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窈窕紳士4


這是一句流傳深遠的俗話,玉石在我們國家有五千年的文化,自古東方女子玉手鐲就是最好的寫照。在人們佩戴玉石物品的常年累月中會發現玉石有變化,所以把這個變化叫做:“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所謂玉養人一生,其實是有兩層含義,一是對身體,養生保健,二是對精神,修身養性。

我們常常說一個人的手相三年會有一些變化,人養玉三年,這裡的三年是一個虛數,並不一定非要戴三年,只是一個分水嶺,在三年之前和三年之後。實際上是說人受玉文化的薰陶之後,君子比德與玉,以玉之五德作為為人處事標準。

玉石中尤其是和田玉和翡翠都會有一個特徵:需要保養。和田玉是油脂光澤很潤,我們需要不斷的把玩,這樣和田玉會變得更加細潤。

翡翠也是一樣需要貼身佩戴,佩戴久了之後在人體和翡翠的接觸中會不斷的打磨,這樣翡翠會更有光澤度,看起來更加通透。

這就是所謂的養玉的過程,由於玉石也是天然的礦物質,來自大地。所以玉石中也是有很多對人體有用的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通過人體長期的佩戴中不斷被吸收到體內,這樣久而久之會有微妙的變化。

總之,長期佩戴使用翡翠等玉石,可以養顏、鎮靜、安神。古人云:“石之美者皆為玉”所以玉代表的是高貴的追求和精神的財富。戴好看的飾品心裡美滋滋的,愉悅的身心會讓人更加快樂。


GIC珠寶鑑定師媛媛


是比較民俗的一種說法。

是民俗文化對深層次玉文化的一個樸素的延伸的解讀。

石之美者謂之玉,它的第一要素是美,玉指玉器,最早先是禮器,史前典型的玉器見於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後來發展為配飾,慢慢從統治階級普及到了民眾,開始了中國幾千年的玉文化。玉文化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從禮器到配飾,從上天享用到天子享用,再到分階級享用,這個過程中文人、思想家賦予了玉極大的文化內涵。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定義:"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禮記聘義》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玉”等同於“德”,所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自上而下,從廟堂到民間,我們老百姓對文人的這種深層次的形而上的思想,以最樸素的觀念理解,就是這一句“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故紙堆的東西普通人已經很少有人去研究了,今天的人們配帶玉,除了“美”,更多的是注重玉的種種美好寓意,祈福護佑。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更能提高自信,提升氣質。現今的商家為了迎合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各種玉石養生、命理講究層出不窮,那只是一些營銷手段,只要不是坑蒙拐騙,喜歡就好,消費的過程不就是愉悅自己嗎?

玉之美,美在德行與靈性。養玉在身,可以讓人鎮定身心,寧神而靜志;養玉在心,可以讓人淡泊名利,寧靜而致遠。

喜愛一切美好的東西,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將發生。


君子玉不去身


銷售手段而已,給你一個心理安慰式的噱頭,好讓你掏錢。類似的廣告語很多,比如: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