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大使:中俄旅遊呈現機制化、常態化、年輕化趨勢

近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接受了俄羅斯RBC電視臺採訪,就當前中俄關系,兩國經貿、能源、旅遊等領域務實合作,東方經濟論壇,中美貿易戰和伊朗核協議等回答了提問。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官網報道,採訪全文整理如下:

一、眾所周知,中美之間爆發了貿易戰。大使先生,您對此有何評價?中美雙方是否會在這場貿易戰中達成某種妥協?如果有,在中方看來,這種妥協是什麼?

李輝:中美作為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兩國經貿關係不僅對各自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全球經濟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中美兩國各自發展模式不同、經濟制度不同,經貿往來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為協調管控分歧、促進互利合作,中美之間建立了多個溝通協調機制,為中美經貿關係保駕護航。然而,隨著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美國吹起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的逆風,對中國作出了一系列不負責任的行為。

一是美國只想做規則的“吹哨員”,不想做守規則的玩家。中國主張各國均應遵守相互尊重、平等對話、以契約精神為核心的國際規則,中方嚴格履行入世後的承諾,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改善投資營商環境,構建了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然而美方對簽訂的協議說撕就撕,談好的條件說變就變,不止一次繞開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動輒使用國內法制裁約束其他國家,對他國正常產業政策指手畫腳。這種行為嚴重損害美國的國際信譽與形象,一意孤行必將使美國自食其果。

二是美國只想單贏,這樣的心態不僅短視,而且站不住腳。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截至去年,美國累計在華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約6.8萬家,實際投資超過83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存量也已達670億美元。據美國商務部統計,中國是美國第三大服務出口市場。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中美兩國的經貿合作是一種雙贏的“正關係”,而不是零和甚至吃虧的“負關係”。

三是美國只想“找茬”,不想講理,寧損大多數國家利益。中美貿易摩擦的前因後果、是非曲直一目瞭然,無需贅述。美國不斷給中國扣上多頂“大帽子”,對中國作出“經濟侵略”、“不公平貿易”、“盜竊知識產權”和“國家資本主義”等一系列汙名化指責,自說自話,嚴重歪曲了中美經貿關係的事實。在今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中有清楚明白的辨析和事實根據。

在“貿易戰”爆發前期,中美雙方進行多輪磋商,中國拿出了十足的誠意來與美國坐下來談判。然而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爾反爾,令人失望。我想強調的是,中國談判大門一直敞開,但是談判必須以相互尊重、平等互信、言行一致為前提,而不是在威脅恐嚇中進行,中國也決不會以犧牲自身發展利益為代價。這場“貿易戰”中國不想打,但絕不怕打,希望美國早日算清這本賬。

二、有專家認為,今年石油價格能漲到每桶100美元。中方對此有何看法?在今天的能源市場中,誰是中國最主要的合作伙伴?

李輝:能源作為經濟的“血液”,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總體上,石油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市場有需求,價格自然就會增長,需求下降,價格自然下跌。中國作為能源進口大國,希望石油價格保持合理、正常趨勢,以降低經濟發展成本。

近年來,中國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擴大,主要表現為能源領域政策溝通日益深化、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加強、能源貿易暢通水平逐步提升。中國在能源領域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還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開展國際能源合作,推動能源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建設更加開放、穩定、可持續的全球能源市場,推進能源國際產能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雙方務實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範圍最廣的領域。目前,中國是俄能源領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俄已是中國原油進口第一大供應國。若雙方西線供氣協議達成,俄將成為中國天然氣進口最大供應國。兩國應用好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這一機制,將能源領域的各項合作共識轉化為具體合作項目,實現上中下游全方位一體化合作,打造互利共贏的能源合作伙伴關係。

三、據說,因不久前與俄國防工業體的合作,中方受到來自美國的第二輪制裁。中方擬採取哪些具體措施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

李輝:美方以中國同俄羅斯開展相關軍事合作為由,制裁中國軍方機構及負責人,嚴重違反國際法基本原則,性質極其惡劣,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行徑。中俄軍事合作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合作,美方無權干涉。且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並非要結成同盟也不針對任何一方,而是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重要因素。

維持中美關係良好發展,對兩國和兩國人民都有利。希望美方多從兩國人民切身利益考慮,多做、多發表一些有利於促進中美關係發展、有利於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的言行,而不是相反。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旅遊合作已成為俄中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來俄旅遊的中國遊客逐年增加。據您所知,目前兩國遊客數量分別是多少?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李輝:中俄兩國都擁有古老文明和燦爛文化,現代文明日新月異的發展與傳統民族風情和旖旎迷人的風光交織,不斷吸引著中俄兩國遊客到對方國家旅遊。據有關統計,2017年赴俄中國遊客量同比增長14.7%,達到147萬人次。2018年上半年,來俄旅遊的中國遊客仍呈現上漲趨勢,達66.7萬人次,同比增長21%。其中,37.36萬人次是通過免籤旅遊團通道,同比增長23%。中俄旅遊合作日臻完備,為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瞭解打開了一扇窗。

一是呈現機制化趨勢。中俄成功互辦了“旅遊年”,不僅大大促進了兩國旅遊合作,也為兩國務實合作注入了新動力,成為兩國遊客赴對方國家旅遊人數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今明兩年舉辦的“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必將推動中俄地方旅遊合作再上新臺階。

二是呈現常態化趨勢。兩國相關部門就落實簽證便利化措施和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等議題多次舉行磋商,進一步簡化了簽證手續,規範了雙方旅遊市場,這也吸引了更多遊客參加團隊遊。如今,中俄兩國人民也可以隨時赴對方國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三是呈現年輕化趨勢。根據俄官方發佈的數據,中國公民在世界盃期間辦理的球迷護照數量(FANID)達6萬份,僅次於東道主俄羅斯,在世界入境遊客中排名第一。據不完全統計,其中年輕人佔大多數。這一點充分說明,中俄兩國世代友好的理念已真正走入民心。

五、談到俄中經貿合作,您認為哪些方面是最主要的:購買俄能源或其他自然資源?還是實施大型基礎設備項目,如北方航道?

李輝:近年來,俄中兩國緊緊抓住雙邊經貿合作中的戰略性大項目的發展,並以此為引領,加速整體提質升級的步伐,通過擴展貿易範圍、優化貿易結構、挖掘合作亮點,取得了極大成效,中國已連續八年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進入2018年以來,雙邊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前8個月雙邊貿易額達到675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全年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

能源、航空、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在中俄雙邊合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中俄原油管道複線建成並已啟動供油,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在按計劃建設,首船亞馬爾液化天然氣已通過北極航道運抵中國。聯合研製遠程寬體客機項目合資公司啟動運營,研製工作進入了實質階段,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項目合作穩步推進。同江鐵路橋、黑河公路橋建設總體進展順利,將進一步帶動兩國邊境地區地方合作,助力中國東北與俄遠東地區的合作。此外,中俄雙邊經貿結構持續優化,新亮點不斷湧現。2017年以來,農業合作和農產品貿易穩步發展,成為雙邊貿易最大亮點。跨境電商合作快速發展,阿里速賣通已成為俄最大的外國電商平臺。普京總統在本屆東方經濟論壇上還特別提到了阿里巴巴與俄三巨頭成立合資公司的消息,強調此舉是俄中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高效成果。雙方還在積極探索在數字經濟、中小企業、高新技術、遠東開發、北極開發等領域培育更多新的增長點。

六、本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普京總統表示,俄日雙方有望於今年底簽署有關和平協議。中方對此有何看法?

李輝:中俄兩國毗鄰而居,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伙伴。中日隔海相望,一衣帶水。中國有句古話叫“遠親不如近鄰”,中方樂見大家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為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區域發展作出貢獻。

我們注意到,普京總統在東方經濟論壇上提出建議在今年年底前,在不設任何前提條件下籤署俄日和平條約,然後在此基礎上力爭解決餘下的問題。這是為推動俄日兩國關係發展提出的新建議。國際關係實踐中領土爭議往往成為制約國家間關係發展的阻礙因素,領土爭議的解決需要雙方共同的智慧和努力。中俄兩國本著互諒互讓原則,經過多輪次談判,成功解決領土爭端,堪稱典範。

習近平主席在本屆東方經濟論壇全體會上也就此問題同與會的領導人進行了友好互動,並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要管控分歧,尋找更多的合作點。中國人古老的智慧就要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我們應該汲取這樣的智慧來考慮和處理問題。希望凡遇到這樣問題的國家,都能夠妥善處理、妥善控制、妥善解決。”我們衷心希望俄日兩國能夠友好協商、相向而行,妥善處理有關爭議,早日簽署和平協議。

七、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方針對俄中有何影響?中俄是否可以稱為“盟友”,而不僅是“戰略伙伴”?

李輝:特朗普任美國總統以來,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對中國發起不負責任的貿易戰,對俄出臺多項制裁措施,其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給中美關係和俄美關係造成一定影響。但是,中俄關系的發展不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兩國始終風雨同舟,共同致力於發展長期、穩定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兩國在政治上始終互相尊重,在涉及主權與尊嚴、發展利益與安全關切等重大問題上相互支持,在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保持著密切配合與協調。雙方共同推動成立並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多邊合作機制,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進程,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在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基礎上,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這恰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鮮明特點和突出內涵。中俄兩國共同致力於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秉持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時代精神,走出了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為當今世界大國關係樹立了典範。

八、伊朗在向中國提供能源供應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中方如何看待美國退出伊核全面協議?

李輝:能源合作是中伊務實合作的重點內容。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能源合作發展勢頭良好,有關油氣項目順利推進。一是有利於雙方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伊朗油氣資源極其豐富,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擁有龐大的能源消費市場,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此外,中國基礎設施完備,油氣開發冶煉技術先進。中伊能源合作互補性強、潛力巨大。二是有利於雙方戰略對接,維護國家利益。近年來,伊朗推行“向東看”政策,加強與中國的聯繫是其重點之一。中東地區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重要區域之一,兩國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加強雙方能源合作,符合兩國根本利益。

伊核全面協議是由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歐盟和伊朗經過長時間共同談判達成的多邊協議,並經過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所有各方都應認真、有效執行,維護全面協議的完整性和嚴肅性。3年來,該協議對化解伊核危機,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全面協議充分暴露了其霸權主義和不負責任的國際形象,違背了多邊主義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是對聯合國權威的挑釁。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始終是伊核問題解決進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在推動伊核問題談判、執行協議以及維護協議實施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貢獻了中國方案與努力。

美國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後,協議其餘相關方分別於7月和9月在維也納和紐約舉行了兩次外長會議,釋放了積極的政治信號。中方將與全面協議現有參與方一道,繼續維護和落實協議,切實履行各自承諾,維持同伊朗的正常經貿合作,為伊朗核問題妥善解決,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地區穩定發揮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