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井上井下 創新始終不變

无论井上井下 创新始终不变

无论井上井下 创新始终不变

引言

據中國文明網消息,日前,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網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2018年11月網絡點贊評議正式開始。經廣大網友踴躍推薦,各級文明辦核實情況、層層篩選,本月共推選出292名“中國好人榜”候選人。潞安集團常村煤礦綜採一隊職工賈天軍入圍11月“中國好人榜”。

11月4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常村煤礦,探訪了入圍“中國好人榜”的賈天軍。

從零出發:技能提升的“極限挑戰”

11月4日,山西晚報記者走進潞安集團常村煤礦綜採一隊辦公室,各種用來技術改造革新的模型設備擺放在桌子上,有液壓支架、油泵、減速機等,就像一個小實驗室。此時賈天軍正在進行新項目研發,山西晚報記者走到他的身旁,他都沒有覺察到。

賈天軍2003年參加工作,學習培訓完,就到了井下一線。

賈天軍第一次下井,面對井下自動化程度高、技術難度大的“洋設備”,犯了難。為了提升自己的技術技能,啃下機電檢修這塊硬骨頭,他系統地研究了綜採各類各型機電設備的原理、圖紙。一臺組合開關就有30多張圖紙,上百種元器件,這項工作對於他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

“以研發‘皮帶自移自調裝置’為例,過去,綜採工作面‘縮皮帶機尾’要使用絞車,超大千斤頂等設備進行施工,存在工作量大、勞動強度大、監護不到位容易發生強拉斷繩事故等隱患。於是我與本隊技術員共同研究皮帶機尾、轉載機等綜採設備的結構、性能、原理和關聯。”

“經過十多次的試驗,最終通過‘縮皮帶機尾’實行液壓系統操作,以轉載機機頭為固定點,在皮帶機尾硬架兩側分別安設一個千斤頂和固定竄動座,千斤頂伸出活柱即可達到‘縮皮帶機尾’目的。操作簡單,安全快捷,兩個人就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縮皮帶機尾整個工序。”賈天軍介紹。

正是靠著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賈天軍很快成長為機電班組長。與此同時,每逢工作面過斷層期間,他都會天天跟班、現場指導,及時決策解決變化環節中出現的技術疑難問題,並提前安全順利通過了斷層,得到了潞安集團公司領導和職工的一致好評。

他就是個工作狂,有股子“拼”勁

一晃,賈天軍紮根井下已有15年了,他獨立完成的創新項目有10項,參與創新項目有30多項。記得那是2011年3月,在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建設首個數字化、自動化綜採工作面時,他就帶領班組,共同奮鬥,對綜採工作面的轉載機、採煤機、運輸機等綜採設備進行技術配套,使設備性能最大化,順利完成了大角度採下山,並在山西省防突水現場會上,受到煤企人士的肯定。

2013年,面對巷道壓力大、工作面頂板破碎、底板質軟底鼓等地質條件複雜的情況,賈天軍提出了煤牆防護、頂板支護、支架支護一體化實施方案。控制好煤牆,在支架有效支護下保證頂板支護;同時,積極改進煤牆打柱、打錨杆等工序,改進鋪網、聯網、吊網工藝,僅用4天半時間,就高質量完成了一個孤島工作面收尾工作,開創當年潞安集團最好成績。

綜採一隊隊長閆紅飛對山西晚報記者說:“說起工作上的事,職工們提起他,常常豎起大拇指。我觀察了他好一陣子,他這人還真是那樣。別人說他認死理、是‘工作狂’,我看他就是有股子‘拼’勁,也就是這種精神在支撐著他!”

兩個孩子上學、接送、做飯以及家裡家外的事全靠妻子一個人忙裡忙外,一提到家,已過不惑之年的賈天軍滿心愧疚。多年來,賈天軍幾乎每天都早出晚歸,很少在家吃上一頓準點飯。妻子承擔了所有的家庭重擔,剛開始也埋怨他:“別人都有節假日,就你忙。”一段時間,兩口子為此經常發生口角。時間長了,妻子也理解了,她無奈地說:“誰讓我攤上他呢!”

對兒女的教育,賈天軍也總是交給妻子。2017年開春的一天,為了讓兒子學習能更進一步,便給他報了個功課輔導班,並約好去長治市見見輔導老師,瞭解一下情況。賈天軍本來和兒子約好上午9點一塊兒去長治市裡,卻遲遲沒有出現。原來他又因為工作忙而誤了同兒子的約定,妻子賈全英只好把5歲的女兒放在鄰居家裡,和兒子一起去了長治市。

正是有了這樣強有力的後盾,賈天軍一心撲在工作上,奮戰在生產一線,從清煤工開始腳踏實地,從基本工作開始,逐漸走上管理崗位。2014年,他帶領班組成員克服了孤島工作面壓力大、回採過斷層等困難,圓滿完成了全年原煤生產任務300多萬噸,完成計劃的102%。他制定了分段“階梯式”抬刀留底煤、沿頂板推進“跨越式”過斷層方案,細化到每一道工序質量要求。

過斷層期間,他天天跟班現場指導,現場決策解決變化環節疑難問題,超前順利通過斷層,得到了集團公司領導的好評。賈天軍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獨立完成創新項目十餘項,參與創新項目30多項。研發的“漂刀控制器”,獲礦技術創新一等獎,創效20多萬元;研製的“吊網裝置”,獲省煤炭系統創新二等獎,該創新減少了投工,安全高效完成了正規循環;積極參與“底皮帶防跑偏裝置和機組限位裝置”的創新,產生經濟效益月均達10萬多元;研發投用“皮帶自移自調裝置”,由原作業時間3小時變為20分鐘。先後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屬企業百名道德模範”“潞安集團道德模範”“潞安集團電工技術比武第一名”“常村煤礦技術標兵”等8項榮譽稱號。今年8月,他榮登2018年上半年“山西敬業奉獻好人”榜。

山西晚報記者 張文舉 通訊員 李文龍 何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