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的數據硝煙:京東耍賴的背後有多少無奈?

每年的雙十一都被人賦予特殊的意義,單身狗好像在這一天找到了主場,“戀愛有罪,單身有理”成了這一天的主旋律。自從淘寶啟動雙十一購物節後,雙十一慢慢演變成了全民的網購盛會,距離雙十一還有幾天,手機短信廣告頻頻提示、商家主動贈送購物優惠券、買贈活動不斷升級…這些促銷的背後,是電商平臺沒有硝煙的戰爭。

雙十一的數據硝煙:京東耍賴的背後有多少無奈?

雙十一假象根源:數據為王

每年的雙十一,京東和淘寶總要打上一次嘴仗。淘寶嗆京東“雙十一成交額算的是一個十一天的”,而京東也反諷“某寶雙十一那天的成交額是預售了一個月的”。兩邊嘴仗不停,私下動作也一點不少。

11月1日,京東發佈戰報稱,當天全天下單金額超過258億元。然而,幾乎就在同時,多位網友紛紛爆料在京東下單後遭遇“被退貨”、個人京東賬戶午夜自行下單等異常行為,疑似下單金額數據造假。儘管京東客服回覆稱目前不法分子會通過各種手段盜取客戶的個人信息,建議用戶定期對自己的密碼進行更換。

但是用戶依然認為這是京東在監守自盜,有網友更是嘲諷道:京東這連刷單費都省了,自己給自己刷單。不過話說回來,刷單已經是電商行業裡公開的秘密。儘管阿里巴巴不斷升級打擊力度,對這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社會來說從來不是問題。

一個賬號一個地址不能重複購買,那麼就找到天南地北的人湊成一個群,與商家假聊,再拍商品,空包物流,最後五星好評。這個刷銷量,刷好評的背後,坑害的依然是從眾心理比較強的消費者。

雙十一經過幾年的發展,成交額每年都破紀錄,但是這些數字的背後有多少水分?就拿京東來說,1號店“滿200減189”這種優惠用腦子想都要虧出天際的生意吸引了無數撿便宜的消費者,但很多消費者表示下的單都被取消了或者沒有發貨讓客戶自行取消。

“這些成交額就是個噱頭,不管是京東和阿里巴巴最後的數字真正深究起來都要大打折扣。這是一個金錢的數字遊戲。”商頭條分析師說道。

雙十一的數據硝煙:京東耍賴的背後有多少無奈?

消費者需要一個成熟的消費市場

從第一年的雙十一開始,不管是淘寶還是京東的套路都如出一轍,唯一的變化就是逐年飆升的營業額。暫且不說這些營業額有多少水分,至少每一年雙十一全世界的人都被那個數字驚到了。但是這些數字的背後卻是消費市場的停滯不前,消費者享受的服務越來越少,甚至沒有享受到任何服務。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個記錄和數字,而是需要一個穩定成熟的消費市場。假貨風波、售後服務、消費維權,中國電商值得的詬病的地方太多了,一個雙十一狂歡節掩蓋不了真問題。而假貨風波、售後服務等問題恰恰是電商野蠻生長、一路裸奔落下的“病根”。

儘管馬雲不斷在各個場合不斷申明阿里巴巴在打假在做售後,但馬雲自己心裡應該清楚,如果真心實意地打假和安全檢查,那麼阿里巴巴一大半的店鋪要關門,淘寶的營業額會瞬間減半。就像“皇帝的新裝”,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出奇地默契,消費者默默買著高性價的商品,阿里巴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平臺已經足夠強大,不再是簡單的買賣東西,但是無數消費者用身體構建了中國電商的帝國。經過了野蠻生長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現在的中國電商是時候把利益反饋給消費者了。

雙十一的數據硝煙:京東耍賴的背後有多少無奈?

消費者也要改變消費觀念提高逼格

雙十一發展至今,銷售愈加火爆,消費者購物踴躍。為了維持用戶流量、取得競爭優勢,商家唯有迎合這種低價集中促銷商業模式,迫使生產廠家不斷壓縮生產成本,用質次價低的原料來生產價格更低廉的產品,最終導致以犧牲產品品質、放棄升級創新來實現低價。

這其實是實體的“倒退”,而消費者的低價並沒有買到自己想象中“高質”的商品,最後肥的只有平臺。很多商家向著商頭條訴苦道:“我們有什麼辦法?如果我們不配合平臺做促銷活動,我們就會被平臺打壓,這也是一種惡性循環吧。”

與電商興起時帶來的紅利相比,如今流量費用高昂、市場環境惡劣、違法宣傳普遍等問題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正在向產業頑疾的方向演變。而作為消費者,是時候理性起來對一些“打折優惠”說不了。既然低價也只是買到“降級降準”的商品,那為什麼不去買原價的好商品呢?

商頭條的分析師說道:“我們呼籲電商市場的發展迴歸理性,不應該始終如一地追求營業額,量其實已經足夠多了,現在這些平臺要跟上的其實是‘質’。重塑交易環節,真正服務好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