学习丛书。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先后妥善处置“4.15吸毒男子持刀冲闯”“10.23上访女子持刀自杀”等突发事件30余起。

戍守祖国各地的虞城籍官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商丘“忠孝好兵”精神,使“忠孝基因”根植血脉,“忠孝信仰”更加坚定。

树忠孝之魂培育好兵文化

“忠孝是虞城文化核心,正是这一忠孝之魂培育了他的忠孝信念,做孝子、当好兵,退伍不退役,以军人标准忠于岗位,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全力干好本职工作。”利民镇党委书记荣敢说。

荣敢1989年入伍,退伍后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凡业绩,特别是精准扶贫以来,他更以认真、务实的奉献精神干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赢得一方百姓爱戴。

虞城取忠孝之魂培育好兵文化,广泛设立“四知书舍”、推进“书香虞城”建设、开设“道德讲堂”、举办“国学讲座”、开展“乡贤孝子”评选和家风家训演讲比赛,举办以忠孝为主题的书画、诗词雅集,让人们更多了解和明白忠孝仁义内涵。

文化浸润成就非凡群体,非凡群体创造非凡业绩。

忠孝文化培育出这样一个群体——在部队是忠孝好兵,退伍后始终保持革命军人英雄本色,在各自岗位上无私奉献,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他们中有创先争优典型、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和河南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以及自筹资金在家乡建设“乡贤学堂”、滴水源农耕文化景区的退伍文艺军人罗奇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该县城郊乡杨善庙村杨正根,父子兄弟一家四人投身军营,成为远近闻名的“军人世家”。杨正根是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弟弟杨正民1963年参军,退伍后服务家乡公安工作,儿子杨存义、杨平军退伍在家务农、热心公益,是全国“以孝治家”示范教育基地杨善庙村“以孝治家”大食堂优秀义工。杨正根父子兄弟退伍返乡,义务帮村孤寡老人料理生活,被村民尊为退伍不褪色的“父子兵”。

新时代,忠孝好兵正在诠释忠孝文化的代代传承。

忠孝文化,春风化雨,浸润着虞城好兵的生发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