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大使:中俄旅游呈现机制化、常态化、年轻化趋势

近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接受了俄罗斯RBC电视台采访,就当前中俄关系,两国经贸、能源、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东方经济论坛,中美贸易战和伊朗核协议等回答了提问。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官网报道,采访全文整理如下:

一、众所周知,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战。大使先生,您对此有何评价?中美双方是否会在这场贸易战中达成某种妥协?如果有,在中方看来,这种妥协是什么?

李辉:中美作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两国经贸关系不仅对各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经济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中美两国各自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贸往来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为协调管控分歧、促进互利合作,中美之间建立了多个沟通协调机制,为中美经贸关系保驾护航。然而,随着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美国吹起了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的逆风,对中国作出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

一是美国只想做规则的“吹哨员”,不想做守规则的玩家。中国主张各国均应遵守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国际规则,中方严格履行入世后的承诺,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构建了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然而美方对签订的协议说撕就撕,谈好的条件说变就变,不止一次绕开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动辄使用国内法制裁约束其他国家,对他国正常产业政策指手画脚。这种行为严重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与形象,一意孤行必将使美国自食其果。

二是美国只想单赢,这样的心态不仅短视,而且站不住脚。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截至去年,美国累计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约6.8万家,实际投资超过83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存量也已达670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中国是美国第三大服务出口市场。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正关系”,而不是零和甚至吃亏的“负关系”。

三是美国只想“找茬”,不想讲理,宁损大多数国家利益。中美贸易摩擦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无需赘述。美国不断给中国扣上多顶“大帽子”,对中国作出“经济侵略”、“不公平贸易”、“盗窃知识产权”和“国家资本主义”等一系列污名化指责,自说自话,严重歪曲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在今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中有清楚明白的辨析和事实根据。

在“贸易战”爆发前期,中美双方进行多轮磋商,中国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来与美国坐下来谈判。然而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尔反尔,令人失望。我想强调的是,中国谈判大门一直敞开,但是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平等互信、言行一致为前提,而不是在威胁恐吓中进行,中国也决不会以牺牲自身发展利益为代价。这场“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但绝不怕打,希望美国早日算清这本账。

二、有专家认为,今年石油价格能涨到每桶100美元。中方对此有何看法?在今天的能源市场中,谁是中国最主要的合作伙伴?

李辉:能源作为经济的“血液”,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上,石油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市场有需求,价格自然就会增长,需求下降,价格自然下跌。中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希望石油价格保持合理、正常趋势,以降低经济发展成本。

近年来,中国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扩大,主要表现为能源领域政策沟通日益深化、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能源贸易畅通水平逐步提升。中国在能源领域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推动能源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建设更加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全球能源市场,推进能源国际产能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目前,中国是俄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俄已是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供应国。若双方西线供气协议达成,俄将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最大供应国。两国应用好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这一机制,将能源领域的各项合作共识转化为具体合作项目,实现上中下游全方位一体化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三、据说,因不久前与俄国防工业体的合作,中方受到来自美国的第二轮制裁。中方拟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避免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李辉:美方以中国同俄罗斯开展相关军事合作为由,制裁中国军方机构及负责人,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性质极其恶劣,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中俄军事合作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正常合作,美方无权干涉。且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并非要结成同盟也不针对任何一方,而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维持中美关系良好发展,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有利。希望美方多从两国人民切身利益考虑,多做、多发表一些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发展、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福祉的言行,而不是相反。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旅游合作已成为俄中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俄旅游的中国游客逐年增加。据您所知,目前两国游客数量分别是多少?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李辉:中俄两国都拥有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现代文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传统民族风情和旖旎迷人的风光交织,不断吸引着中俄两国游客到对方国家旅游。据有关统计,2017年赴俄中国游客量同比增长14.7%,达到147万人次。2018年上半年,来俄旅游的中国游客仍呈现上涨趋势,达66.7万人次,同比增长21%。其中,37.36万人次是通过免签旅游团通道,同比增长23%。中俄旅游合作日臻完备,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打开了一扇窗。

一是呈现机制化趋势。中俄成功互办了“旅游年”,不仅大大促进了两国旅游合作,也为两国务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成为两国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人数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今明两年举办的“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必将推动中俄地方旅游合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呈现常态化趋势。两国相关部门就落实签证便利化措施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议题多次举行磋商,进一步简化了签证手续,规范了双方旅游市场,这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参加团队游。如今,中俄两国人民也可以随时赴对方国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三是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俄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公民在世界杯期间办理的球迷护照数量(FANID)达6万份,仅次于东道主俄罗斯,在世界入境游客中排名第一。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年轻人占大多数。这一点充分说明,中俄两国世代友好的理念已真正走入民心。

五、谈到俄中经贸合作,您认为哪些方面是最主要的:购买俄能源或其他自然资源?还是实施大型基础设备项目,如北方航道?

李辉:近年来,俄中两国紧紧抓住双边经贸合作中的战略性大项目的发展,并以此为引领,加速整体提质升级的步伐,通过扩展贸易范围、优化贸易结构、挖掘合作亮点,取得了极大成效,中国已连续八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进入2018年以来,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前8个月双边贸易额达到6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全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

能源、航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在中俄双边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建成并已启动供油,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在按计划建设,首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已通过北极航道运抵中国。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资公司启动运营,研制工作进入了实质阶段,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项目合作稳步推进。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将进一步带动两国边境地区地方合作,助力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的合作。此外,中俄双边经贸结构持续优化,新亮点不断涌现。2017年以来,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成为双边贸易最大亮点。跨境电商合作快速发展,阿里速卖通已成为俄最大的外国电商平台。普京总统在本届东方经济论坛上还特别提到了阿里巴巴与俄三巨头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强调此举是俄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高效成果。双方还在积极探索在数字经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远东开发、北极开发等领域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六、本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普京总统表示,俄日双方有望于今年底签署有关和平协议。中方对此有何看法?

李辉:中俄两国毗邻而居,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日隔海相望,一衣带水。中国有句古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中方乐见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为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区域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注意到,普京总统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提出建议在今年年底前,在不设任何前提条件下签署俄日和平条约,然后在此基础上力争解决余下的问题。这是为推动俄日两国关系发展提出的新建议。国际关系实践中领土争议往往成为制约国家间关系发展的阻碍因素,领土争议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的智慧和努力。中俄两国本着互谅互让原则,经过多轮次谈判,成功解决领土争端,堪称典范。

习近平主席在本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体会上也就此问题同与会的领导人进行了友好互动,并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要管控分歧,寻找更多的合作点。中国人古老的智慧就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我们应该汲取这样的智慧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希望凡遇到这样问题的国家,都能够妥善处理、妥善控制、妥善解决。”我们衷心希望俄日两国能够友好协商、相向而行,妥善处理有关争议,早日签署和平协议。

七、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方针对俄中有何影响?中俄是否可以称为“盟友”,而不仅是“战略伙伴”?

李辉:特朗普任美国总统以来,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发起不负责任的贸易战,对俄出台多项制裁措施,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给中美关系和俄美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中俄关系的发展不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两国始终风雨同舟,共同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始终互相尊重,在涉及主权与尊严、发展利益与安全关切等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着密切配合与协调。双方共同推动成立并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基础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恰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鲜明特点和突出内涵。中俄两国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为当今世界大国关系树立了典范。

八、伊朗在向中国提供能源供应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方如何看待美国退出伊核全面协议?

李辉:能源合作是中伊务实合作的重点内容。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能源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有关油气项目顺利推进。一是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伊朗油气资源极其丰富,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拥有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此外,中国基础设施完备,油气开发冶炼技术先进。中伊能源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二是有利于双方战略对接,维护国家利益。近年来,伊朗推行“向东看”政策,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是其重点之一。中东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重要区域之一,两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加强双方能源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伊核全面协议是由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欧盟和伊朗经过长时间共同谈判达成的多边协议,并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核可,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所有各方都应认真、有效执行,维护全面协议的完整性和严肃性。3年来,该协议对化解伊核危机,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促进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充分暴露了其霸权主义和不负责任的国际形象,违背了多边主义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对联合国权威的挑衅。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始终是伊核问题解决进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在推动伊核问题谈判、执行协议以及维护协议实施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贡献了中国方案与努力。

美国退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后,协议其余相关方分别于7月和9月在维也纳和纽约举行了两次外长会议,释放了积极的政治信号。中方将与全面协议现有参与方一道,继续维护和落实协议,切实履行各自承诺,维持同伊朗的正常经贸合作,为伊朗核问题妥善解决,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稳定发挥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