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十九年的她辞职了,跟你关系不大

我看到金小贝(张景娟)老师的那篇关于辞职的文章时,点击量还不是很高。

当时,正陪着小丫头在操场上玩。我匆匆浏览之后,便随手转发,还立即添加了她的个人微信。

第二天,我看到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意是她的微信好友已经达到五千人,所以不能再添加新的好友,也不能一一回复。于是,我又悄悄删除了她。

等到今天,我无意间看到她在一些转载她的文章或者报道她的事情的平台留言同网友辩驳时,就更加确信删除这个好友是对的。

我想起了曾经因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老师。哦,就是后来说自己遇见了爱情然后在美丽的远方开了一家客栈的那位老板娘。

我对这样的有才情有胆识的老师,是颇为钦佩的,所以才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但是我也知道,她们的情怀,确实是晒出来给我们看的,大家因为被戳中了痛点产生了共鸣而纷纷转发点赞以及打赏……可实际上,你不用替她们激动更不用替她们发愁,她们过得比你好,至少在短时间内也必然过得比你更好。

冷静下来,我怎么看?

我相信关于清贫,关于不公平的对待,张老师的叙事都是真实的。别说她所在的县城了,就是在我曾经呆过的省名校,也有类似的案例。但是,她的叙事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的修辞,即今晚听谌洪果老师剖析的“弱势群体的叙事”。这种叙事,往往会深深地打动人心——讲故事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也是一种可怕的能力,因为故事可以打破成见,也可能制造成见。哦,我自己也勉强算是这方面的“高手”。

我更相信的,是这位老师毕竟只是所有老师中的一个,这位老师毕竟也只是所有普通人中的一个。

多年以前,曾经有人问我对郑渊洁在家教育儿子的看法,因为他的《皮皮鲁空中课堂》正在某报连载,引起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我的回答是,你不是郑渊洁。

文学是很有力量的。因为它有着高度的概括性,所有人都会因为文学而产生共鸣,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代入其中——哪怕人家是王子与公主,而你还系着围裙套着罩袖。

小心,别当真。

我看到,不少老师在那篇爆文的下面留言,纷纷抱怨自己的待遇,简直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我也看到不少显然不是老师的也在留言,有表示不相信的,也有说我身边的老师怎么是又有钱又牛气哄哄的;我还看到我的很多同行在转载时也在表达纠结: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该勇敢地留下来?

千万别被带跑了……

谁都不容易。

说句会招人骂的话,我曾经很不喜欢警察。

因为警察贴我的单嘛。

还因为我自己跟警察偶尔打交道时,很为那几位哥们的效率、态度当然还有自带的让人不舒服的气场而难受。

还因为各种负面的消息。

可是,我有几个当警察的朋友,或者是家里有警察的朋友。

当我不是从官方到正面报道而是从这些朋友的口中了解到那些有笑有泪的故事时,我才真的放下了对警察的成见。

那是真的忍辱负重,真的出生入死,真的舍小家顾大家……

他们的收入高么?

其实,不算高。

相比较他们的付出,钱根本无法体现他们的工作的价值。

幸好有这群人,幸好。

谁都不容易。

甚至你所以为的“Boss”。

你说,你在为老板打工。可是你知道么,老板比你的工作时间还要长,比你的健康状况还要糟。因为,老板的压力比你更大。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也当过六年校长,虽然不能算老板。

那六年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废寝忘食、殚精竭虑。

不,我不表功,更没有资格说什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那会儿,我常常想起我的校长们。

当我做老师时,我也觉得校长很轻松。

当我做校长时,我才理解了校长的苦。

谁都不容易。

包括时下似乎比较时尚比较厉害的自媒体。

我只是信手写写,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自媒体人。但是我的自媒体朋友们总是在半夜里晒出的工作照、更新的推文,以及那些文字背后大量的工作,我都是看在眼里的,而且真心看得懂的。

关于这一点,靳锦写过一篇《GQ报道|咪蒙:网红,病人,潮水的一种方向》。

虽然我个人不并非咪蒙的粉丝,但是读到她工作的日常时,仍忍不住一阵阵心痛。没错,这种痛也是一种因叙事而产生的共鸣——写作是一件呕心沥血的事情,哪怕是这样的功利主义色彩很强的写作。

因为她是在用一支笔活着。

拐回来,还说老师辞职这件事。

张老师的辞职,很漂亮,痛痛快快,洋洋洒洒。

那么,留在体制里的老师,就真的是在“苟且偷生”吗?

毫不客气地讲,体制内的老师,也包括体制外的老师,以及教育行业以外的人们,多有“苟且偷生”者。不过,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太多太多优秀的人们,即使在旁人看来是戴着镣铐,却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

今天,我看了一下我的微信好友中“同行”这一标签下的名单,有近五百人。

这近五百位老师的朋友圈,我时有浏览,多有令我感动也佩服之处。

说实话,我还曾试着“挖”过我的几位圈中好友,却被拒绝了。

然而,我非常尊重他们的决定。

他们不在意“高薪”,他们已经在自己的教室里践行理想,他们有能力应对“体制的束缚”。

所以,他们选择留下,不,选择留守。

这也是一种可敬——如果当真稍有些本事的好老师都流失了,那么担当着普惠性教育任务的普通公办学校还怎么能切切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顺便插个广告:南明旗下的学校常年招聘优秀教师,无论是资深还是新锐。

人生就是选择。

每一个选择,都是对的。

无论岁月静好,还是铁马金戈。

只求勿负我心,何必随波逐流?

2018年10月11日

如果你以为这个课程只适合三年级

那就错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