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等一些高利貸,利息是人民法院規定的幾倍,爲什麼能上徵信

這些公司並不能叫高利貸公司,他們是合法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受中國銀保監會監管。

而且這些公司的年化利率應該基本都是嚴格遵循國家規定,不會高於36%。而且在中國現在的情況下, 36%以下的利率,如果出借給徵信欠佳用戶,誇張一點說,就是中國的次貸用戶的話,其實根本是活不下去的,因為會有大量的逾期呆壞賬。出借資金的公司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不想倒閉,那就只能隱性提高借款成本,或者強行抬高借款利率。

根據規定受中國銀保監會監管的合規持牌金融機構,其借貸信息是需要提供給央行徵信體系的。千萬不要以為這一定是個好事兒,比如有些公司,有大量的每月涉及的類信用卡用戶和類似的消費行為,這些信息都在用戶不那麼知情的情況下被納入了徵信。

結果是什麼呢?這些用戶一旦去銀行正式申請貸款,銀行就會從他的徵信報告裡發現她居然連50塊錢都需要分期付款或者賒借打白條,本來是電商正常的消費激勵,但事實上深深影響了很多用戶的徵信印象分,尤其是以前這些借貸記錄,還不能合併申報,逐筆都會申報上去的時候,如果銀行信貸經理看到這個用戶每個月頻繁的借款¥200還款¥300,一定會認為這個用戶的現金流有很大問題,也缺乏真正的還款能力,這豈不是冤沉海底嗎?


捷信等一些高利貸,利息是人民法院規定的幾倍,為什麼能上徵信


現金貸去年非常火,以至於監管方面出了重手,這個行業幾乎進入了寒冬。但是,問題在於,目前還未有具體的監管結果出來。之前計劃6月底驗收,現在看來又要延後了。

按照監管要求,之後想從事現金貸業務必須要有金融牌照,利率也必須嚴格按照法定利率來,不得出現高利貸,暴力催收等原來的違規行為。

在最終監管政策出來之前,一些有牌照的企業依然在正常經營,比如捷信,平安普惠等頭部公司。

但是,去年底的監管政策出來後,由於不少老賴覺得既然國家不認可超過法定利率之外的利息,那就可以賴賬,所以導致整個行業壞賬率出現極大提高。捷信一季度財報也說明了這一點。

捷信等一些高利貸,利息是人民法院規定的幾倍,為什麼能上徵信


2018年,捷信中國市場一季報虧損6.58億,去年同期是盈利3.14億,大幅虧損背後就是監管的原因。

數據顯示,過去3年,捷信的壞賬率是3.70%、4.45%、3.82%,但是今年一季度卻出現大幅飆升,達到8.2%!雖然上了徵信,但是壞賬率依舊飆升,這就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

在投訴方面,捷信被投訴率也居高不下,去年投訴率高居行業前三,投訴主要是因利率過高和違法催收。

捷信等一些高利貸,利息是人民法院規定的幾倍,為什麼能上徵信


未來現金貸肯定會有留下來的公司,但是,砍頭息,高利貸,暴力催收恐怕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如果得到有效監管,這個行業還是對社會有幫助的。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