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推進村改社區改革 爲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惠民縣通過推進整建制村改社區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惠民縣胡集鎮成官社區居民 張延春:以前的時候村裡出來也沒處去,一出門一片漆黑,找個玩的都找不到。

和合村並居前村裡的情況相比,張延春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2013年,張延春從居住了一輩子的張巴溝村搬到這裡,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惠民縣胡集鎮成官社區居民 張延春:廣場也弄好了,綠化帶也弄好了,休閒場所娛樂場所,帶著孩子大人包括老婆孩子出來以後心情是大大的變化了。

去年以來,胡集鎮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率先在成官社區12個村整建制合村並居。目前,已完成民房拆遷2430戶53萬平方米。5個自然村的1500戶群眾搬進了新社區,住上了新樓房。

惠民縣組織部副部長 牛業霞:胡集鎮成官社區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率先整建制實施合村並居,有效推進了居住融合,社區建設成效逐步顯現。

經過社區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居民紀振香的土地都流轉出去了,她和丈夫都做起了小生意。

惠民縣胡集鎮成關社區居民 紀振香:我丈夫自己開了一個汽車維修店,一年收入七八萬塊錢,我自己又開了淘寶店,一年收入三到五萬塊錢,土地租賃費給我不到兩萬塊錢,這樣一年下來收入就十幾萬塊錢。

和紀振香一樣自主創業的畢竟還是少數,而大多數村民因為土地流轉以後,到附近企業務工來增加家庭收入。

惠民縣姜樓鎮王判社區居民 劉長梅:騰出我們兩個人都出去打工的了,掙錢的了,一人一個月3600,兩個人一個月就7000多塊錢,一年就剩下七八萬塊錢,零花就花地租金,兩個人掙得了個就存起來了。

惠民縣姜樓鎮王判社區黨總支書記 伊桂林:目前的流轉費是按照每畝地800斤小麥的國家保護價格進行兌付,統一簽訂了買賣合同。

今年,惠民縣共有9個鎮街完成民房拆遷7178戶,138.5萬平方米,分配安置房9530套,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同時整合土地資源,優化土地流轉模式,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

惠民縣組織部副部長 牛業霞:去年以來,惠民縣按照“組織融合、經濟融合、居住融合”的總體思路,將全縣1118個行政村整建制撤併為109個社區。通過加強教育培訓,提升社區兩委幹部素質和能力,通過建立健全議事決策、坐班值班、績效考核等制度,規範社區管理運行,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合力,有力推動了土地流轉、集體增收、合村並居等重點工作,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