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院校考生考名校會被學校歧視嗎?

歧視是一個敏感話題

關於考研歧視問題,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各種說法甚囂塵上。有的人哭訴自己被歧視的血淚經歷,也有人在證明自己就是那種逆襲的類型。

普通院校考生考名校會被學校歧視嗎?

  我覺得,這個關於歧視的看法,其實本身取決於你如何看待歧視。百度了下,歧視的定義——歧視即:人對人就某個缺陷、缺點、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對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其實,歧視問題,看個人看法了。最適合的辦法就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假如你是一個某985高校的導師,面對初試成績一樣,一個211來的和一個普通二本過來的,你會選哪個?毫無疑問,正常人會選擇211來的。這算不算歧視?

  不算,事實上,你的本科學歷,也就是第一學歷,本身就是你的個人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已經融入到你身上,成為你的標籤。有些人總覺得別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二本三本的學生,卻從來沒從自身來考慮,你憑什麼不讓自己做的好一點?所以,我覺得,除去個別導師有著強烈的排斥和歧視傾向,這樣的導師不去也罷。大部分導師,都會給你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如果你是差學校過來的,那請拿出你的能力來證明。

1、學習成績

  大家都知道好學校的生源好,競爭強。如果你來自一所普通學校,可是你的成績單竟然那麼普通,那請問你的能力在哪裡?作為學生,連學習都搞不好,自然就無從談起其他能力了。

2、考研成績

  既然要跟別人一起競爭,先天缺陷的你,如何讓別人刮目相看?毫無疑問,你的初試成績,如果你能遙遙領先,那麼自然就獲得了一定的優勢。

3、其他能證明你優秀的內容

  比如獎學金,比如各種競賽等。當然,你要是當幹部當得好,也是一門能力。

下面介紹一位學長的親身經歷

  學長說:這個問題對於很多本科在211之下的學生很擔心,也很在意。我一直對學弟學麼們說:英雄不問出處,的確是這樣,只要你初試成績很好,即使老師看到你的本科出身或者自身本科成績不好,會有點印象分,但是也抵不過你初試的風頭。

  就我自己而言,中部地區一所很普通的一所醫學院校,專業也是在學校僅僅開設了三年就取消的,但是依舊有學姐在14年考進南京大學,我在15年考入四川大學,憑藉不是學校的名氣,而是初試的成績,我初試成績400+,考的專業是新聞大方向的小專業,複試面對的研友有來自211,985院校中國傳媒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學生,有211院校的陝西師範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的學生,依舊綜合成績名列前茅。

普通院校考生考名校會被學校歧視嗎?

  所以,你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讓老師看到比你劣勢更好的,這樣才能保證你不被淘汰。

為什麼會有“歧視”

  當然,也有名落孫山的考試抱怨某某大學有地域、本科之類的歧視,雖然會有些許的不公平存在,但是一概否定冠以歧視的頭號還是有點誇大。我們換位思考一下,我們自己也希望我們結交的都是有能力、有實力的朋友,大學也一樣,他們也希望自己招到好的生源,每年每所好大學都會有高分學生落榜。

  原因不在於歧視,在於自己,因為研究生招生是筆試加面試的綜合權衡,初試好,但是面試並沒有表現出老師想要的科研、學術能力,或者英語複試太爛都會造成落榜。

  導師選擇學生也是,希望自己帶的學生是優秀的,所以也會挑學生。這個我自己深有體會,由於本科不太好,從來沒接觸過學術論文,更沒有進行過學術論文的訓練,在報導師時,選擇了一位學說能力很強的導師,按照我的綜合成績來看,他是有意收我,但是要讓我先完成一篇論文。

  等到了時間我把論文交了,他給的評語是論文根本沒法修改,內容寫的太亂,同時也給我一份四川大學本科推免的一位學生的論文,不得不承認,看到同樣是本科生的論文,立刻就能發現自己和被人的差距。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就不會再說學校歧視、導師歧視,是我們自己的能力確實和本科是211和985的學生有差距,也能理解學校淘汰的學生並不是因為歧視,更多是我們自己。

普通院校考生考名校會被學校歧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