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点击蓝字关注浦江法韵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自从腾讯公司2011年发布微信以来,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都通过使用独特的微信头像和昵称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可是微信身份的不可识别性使得有的人干起了用别人的微信昵称和头像假冒他人行骗的勾当。

1111

2018年6月的一天晚上,在奉贤某物流中心加完夜班的小韩回到家里,正准备休息一下,收到了手机微信的提醒,拿起手机一看,发现有个好友添加的提示,微信名显示居然是自己单位的领导“老陈”,且微信图片也是领导的头像,出于对领导的尊重,尽管之前已经加过领导一个微信为好友,但小韩还是没有多想就同意添加好友了。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很快,这个自称单位领导“老陈”的好友和小韩聊了起来。对方告知小韩,之前加为好友的微信号是工作用的,现在的微信号是生活用的,小韩倒也没有感觉不对劲。聊了几句后,“老陈”就提出借钱,因为是领导,小韩抹不开面子,就通过微信转给了对方5000元。

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小韩见这个借钱的领导一直不提还钱的事,当面又不好意思跟对方说,就向前一次加为好友的领导微信号发送微信,委婉的提出还钱的事。谁知,领导的回复让小韩大吃一惊。领导告诉小韩称自己根本没有向小韩借过钱,且自己也只有一个微信号,那个跟自己同名的微信号不是自己的。傻眼的小韩回想了一下借钱的过程,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报了警。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根据小韩提供的线索,几天后,奉贤警方通过调查在奉贤金汇某小区内将犯罪嫌疑人义某抓获。原来,犯罪嫌疑人义某系小韩的同事,因经常在手机上玩赌博游戏,输了很多钱,便想着采用各种方式弄点钱。一次偶然的机会,义某发现可以通过下载他人的头像并使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身份骗取钱财。遂从其自己微信号的微信群里找到了单位某领导的微信,下载其头像并更换到自己另一个微信号上,并将微信昵称更名为领导的姓名,以此成功添加了被害人小韩的微信。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案发当晚,义某通过虚假的单位领导微信号与被害人小韩聊天,冒充领导的口吻,以家中有急事为名,骗取了小韩的信任,让小韩信以为真,继而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其借款人民币5000元。时间长了,因见领导久不还钱,小韩便向领导确认,谁知却发现不但无借钱之事,而且向其借钱的微信账号也不是其所认识的领导账号,直到这时候,小韩这才察觉自己被骗。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以案释法」“领导”微信借钱,小心上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犯罪嫌疑人义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涉嫌诈骗罪,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对义某依法批准逮捕。

随着智能手机及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以假乱真”、“李逵变李鬼”等手段层出不穷,有人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疏于防范,常使骗子容易得手。所以,大家还是要长个心眼,如果碰到朋友提出借钱、付款等经济上的请求,一定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进一步确认,以免上当受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