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征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10月24日下午,儀徵天寧社區宣傳欄前,來自儀徵市實驗小學的一群小學生正在參觀“我眼中的幸福天寧”圖片展。當日由儀徵市天寧社區開展的第三屆金秋夕陽紅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 “我眼中的幸福天寧”書畫圖片正式開展,圖片上的主人公現場向社區居民和小學生講述自家的幸福故事,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的生活變遷。

夏武香:縫紉鋪子創出幸福一家

在“我眼中的幸福天寧”圖片展前,社區天寧巷居民夏武香正在向小學生講述了她的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夏武香說,她老家是儀徵龍河人,做姑娘時學了個裁縫手藝,1979年當兵退伍回鄉丈夫回到了儀徵小縣城,分配在儀徵煤炭石油公司工作,面對兩地分居的狀況,夏武香決定進城謀生,在天寧巷頭開起了裁縫鋪子,開始給附近的居民裁剪做衣服,給儀徵當時的真州服裝廠做來料加工,就這樣子在天寧巷紮下根來,起房造屋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和丈夫一道將一雙兒女撫養成人。引以自豪的是兒子出國深造,現在科研院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現在一家定居德國,現在自己隔一兩年都要去德國看望兒子、孫子、孫女。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她說,這次社區舉辦“我眼中的幸福天寧”圖片展,我專門拿出了平時很少示人的傳家寶,展示了當時使用過的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傢俱、洗臉的木製面盆、木製腳盆、尋常人家使用的篩子和匾子,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著色彩色照片,自己艱苦創業時第一部蝴蝶牌縫紉機。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她說,這些東西都是自己的傳家寶,儘管現在家庭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搬家搬了好幾次,但是這些老物件一件都捨不得丟,縫紉機擦拭的錚亮,還可以使用。夏大媽說,他們老兩口住上了別墅,過上了幸福生活。自己的居住環境一次次改變,但是這些老物件一件都捨不得丟,是自己的傳家寶。她認為,艱苦創業和艱苦樸素的精神不能丟,老物件是她家傳承優良家風的最好見證。

金學梅:老物件記錄家庭變遷

金學梅是天寧社區的一名志願者,從儀徵毛紡廠退休以後一直參與社區的志願服務活動,社區每一次有活動都能夠看到她熟悉的身影,她展出的老照片記錄了他的生活軌跡,她向前來參觀的社區居民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你看,這張是1974年我和丈夫結婚證書,當時我還下放在樸席公社向陽大隊從事生產勞動呢。這張結婚證上面還留有時代的烙印:勤儉節約、計劃生育;你看這幾張是我和丈夫孔德才結婚40多年來的合影照片;這兩張是我參加招工時候的准考證、體檢通知書的照片;這兩張是我們家八十年代中後期購買的電視機和錄音機的照片”。她說,這麼多年來我對家裡的老照片、當時參加招工時候的准考證、體檢通知書、老電視機、收錄機等都還一直珍藏著。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她說,我們那個時代經歷的太多,我經歷過上山下鄉,招工進城、下崗等,我當時到儀徵來工作的時候整個家當連“一根草棒子”都沒有,我們夫妻倆硬是靠自己的雙手和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改變了貧困的面貌,現在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我有戀舊的情結,我把我經歷過的這個年代的東西都儘可能地留了下來好好珍藏著,記住這段歷史,更能體驗到今天的幸福。(儀徵之聲•魅力儀徵 趙明茗 原創圖文請勿轉載或變相轉載)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儀徵社區圖片展記錄40年變遷 居民們亮寶貝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