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產品設計,是「搶單」好還是「派單」好?

產品設計中,什麼時候用到「派單」,什麼時候用到「搶單」?兩者的特點和應用場景有何不同?讓作者來一一解答。

任务型产品设计,是「抢单」好还是「派单」好?

主動下單的方式最常見的是: 指派;也叫派單。派單需要考慮業務場景和效率最優。

譬如:物流中運力的指派就需要考慮天氣、路線是否最優,路況、運力值等。在大數據支撐之下,通過系統派單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交易達成之前,最恰當的選擇時機及參考。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推薦及調整,充分了解用戶個性喜好及最好的交易選擇時機。

被動下單方式最常見的是:搶單;統一的發佈規則、相同的貨源和信息、用戶自己去選擇是否購買或者成交。通過逼近哄搶的方式,營造一派物以稀為貴的氣氛,烘托平臺人氣爆棚的節奏。

「派單」和「搶單」的定位是什麼?

派單的目的是:下派任務,指明任務目標。

派單解決的問題是:在一個長鏈條的任務流中,提供可視化的流程引導,降低用戶思考成本。

派單的內容明確任務下發的後續節點,指引用戶按照既定的流程扭轉。派單是通過線上的流程化,結合線下實際流程的標準化,充分發揮系統的優勢,提高傳統運作效率。

目的主要是:通過訂單分發的方式,將訂單派給最可能接單、最應當接單的人。既保證接單率,也保證了服務者的利益。

相比派單,某種程度上搶單,是平臺將自己該做的事情分攤給了服務者。

搶單主要多了“多個服務者主動操作搶單”這一步,目的主要是:

  • 通過多人搶單,提高接單的可能性;
  • 通過主動搶單的模式,緩解服務者因平臺派單策略而產生的負面反饋(服務者少單或者沒單)。

「派單」和「搶單」優劣勢是什麼?

  • 派單本質上就是線上撮合,將合適的單分發給合適的人,優點肯定是利於c端的體驗和平臺訂單的利用,缺點在於服務端體驗的把控。平臺分發邏輯很難滿足所有服務端的需求,需要加強服務端的運營和管理。
  • 派單的精確度和有效性是否高,取決於平臺的狀態管理及用戶成長體系的健康度。要達到派單高效性這個目標,需要我們的後臺系統保證服務者能在平臺規則內正常運轉,同時也需要派單算法要夠好,保證公平合理。
  • 搶單要簡單的多,理想狀態是在供應端和服務端的需求完全匹配,同時滿足c、b兩端用戶的體驗。當然這是很難得(基本不可能),所以在真實訂單數量小於服務端數量的時候或者在爭奪服務端市場的時候採取搶單的方式。

「搶單」模式下產品的基本形態是什麼?

以微信小程序為例,如下圖所示:通過訂閱關係,獲取用戶ID及信息。

根據運單匹配度,經過調度-匹配-指派的過程,選擇合適的用戶下發消息至關聯的微信用戶賬號。被指派的用戶會收到派單消息後,查看運單詳情內容,執行派單任務。

任务型产品设计,是「抢单」好还是「派单」好?

「派單」模式下產品的基本形態是什麼?

根據運單匹配度,下發消息至關聯的微信用戶賬號。用戶收到派單消息後,查看運單詳情內容,執行派單任務。

任务型产品设计,是「抢单」好还是「派单」好?

以App應用為例,如下圖所示:後臺根據任務匹配情況,選擇合適的用戶指派任務。以物流派單功能為例,司機隨時可能收到任務下發的通知,通知有彈窗、消息、短信幾種方式。其中彈窗設計可以多樣化,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任务型产品设计,是「抢单」好还是「派单」好?

(1)簡單的任務彈窗

優點:短平快的下達任務,通過彈窗方式提高消息通知的效果。僅作為通知的通道,文案簡單,通知到達即可。

缺點:當產品功能豐富以後,簡單的彈窗會被眾多的運營類彈窗所淹沒,較容易被用戶忽略。

(2)推薦型任務彈窗

優點:強運營效果的「推薦」字樣,突出彈窗的重要性,不易忽略。彈窗能承載大部分消息內容,讓用戶理解。

缺點:過多的推薦,會導致用戶對彈窗麻木。甚至過量的推薦可能導致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度降低。

(3)引導型任務彈窗

優點:任務引導直接,告知用戶確認任務後的下一步操作。減少用戶對彈窗內容產生困惑,增加理解成本。

缺點:業務屬性較強,不同的流程需要更換引導內容。

小Q來總結

整體上看,如果業務成熟且平臺強勢,使用派單模式更好;反之,若業務起步階段,搶單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因為派單是客戶數量多於服務人群數量,而搶單在於服務人群數量多於客戶數量。

簡言之,當供大於求時選擇派單模式;供小於求時選擇搶單模式。

#專欄作家#

Mandy權,微信公眾號:小Q聊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善於資訊、教育、平臺類產品設計與分析。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