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俠吃完飯後,將碎銀子丟在桌上,爲何小二從來不數?

我愛亢小丹


紅色包袱皮兒裡擺放的這堆灰不溜秋的金屬塊兒,就是碎銀子,古代大俠用來結賬的碎銀子,表層已經氧化了的碎銀子。

它們大小不等,輕重不同,甚至有可能連這一塊兒和那一塊兒的成色都不同,這塊兒含銀91%,另外一塊兒可能含銀85%,如此雜亂無章毫不標準的貨幣,你讓店小二怎麼數?數一數有多少塊兒嗎?

錯!店小二該做的,應該是從懷裡摸出一把戥子,給這些碎銀子稱重。

上圖這根看起來很像桿秤的東西,就是店小二用來稱量碎銀的戥子,又叫戥秤。

戥子比平常稱米稱面稱牛稱羊的稱要小得多,刻度也精細得多。普通桿秤最小刻度是1兩,16兩為1斤;戥子最小刻度是1銖,24銖才有1兩。當然,宋元明清四代,各個朝代的戥子都不相同,在北宋初年,出現過一種無比精確的戥秤,最小刻度是1毫——10毫為釐,10釐為分,10分為錢,10錢為兩。也就是說,這種戥子最小可以稱出萬分之一兩的差別。

戥子的用途,就是稱量貴重金屬(例如黃金和白銀),偶爾也用來稱量藥材。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白銀成為中國的基準貨幣(明朝以前的中國是貧銀國,以銅為基準貨幣),官府鑄造銀錠,民間小額交易中則習慣於將銀錠剪開,於是重量標準的銀錠就成了重量不等的碎銀。商販收到大量的碎銀,為了保存和繳稅的方便,再將碎銀鑄成銀錠,於是成色穩定的官銀就變成了五花八門的私銀。

這就給日常交易帶來了數不清的麻煩,商家也好,百姓也好,每次收到銀子,首先都要用牙齒和手感來判斷真偽,然後再用戥子來稱量重量。如果一個人竟然不給收到的碎銀子稱重,那說明買家給付的碎銀子已經足夠多了,根據經驗就知道綽綽有餘,不必要再去稱量。

順便再說一下,武俠小說和古裝電影中展現的生活場景,都是被藝術化的浪漫場景,過於瑣碎的日常細節會被略掉。大家不妨試想,假如一代大俠去喝一碗胡辣湯,扔給小二一點碎銀,竟然還要等著小二用戥子去稱,兩個人還要就銀子的真偽和成色問題爭論一番,那多沒勁啊!

剛才我還看見底下有許多人在信口雌黃地亂扯古代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多少錢,這些人完全沒有任何經濟常識和貨幣史知識。僅僅在明朝中後期,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區域,同樣一種成色的白銀購買力,相差可能都會在十倍以上。拙著《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和《千年房事:古人安心成家指南》對唐朝到清末的白銀購買力有過幾萬字的論述,根據不同的文獻和不同的比價參照物,同樣是含銀量93.5%的紋銀,1兩最高可能相當於現在人民幣800元,也可能相當於23元。關鍵看,你用什麼朝代什麼區域的什麼商品作為比價參照物。


開周說宋


如果小二的眼睛不瞎,正常情況下,三兩個江湖人的飯量,丟桌子睥銀子的購買力只有多的,就好比現在兩三個人去一般的飯館吃飯,結賬時,直接扔桌子上扔一萬元一個道理,小二當然不去數,可能會瞟一眼真假就可以了,而且還會附送一句:客官慢走,下次光臨。


現在去個小飯店切兩斤滷牛肉,一個燒雞,一個花生米,一個青菜,幾個饅頭,兩瓶散裝白酒,吃完了丟一萬塊錢在桌子上,別人看下真假就好了,也不會數的,但是擱古代的話,關鍵是大俠給少了店小二也打不過大俠,是不是這個道理。

小說和電影電視裡講到店小兒收銀除非是重點情節,一般帶過,沒做得那麼溼碎去數去稱,有些戲是講主人公一生幾十年裡的事,如事事都得很細緻,你們做現眾的看到頭友都發白都末看得完。戲和小說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是現實生活的濃縮。老人常講的,難道畫公仔要畫出腸?


商丘身邊事兒


關鍵是數了也沒啥用啊,你又打不過他。。。。



歡樂智慧農夫


因為那是演戲!自古來,銀子金子是不能流通的貨幣。這類似於今天的石油美元,和前幾年的黃金美元。銀子在市面上,只能兌換成銅錢才可以流通。一兩銀子可以兌換成一貫錢,就是一千個銅板。銀子有由國庫保管,並由官府負責兌換。直到晚清到民國,才有用碎銀子直接支付的。記得雍正王朝裡關於火耗的情節嗎?就是這個過程。


半窗秋色


應該是“碎銀”吧😄唐宋以前的年代太久了,不方便比對,就拿清朝的工資來說:普通的公務員也就二兩銀子,等於2000文錢。我看《康熙微服私訪記》時常常是一文錢可以買兩個饅頭了。比對現在的饅頭是0.6-0.8元,差不多一文錢是現在的1.5-2元吧😊。由此可見,2000文是現在的3000元左右。而“大俠”常常是飛簷走壁、武功高強的厲害角色,身上隨隨便便都揹著成千上萬兩銀票,這區區一二兩碎銀算個啥😊


吾善妝法


因為大俠放在現代就是所謂的 社會人!



瞎子望著天


一看就是沒學過政治、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都沒上過。貨幣是天然的貴金屬例如金銀、它具有使用價值以及價值、他在貨物流通時起價值的衡量作用。在沒有紙幣以前、金銀是有標度的、刻有一兩的黃金、如果被磕碰掉一部分、他的使用價值沒有發生改變、它依舊能兌換一兩的商品。小二又何必在乎他的重量是多少呢


登風月落


數有個卵用 反正也打不過大俠


塔吊吊刀刀倒吊著


你吃碗麵,然後扔一沓100的鈔票說不用找了,難道服務員還去數嗎?看看是不是真的就行了。

古代真假估計都不用看,就算是鉛的也挺貴的了。


郭昱21743991


在古代時期,銀子的價值其實是非常高的,一塊完整的元寶基本上是看不到在市場流通的。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用於流通的也是銅錢,稍微多一點的消費,才會用到碎銀子。而就算真要用到銀子的時候,也不會如電影、電視劇中那般,隨隨便便就掂一下,放在嘴裡輕輕一咬。真真正正能夠用銀子付錢的店鋪,都是那些有實力的酒樓、茶館,那些店鋪一般都有一個測量銀子的工具,名叫戥子,有了這個工具就能夠測量銀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