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近代名人——張寶廷

張寶廷(公元1859年—1939年),原名張德珩,今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和順鄉人,緬甸僑領。中、緬、英玉石行中,蜚聲一時,人稱他為“翡翠大王”。李根源有詩懷念他說:“作客來海上,翡翠稱大王”。

其父張成禎(鄉飲介賓)以為國家選材,文武並重,命赴州府試,寶廷都獲第一名。又命赴院試,因寶廷無意於武舉仕途,有意只射中半數。院使喜其儀表技能出眾,不忍落其才,特命第二次射箭,他仍只射中一半。院使惜其才,破例奏稟誥授翼都尉加藍翎銜。寶廷還擅長音樂,有鄉人從京師帶回笙一具,當時人皆不識,而他經過把玩鑑賞,用蠟點簧,即發出聲音,學吹數日,又能吹出樂調。

20歲時,寶廷赴緬從商。當時緬甸剛亡於英國,英人在緬飛揚跋扈,為所欲為,欺壓華僑。寶廷憑著善辯的口才,高超的交際能力,據理抗爭,指出英人之意在嫉恨華商至富,當面呵斥英國大吏鉅商,使對方無策相對。華僑因此皆以寶廷為領袖,十分敬服他。寶廷出於愛國之思,保持中華民族傳統,對當時華僑中穿洋服者,常呵笑說:“我華夏自有衣冠,保其本方不失我國體國格,若只圖學洋人洋冠洋服,則非驢非馬”。到辛亥革命後,國家服制更易,寶廷才穿中山裝西服,他說:“今國家倡此,可易服”。他經商堅守信義,著意於遠大者,不喜瑣碎細小經營。為中外商人欽仰,英商也爭與他合夥經營,獲利巨大。

寶廷為了發展實業,曾引咖啡種植於雲南,後又到格薩成立解木機器廠,並養大象數十頭在山間運送木材,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他又集中精力財力,重點經營於清宣統時兼營的猛拱玉石廠,還無償出資數萬,幫助當地土司從英商手中贖回玉石廠廠權,土司感戴寶廷如父母,而寶廷對猛拱玉石廠“包崗”後,亦大振其玉業。

中外人士,視石玉為至寶,爭購者雲集,不惜重金,玉價因增十倍、二十倍,每年運銷廣州、香港、上海的玉石翡翠,數目甚巨,他是最早涉足香港的滇僑玉石商。當時中外富商巨室,所戴翡翠,大半為寶廷所出售,他先後獲利百餘萬緬幣,為英國大吏富商所嫉忌,而為僑胞所倚重。寶廷富而不吝,好施尚義,樂於資助華僑資本,使其至富,對中緬貧民,經常給予救濟,他費資數萬購買猛毛田數十畝,分給農民耕種,不收一分錢一粒谷。家鄉和順往城區凸凹不平之路,他捐資修成寬坦的大路,還在國內外做了許多公益事業。英國駐緬大吏,對張寶廷十分敬重,依賴張寶廷出力出錢興辦的工程很多,獲利甚巨。並聘他為總代辦,他出入可以象有爵位的英國貴族一樣,坐富麗的馬車(四匹白馬駕御)乘“白車廂”包廂火車。英國駐印緬總督,特請英皇授張寶廷金質獎章一個。二十年代初,英國皇太子愛德華到緬甸巡視,特別會見了張寶廷、寸海亭等幾位僑領。張寶廷旅緬五十餘年,上至印緬總督大吏,下至車伕馬弁,都知其名聲。

張寶廷出生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病逝於緬甸八募,終年69歲。靈柩發回老家保山騰衝和順安葬。

張寶廷逝世後,其子張明達在上海,四子問達在廣州、香港繼其父玉石業,亦赫赫有名。其孫、曾孫輩至今在緬甸密支那、八募仍以玉石為業。父而子、子而孫五代人均經營玉石。張氏父子乃中國玉石外貿商之先行者。

雲南近代名人——張寶廷

張寶廷像

雲南近代名人——張寶廷

張氏宗祠

雲南近代名人——張寶廷

翡翠大王張寶廷故居改——騰衝和順雲來客棧

雲南近代名人——張寶廷

中國翡翠第一城——騰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