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房頂從沒有鳥糞,600多年了爲何如此乾淨?

數百年前,馬可波羅第一次進入紫禁城,看到金光燦燦的屋頂不由得歎為觀止。他回國之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別人,最讓西方人憧憬的一句就是:中國遍地是黃金。馬可波羅有如此誇張的想法,大約正是因為這金晃晃的琉璃瓦宮頂吧!

故宮的房頂從沒有鳥糞,600多年了為何如此乾淨?

故宮是我國建築技藝的集大成正,它的屋頂絕對不是看起來漂亮這麼簡單。當年的建築大師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當時能預見的所有問題。幾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看到這金燦燦的屋頂之時,會十分驚訝於它的明亮和整潔。琉璃瓦不僅僅一直保持著當年的色澤,就連鳥屎也不怎麼能看見,這都是為什麼呢?

首先故宮屋頂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鳥糞的問題,故宮屋頂的坡度很大,瓦片之間的檔距也設計得極為巧妙。鳥類站在故宮的屋頂之上很難能抓緊,它們站在上面動不動就會打滑,自然而然很少棲息在上面。而且因為琉璃瓦非常光滑坡度也大,即使有鳥屎落在上面,一場雨之後也會很容易被洗落下來,就是平時落在上面的灰塵也會被雨水沖刷下來。

故宮的房頂從沒有鳥糞,600多年了為何如此乾淨?

如果在下雨天去過故宮的網友肯定會有這樣的印象,雨水從琉璃瓦上面流下來,就是一道非常漂亮的水幕。故宮的屋頂是故宮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可以減少屋頂的積水,還讓落雨成為故宮別樣的景緻,讓賞雨之人心曠神怡,這還是多虧了屋頂之上的皇家金琉璃瓦。

偌大紫禁城之中的小小皇家琉璃瓦,其實已經蘊含著古人的大智慧。一片琉璃瓦從頁岩的粉末到最終定色成形,一共要經歷36道工序。這金黃色的琉璃瓦不僅僅強度高,吸水性恰好,而且非常光滑,用於屋頂之上,根本不需要後人特意維護或者打掃。

故宮的房頂從沒有鳥糞,600多年了為何如此乾淨?

皇家琉璃瓦的標準就是“成大形而不開裂,經百年而不掉釉”,黃色在古人的認知之中是黃土的顏色,代表著大地、根本和中心。漸漸地,它發展成為皇家的專有顏色,代表的是皇家的顏面。在清朝,琉璃的生產和使用已經有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沒有皇家的允許,普通人家或者官宦人家的建築是絕對不能夠使用這種琉璃瓦的。即便是在皇親貴族的建築之上,琉璃顏色的規定也是相當嚴格,只有親王府和郡王府才可以使用綠色的琉璃瓦,而貝勒貝子之類的,是連綠色的琉璃都不能使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