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4年砸了70億元,終於要換來首個冠軍,這代價值得嗎?

易佳之城


這是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目前中超戰罷28輪,上港在積分榜上領先恆大5分,只要下一輪戰平對手,便可將冠軍收入囊中。丟掉冠軍只有一種可能:未來兩輪全部失利,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說上港已經一隻手觸碰到冠軍獎盃並不誇張。

關於上海上港這些年的投入,坊間說法不一。我不知道題主所言的4年70億的數據從何得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港每年的投入巨大,光是每年在球員、教練員薪水支出環節,便是大幾億,再加上當年收購上港東亞,引進胡爾克、奧斯卡、埃爾克森等人的轉會費,日常的運營開銷,4年下來花費70億,確實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中超從來沒有一支球隊為了冠軍,如上海上港這般瘋狂,即便是許家印投資足球的初期,也遠不及這兩年的上港這麼瘋狂。而像前幾年的山東魯能、江蘇蘇寧,跟上海上港相比,也都遜色不少。瘋狂了燒了四年的錢,如今冠軍終於就在眼前,那麼這筆錢到底花得值不值?

從性價比來看,確實不算高。打個簡單的比方,當年恆大引進的冠軍基石孔卡和穆裡奇,才區區幾百萬美元(雖然在當時看來已經很貴了),而上港引進的冠軍基石胡爾克和奧斯卡,花費可是5500萬歐元和6000萬歐元,數十倍於孔卡的身價。單是引進這兩人的那個賽季,上港的賽季引援投入,即便放在五大聯賽中,也已經是絕對佼佼者,甩開了一眾豪門了。但那個賽季還是與冠軍無緣……


另外,當年恆大引進他們可謂立竿見影,迅速拿到中超冠軍,而上港還是經過了三四年的醞釀才終於即將圓冠軍夢。從投入產出比來看,上港不如恆大,冠軍的含金量雖然很高,但是性價比真的不算高。

因為上港的國企性質,這些瘋狂的投資也在坊間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這些錢如果沒有用在投資足球,而是用在其他事業的投入,會不會效果更好?不妨可以參考當年的恆大。在入局足球之前,恆大並不在國內一線頂級地產商行列,前十地產商中難覓他們蹤影。但是這些年足球事業上的成功,中超七連冠加上兩奪亞冠,恆大品牌價值飆升,地產銷售額飆升,到去年,恆大已經位列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金額榜第三,將保利、綠地、中海這些央企甩在身後。可以說,恆大當年沒有把錢花在別處,而投資在足球的策略,是一種巨大的成功。


作為一名非專業人士,我目前還無法預估即將到來的這座中超冠軍,給上港帶來的品牌價值,以及對業績帶來的提升究竟有多大,會不會有恆大那麼顯著。但可以推測的是,上港投入的回報率,可能是不如恆大的。畢竟,投入的基數太大了。這就回到剛才的話題,性價比不算高。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投入帶來的收穫並不只在眼前的直接收益,而是一種長遠的佈局。我們也應該理性看到,上港這兩年雖然還是以胡爾克、奧斯卡、埃爾克森、孔卡這些外援作為核心,但還是提拔了很多年輕球員的,比如93級的張衛、石柯、傅歡、賀慣、林創益,再到如今97/98一輩的陳彬彬、魏震、雷文傑,他們中越來越多人開始在國家隊扮演重要角色,至於91年的武磊、顏駿凌,已經無需贅述,成為國家隊中流砥柱了。

冠軍對於上港眾將而言,無疑是信心上的巨大刺激和提升,而這些人未來都是需要服務國家隊、國青隊的,其實相輔相成還是挺有裨益的。過去,國足是被恆大幫牢牢掌控著的,而現在上港幫成了被越來越多提及的一個名詞。


4年70億,打造出了一個班底,或者說找到一種模式和思路,也終於即將收穫冠軍。在國企的體制文化裡,我相信它還是會被定義為“成功”的,但是未來如果沒有這種持續性的投入,上港是否還能保持強勢?目前我只能說還看不清。而且,以上港的野心,應該不只會滿足於一座聯賽冠軍獎盃這麼簡單吧?畢竟恆大留下的模板在,如果上港不收穫一座亞冠獎盃,恐怕在普通球迷看來,這還是難言成功的。


頂你個球


四年70億也好,還是之前傳的三年60億,都不是官方的說法,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年上港的投入確實挺大。特別是前兩年,胡爾克和奧斯卡先後刷新了中國足球轉會市場的標王價,博阿斯的團隊年薪放在世界足壇也是個高價。。。可以說為了將上海足球闊別已久的聯賽冠軍給搶回來,上港集團已經有些要豁出去的意思。

去年上港三條線都衝的非常猛,以他們的勢頭和球員能力,就理應取得突破;只是因為多條戰線都打到了最後相互牽制,再加上去年的上港有時候在被動的情況下,未能及時調整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導致了他們只能帶著遺憾結束2017賽季。而到今年,他們終於要收穫到奪冠的喜悅了。

有人會為上港奪冠喝彩,自然就會有人提出質疑。那麼連續高投入,4年終於拿到了聯賽冠軍值不值?不妨我們來理性客觀的分析下。

自打中超元年開始,哪一個中超冠軍沒有高投入?看起來中超元年的深圳隊算是一個,他們那一年還經歷了欠薪,但是在此之前一兩年,深圳球員的待遇同樣是聯賽裡最好的,因此他們也是靠持續高投入建立起來了強大的班底。再往後的魯能、亞泰、國安當年的投入放在整個中超橫著去比,同樣是要高於其他俱樂部的;已經連莊7年的恆大同樣屬於長期穩定投入+高投入這一類,現在的上港也選擇了這條路,無非就是如今中超軍備競賽持續升級,付出的代價相對前面提到的那些球隊要昂貴一些。

放眼當今世界足壇,雖然也有“萊斯特城”這種勵志故事,但是總的來說,各國聯賽的冠軍,基本還是被拜仁、巴薩、皇馬、尤文、巴黎、曼城、切爾西這種持續高投入的球隊給壟斷了;當然也有曼聯這種,後弗格森時期高投入好幾年了,到現在還沒有拿到聯賽冠軍的案例;但這也只能說明:

持續高投入不一定能帶來聯賽冠軍,但沒有持續的高投入,是很難拿到聯賽冠軍的。

瓜迪奧拉接曼城以後,俱樂部花了多少錢?

那麼燒錢去拿聯賽冠軍,到底值不值?這就要看各傢俱樂部的目標或訴求是什麼?

比如說皇馬、巴薩這種球隊,要的是各條戰線全部包圓,那他必須要持續的高投入;但有些中小球隊,他們志在成為“巨星加工廠”,並通過出售球員的方式來實現收支平衡,這種俱樂部就沒有燒錢的必要;還有些球隊,他們不差錢,也不燒錢,更追求對自己風格的打造。。。

回到我們的聯賽,有的球隊目標是保級,有的球隊是爭亞冠,有的球隊是爭冠。目標的不同自然會決定了各隊投入的不同。而在最近4年,一直處於中超第一集團的俱樂部只有恆大和上港。恆大的班底前些年已經打牢了基礎,為了趕超恆大,這就意味著上港需要在某些地方花更多的錢,去逐步彌補差距、實現超越。

拿到冠軍就是回報

如今當上港持續的大手筆終於要見效時,他們所能得到的效益不僅僅是今年這一個冠軍;正所謂江山代有人才處,各領風騷數百年;由於上港一線隊只有胡爾克、於海、艾哈邁多夫3名30歲以上的球員,這也就意味著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的他們,有時間去建立自己的王朝。


央視劉思遠


客觀的說,企業實際上恆大的確沒法和上港比,特別現在的環境下。恆大發個債,許家印自己掏腰包,發債成本15%。 \r上港企業信譽好,發債成本4%都不到。 所以按照去年440億發債,許家印都要每年多花50億左右利息。這個錢怎麼彌補?不斷地曝光度和不斷地拿地,當然還有不斷地借新還舊。

一個玩實業,一個玩資本。所以長久下去有實力燒錢的,也就上港,當然因為它國企身份,肯定也會追求長期穩定。不過按上港業務和產業的優勢,每一年光套利就能賺個不少錢,這些投入就根本不算什麼了。房產企業現在的確是困境,綠地也是這樣。魯能要不是受制於山東的經濟狀況,其實也不會少投入。

我預計,上港和國安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有投入方面的優勢。


Edisofree


70個億 上港是國有企業 給自己員工多發點福利 捐助幾所學校 不好麼 拿一箇中超冠軍 有毛用


青島Beckham


恆大仗著財大氣粗,全世界買頂級球員,這還不夠,到處挖中超隊的牆角買買買,大家看看,恆大隊國內球員全是從其它隊挖來的,現在是市場經濟,可以挖一些隊員過來,可是隊裡最起碼要有一些自己培養的粵籍本土球員,結果主力一個沒有,這叫不勞而獲,看看恆大的鳥樣,那就是一個河南老闆帶了一群北方漢子再加幾個外援在玩球。這種球隊不要說拿七個中超冠軍,就是給你100個有意義嗎?

恆大大把大把地花銀子,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頭,迫使其它球隊跟上,否則就是降級沒有活路,只能跟著買買買,結果是大家沒有資金培養後備力量,大量寶貴的白花花的外匯流到了國外,而國家隊則每況愈下。所以只要恆大隊的存在,中國足球永遠是亞洲二流。

現在恆大已經傳出消息,要再花上10億元在中超中挖人,是的,你恆大是有錢,可以不勞而獲挖人,這是你的權利,但全國球迷要問,這樣公平嗎?對中國足球事業的發展有益嗎?

按照恆大的行事邏輯,我看以後中超無需比賽了,就比燒錢,比誰的錢多,誰就是冠軍。


panzuguo


親手打碎了恆大的八連冠夢想,肯定值得啊。這個年代,不花錢是很難很難拿到冠軍的,歐洲足壇如此,中國足壇也是如此。之前恆大拿冠軍手軟,也是靠錢砸出來的,而上港如今堅持不懈的砸錢,終於也換來了冠軍,而且這個冠軍,含金量十足。

中超聯賽第28輪的天王山之戰,上港在天河雙殺了恆大,迎來了隊史最長的13輪不敗,接下來的2輪比賽,他們只需要拿到1分,就可以迎來上港隊史首個冠軍。

這些年,恆大靠著燒錢不斷的拿冠軍,而上港集團2015年收購東亞俱樂部後,也開始瘋狂砸錢。他們收購東亞俱樂部的價格為7億,當年就為俱樂部投入6.5億2016賽季,上港再次加大投入,投入額達到了驚人的15.9億2017賽季,上港俱樂部的投入達到了20.94億;而在2018年,根據上港集團的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的投入達到了12.687億,一年下來肯定會再次超過20億。

也就是說,4年下來,上港集團為俱樂部投入了70億元,這裡面,包括了胡爾克5580萬歐元的轉會費,也有奧斯卡6000萬歐元的轉會費,數據顯示,上港如今四大外援的轉會費超過人民幣11億元

,當然也有於海5000萬元轉會費這樣的花銷。但更大的花費是工資和獎金,奧斯卡和胡爾克的年薪都超過了2000萬歐元,本土球員如武磊等人,稅後年薪都超過1000萬元。

實際上,過去的兩個賽季,上港無論是亞冠還是中超,整體表現都不錯,可惜都是功虧一簣。而在本賽季,上港的陣容和上賽季沒有多大區別,但堅持重金投入,最終讓他們看到了冠軍的曙光,最終在第28輪基本打破了恆大的冠軍壟斷。

可以說,上港這些年70億的收入,終於是開花結果,外援們整體表現出色,本土球員如武磊、顏駿凌、王燊超、呂文君、蔡慧康以及傅歡等人,本賽季也是進步明顯,所以要說,上港奪冠,真需要感謝一下徐根寶。

總體而言,肯花錢是根本,但俱樂部的管理,球隊的引援,以及本土球員的進步,也都是奪冠路上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上港奪冠路上完全壓制了國安、魯能以及恆大,數據顯示,如果上港最後2場全勝,他們的最終積分會達到71分,這樣的積分會位列史上第二;再打入5球,會成為中超史上進攻火力最強的隊伍,可謂是含金量十足!


喬麥@魯能


4年70億,這筆錢絕對值!

雖然說距離本賽季結束還剩兩場比賽,但是恆大沒有問題的話會以兩連勝結束本賽季,而上港也如此,就算下一場上港打平了也提前拿下中超歷史上的“首冠”,並且比較痛快摘除“千年老二”的帽子!再次恭喜上港,今年你們給中超衛冕冠軍恆大帶來不一樣的痛,痛失八連冠!

上港複製恆大模式,迎來蛻變,值得肯定!

武磊也算實現了去年下定的目標,摘除“本土”,直奔最佳射手去了,確實非常棒!感謝武磊的超級發揮,希望在國家隊能夠發揮出更加巨大的射手本領!



雙殺恆大,也恰恰說明,恆大的“必殺技”已經被摸透

昨天還看了某某人寫的一篇自媒體文章,大概說,恆大的戰略出現了嚴重的錯誤,特別是在“全華班”這個定位上,也就是意味著今年的冠軍歸屬有所偏離。而上港恰恰利用這樣的機遇給恆大帶來最大的威脅,直逼冠軍寶座。這種分析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所在。不過呢,我相信今年過後,恆大會有他們的解決法寶,明年力爭問鼎!

實話實話,冠軍歸屬已經毫無疑義了

宮聳跟前恆大主教練通了電話,最後的話全是“可惜”!但是,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即使拿了“月光寶盒”,相信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是減少自己的錯誤再次發生,而不是扭轉為“奪冠事實”!回不去的,總結反省自身才是最實確的事情!

最後,感謝上港和恆大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巔峰對決視界享受,雖然作為恆大球迷,對失去冠軍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復,但是事已如此,我還是期待中超聯賽各個俱樂部加強自身實力的提升,把中超聯賽上升到新的層次!


漁歌情你說


值不值都不好說,值的是上港花了幾十個億終於拿了箇中超超軍,不值的是上港這個國企就是個敗家玩意,仗著國家的錢買買買,花花花,拿了個冠軍能怎麼樣,能為國家多掙錢麼,別人港珠澳大橋設計者為了給國家省十多億的設計費,硬著頭皮自己開發,而中國這麼俱樂部有幾個不敗家的,恆大除外,恆大最少還拿了二個亞冠,中超冠軍都拿得手軟了,第二場比賽也充分表現出恆大的弱點,老員工應該退休了,但是卻沒有退,就是沒有退導致後防線被上港打進幾個球,我對中國足球沒興趣,我也不是哪個俱樂部的球迷,但總覺得中國足球就和中國股市一樣,坑,上港和恆大二個來比的話沒有可比性,一個拿著國家的錢,一個是靠房地產的錢,總之中國的足球不是看球的而是看錢的,不然成績怎麼越踢越差了


豫申園


這是用中國人民的血汗錢換來的,這是國企,如用這些錢給國民用於醫療、扶貧等領域,可有多大的意義!


無與倫比143177678


既然投資足球,就沒有什麼值不值得的。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值得,但如果上港來看,那麼肯定就會覺得不但值得,而且超值!現在的金元中超,砸錢不一定拿得到冠軍,但不砸錢肯定拿不到冠軍。上港砸70億,拿到的不只是今年的冠軍,而且保證在未來的幾年內,依然具備著爭奪中超和亞冠冠軍的能力。

上港砸了70億,好歹是看到了冠軍。有多少俱樂部斥巨資,卻仍然看不到冠軍呢?比如今年國安,花費鉅額,甚至不惜調解費的代價,引進了比埃拉和巴坎布這兩大球星,卻早早退出爭冠軍團,近期更是連戰不勝。這些年權健花費的也不少,但越花錢成績越差,甚至淪落到保級圈。

至於歐洲就太多這樣的例子了,莫拉蒂時代的國米,曾經連年無冠,花費了多少真金白銀,卻依然無法在七姐妹的意甲聯賽裡出頭。現在的曼聯,砸了多少錢?卻距離英超冠軍越來越遠。再比如在法甲拴狗冠的大巴黎,四億妄為的引進內馬爾和姆巴佩,一心想要歐冠冠軍,但現在卻連歐冠四強的邊都摸不到,這些都是太明顯不過的例子。

上港既然花費70億,終於即將拿到夢寐以求的中超冠軍,我們就沒有什麼可以去酸的,畢竟上港已經很接近成功了。如果上港在未來幾年內,能夠繼續拿到中超冠軍,乃至拿到亞冠冠軍,那麼就意味著更值了,上港也具備著這樣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