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趨勢:1.新興產業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1.新興產業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

第1 節 新興產業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

當今世界,富國有三類,而強國只有一類。三類富國:一是資源豐富的國家,依靠賣資源就能富國,如中東許多國家通過出售石油成為富國;二是勞動力豐富的國家,中國和印度都是通過人口眾多,勞動力、產品成本低,雖然人均經濟水平低,但能夠成為經濟大國;三是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如韓國明確提出“資源有限、創造無限”,在只有石灰石的國土上,依靠技術創新走出了一條富裕的道路,以色列更是創新的國度;新加坡、中國香港則依靠商業模式、發展方式的創新,成為高收入、高競爭力的經濟體。而世界上經濟強國只有一類,那就是科技強才能經濟強,經濟強才能國家強。

回顧經濟發展史,支撐經濟發展的要素正在從傳統的勞動、資源、資本,轉向技術、體制、資本等,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在經歷勞動紅利、資源紅利、人口紅利之後,轉向技術紅利、人才紅利、制度紅利等。

但當經濟體制、運行機制基本完善之後,對未來經濟增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技術創新,而人才是技術創新的根本。未來國家競爭的核心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是經濟實力的競爭,經濟實力競爭的核心是技術競爭,技術競爭的核心則是人才的競爭,是頂尖人才的競爭,不認識到這一點就不能找到把握競爭主動權的著力點。

人才,特別是新興產業相關的頂尖人才,是國家未來興旺發達的基礎。新興產業是世界經濟競爭的主戰場,哪個國家或地區佔領了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必將在未來經濟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當前,信息技術引領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美國在信息硬件、軟件核心技術方面佔有絕對優勢,儘管中國已經在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產品製造方面佔有重要地位,但中國仍基本屬於信息技術的應用者、開發者,還遠遠不是引領者。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1.新興產業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

第2 節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有良好基礎

2010 年,中國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 號),明確提出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到2015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到2020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即到2030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為了落實《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有關部署,國家分別發佈了“十二五”“十三五”兩個專項規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指標。《“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2〕28 號)提出:到2020 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部分產業和關鍵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先導產業。《“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6〕67 號)提出:到2020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5 個產值規模10 萬億元級的新支柱;

到2030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導力量。在這兩個專項規劃的指導下,中國積極推出了財政、稅收、金融等配套政策,極大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1.新興產業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

(一)新興產業發展迅速

行業整體發展迅速。“十二五”期間,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 比重達到8% 。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0 — 2015 年間,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收入年均增長18% ;2015 年,重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收入達16.9 萬億元,佔工業總體收入的比重達15.3%,較2010 年提升3.4 個百分點。進入“十三五”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更為迅速,《2017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2017 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2016 年增長11.0% ,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4 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為4.1 萬億元,比2016 年增長17.3% 。

重點企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從上市公司情況來看,2010 年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A 股)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增速持續高於上市公司總體,2015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營收總額達2.6 萬億元,占上市公司總體的21.1%,2010 — 2015 年間的年均增速達到了19.5%2。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6 年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速達18.2%,高於上市公司總體13.3 個百分點。

(二)行業運行效益良好

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利潤率始終高於大部分傳統產業,2015 年達到9.1% ,高於上市公司總體(扣除金融業)3.3 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都有大幅度增加。中國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3,2015 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15.4 萬億元,較2010 年翻了一番;2015 年中國生物產業總產值達3.6 萬億元,是2010 年的2.4 倍;2015 年中國先進製造業中的航空航天器及其器械製造業收入規模是2010 年的1.7 倍;2015 年中國鐵路運輸設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是2010 年的1.9 倍;2015 年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銷售收入是2010 年的1.6 倍;2015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收入是2010 年工業機囂人銷量收入的4.4 倍;2015 年中國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是2010 年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2.1 倍;新材料產業“十二五”期間市場規模實現20% 以上的高速增長;環保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全國環保行業營業收入較2011 年提升1.4 億元,環保專用裝備製造業利潤總額為2010 年的2.7 倍;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從2010 年的836 億元增長到2015 年的3127 億元,年均增幅為30.2%,2015 年底,中國新能源(太陽能光伏、風能、核電、生物質能)裝機容量達208.6GW ,佔發電裝機容量總量的13.8%,比2010 年提升8.9 個百分點,年均增長34.7%。

本文摘自: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1.新興產業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1.新興產業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

作者王宏廣,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教授、天津大學兼職教授,先後赴美國、德國等6所大學做訪問學者。先後任中國農業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起歷任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處長、副司長,以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