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马云: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马云: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最近总是有人问我: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今天上淘宝去开店还有机会赚钱吗?总看到有人在淘宝上做得很好、很快乐、很赚钱,而自己做了个把月生意却一直不好,快坚持不下去了,是不是自己做得太晚了……”

这是马云在《来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针对现在社会上一些不想吃苦却想赚钱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想法。马云说:“说生意好做的人基本是吹牛。任何时代做生意都要冒风险,都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心力和体力……一夜暴富的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的故事。好生意都是需要时间和心血积累打造起来的。花大量时间精力未必生意会好,但不花时间精力是肯定不会有好生意的!”

身处信息时代,试问谁在听到谁谁做微商月入千万,没有心动过?谁在看到某某创业两年拿到千万A轮融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而没有眼红过?谁在看到去年还一文不名的小人物,因为一本书,一部电视剧,甚至一个节目,一夜之间大红大紫,而没有心里暗暗嫉妒过?

人家能赚钱天天各种晒,我为什么不行呢?买彩票中头奖这种事落在自己头上的概率极低,难道开个淘宝小店也不行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幻想用什么方式让自己一下跳出屌丝的阶层,最好成为土豪呢?

听说过玉石界的“赌石”吗?也就是卖家出售一块几十斤的石头,买家需要自行切开,才能看到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赌石界流传着“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形容的就是这种一夜暴富的心态,有可能一刀下去,里面是一大块上好的玉石,回报可能翻了几百倍、几千倍;也有可能一刀下去,还是石头,第二刀下去,依然是石头,结果血本无归。

如今,“一夜暴富”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共性心态,但一夜暴富也容易一夜成空。很多人一定都还记得2015年股市的跌宕起伏,沪指最高一度冲到5178点,最低也下探到2850点。从全民皆股,到谈股色变。

股市是资产再分配的地方,而不是产生资产的地方,别奢望今天借钱炒股,明天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唯有踏踏实实积累起来的财富最可靠。

根据《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王健林家族以1700亿元超过李河君,重回中国首富宝座,同时超过李嘉诚,首次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王健林的财富是怎么积累起来的?我们来看一段他的故事。

创业伊始,王健林接下了一个政府干了一半不想干的项目。合同签完,贷款遇到难题。尽管所有的手续都齐全,但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后来政府开会指定一个银行贷给他2000万元做启动资金。

王健林听了挺高兴就去找银行行长,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行长都玩“躲猫猫”。有时候,王健林一找他,他就偷偷从后门走了。如果王健林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下周二王健林再去,发现他出差了!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当时为了拿到这笔贷款,王健林每次都在走廊里等着,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

除了这家银行,王健林还找了另外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工作人员对他的态度不错,但也是不给贷款。为了堵到人,王健林和一个哥们就到对方家楼下等。夜里冷了,就把发动机打开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那个哥们儿死活不愿意再去了,王健林一个人又在那里蹲了一个晚上,仍然一无所获。

在这种无论跑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王健林听取别人的建议发了一个“债券”,才解决了资金的难题。

在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王健林曾9天9夜都没有睡着觉,吃安眠药,打针都试过了,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来,整个人都精神恍惚了。第10天早上,他正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王健林被紧急送到医院治疗。到了医院,也许是心理作用,他当天就睡着了。

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谁没有在创业初期苦苦挣扎过?谁没有辛苦付出过?谁没有夜不能寐过?哪个企业家不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才有了后来的功成名就和炫目的财富?

我们所熟知的光鲜亮丽的上市企业CEO们都很勤奋,其中一些甚至以“工作狂”著称。

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每天待的地方只有3个,办公室、家和车里。他曾自述:“上市前那段时间,我一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随时找研发团队讨论有关游戏的内容和决策。”软银公司的创始人孙正义说:“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勤奋努力。”

成功没有偶然因素,当你想要获得一项成就的时候,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不要幻想一夜暴富,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算好自己应得的部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10年后你会感谢今天辛劳的自己。


本文来自讯飞阅读近期好书《马云:人生要有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