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艦每小時將6000立方米土吐到15000米外

中國海軍如今已經實現了百年航母夢,下一步,便是向著擁有美國海軍那般規格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邁進,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核動力航母沒見著影子,其它核動力大船倒是層出不窮,這不,繼今年六月那艘三萬噸核動力破冰船之後,中船重工又放大招,在十月的第十三屆大連國際海事展上接連曝光核動力綜合保障船以及核動力疏浚船等兩艘核動力大船。

鉅艦每小時將6000立方米土吐到15000米外


那這倆船是幹什麼用的呢?先說說這艘核動力綜合保障船,顧名思義,這就是艘專職後勤工作的奶媽船,船上配備了一個直升機平臺,兩個補給門橋,以及四臺起重機,能夠做到全方位立體式補給,很顯然,常規補給作業對她而言無疑都是小意思。除了上述常規補給設備之外,這艘船本身其實就是一座能夠在海上移動的船塢,獨特的設計使其將一整艘船“吞”進體內進行維修,

鉅艦每小時將6000立方米土吐到15000米外


在戰時,受損的艦船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援,往往會因為船艙漏水而最終沉沒,而這顯然是非常可惜且沒有必要發生的事情,如果艦隊後方跟著一兩艘這樣的綜合保障船對受損戰艦進行維修,就可以大大降低艦隊戰損率。再說說另外一艘核動力疏浚船,疏浚船這個概念,近年來已經隨著一些新聞,慢慢從專業領域走到了公眾面前,並有了一個“地圖編輯器”的稱號,它能夠將水下的泥沙挖出來並傾瀉到其它地方,是吹沙填海作業不可或缺的重器。

鉅艦每小時將6000立方米土吐到15000米外


我國現在有兩艘疏浚船:天鯨號以及天鯤號,其中天鯨號能夠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把泥沙吹填到6000米開外的地方,而天鯤號更是可以用高達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速度將泥沙吹填至15000米以外的位置。目前我國年疏浚量已經超過了10億立方米,在這個領域的經驗和技術均處於世界領先,亞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核動力疏浚船的出現,將會讓中國疏浚工程更上一層樓,真正做到全球到達,全球吹填。

鉅艦每小時將6000立方米土吐到15000米外


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許多船隻都不約而同的開始選擇核動力了呢?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想到是經濟優勢,的確,對於民用船隻,成本確實是個不得不費心考量的事情,而核動力那近乎於永不停歇的源源動力優勢是常規動力無可比擬的,核動力一次加註燃料起碼可以用10年以上,常規動力則是隻永遠都喂不飽的“油老虎”。

鉅艦每小時將6000立方米土吐到15000米外


強勁的輸出功率也可以讓使用者毫不憐惜的保持較高航速,從而更快地完成運輸任務,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對於運輸性質的船隻而言,更早,更快地把貨物運輸到目的地,是提高競爭力以及增加利潤的必須前提。目前,擋在核動力民用路上最大的阻礙還是安全性,畢竟許多國家的港口目前仍然部隊核動力船隻開放,萬一出個事,搞個核洩漏是件很麻煩的事,俄國人倒是已經有一些核動力貨輪了,不過航線也僅限於北極圈附近。

鉅艦每小時將6000立方米土吐到15000米外


而對於綜合保障船以及疏浚船而言,核動力倒的確是個非常合適的選擇,除了上述優勢之外,核動力佔用空間小也許才是它們選擇核動力設計的關鍵原因所在,剩下的空間剛好可以用來吞吐更大的船隻以及更多的泥沙。核動力民用船隻現在有了,核動力航空母艦還會遠嗎?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