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里起舞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一萬年以後的人類會是什麼樣子?


或許一萬年對於我們來說很長,但在宇宙的維度裡它其實僅是曇花一現。如果科技可以讓人類的生命得以延長,那麼生命的意義是否將會重新定義?藝術是否也會變得有所不同?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周松

1982年生於江西鷹潭。職業藝術家,現生活於北京。2002-2006年就讀於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現為江西省政協委員、天津畫院簽約畫家、南昌航空大學客座教授、江西師專客座教授、鷹潭市青聯副主席。

個展

2009年 “周松個人作品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2017年 “未來虛境:周松-藝術科技融合展”, 北大資源文創-千年時間畫廊,北京。

部分群展

2016年 意大利都靈第12屆Paratissima博覽會,意大利。

2017年 “法國大皇宮藝術沙龍展”,法國巴黎大皇宮;

2017年 “第十一屆意大利佛羅倫薩雙年展”,意大利;

2017年 “中青年寫實繪畫作品邀請展”,嘉德藝術中心,北京;

2017年 跨越大洋“智造——中國當代藝術展”,秘魯,智利。

2018年 “第三屆國際雙年機器哲學大會”,維也納大學,奧地利;

2018年 “湧現——中國當代藝術展”,多倫多藝術中心,加拿大;

2018年 “境現——中國當代藝術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德國。


周松在創作的過程中常常思考生命的本源是什麼。他通過繪畫載體讓大家看到鮮活的生命體。當面對至親的意外死亡,他是無措的,彷徨的。

時間淡化傷痛的同時,他對生命有了另一種感悟。“死的前面是生,生是鮮活的,絢爛的,它充滿了抽象的節奏感。”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現場NO.5》布面油畫 90x90cm 2005

這種抽象的節奏感在他的早期作品《現場No.5》《兵·泣》等繪畫中體現得十分充分,在這些無序複雜的結構中,看似悲傷,其實是表達對生命的敬畏。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一顆紅心NO.8》布面油畫 120x80cm 2013


破碎、分散、放射這些視覺感受在周松的繪畫中經常可以看到。支離破碎的虛像結合超寫實的手法,它更像是超越現實的夢境。對生命的思考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命題,由宏觀而微觀,由生到死,從完整到碎裂,在表象的背後進行著能量的轉化。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影像作品《虛鏡》片段


尼采認為19世紀的歐洲是一個虛無主義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來說,它和我們如今所處的時代有些相似。在這個科技佔有主導優勢的時代下,人工智能正在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人類的慾望也加重了對科技的迷戀。我們試圖在科技的“虛境”中找尋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回應。

悲觀厭世,不如訴諸於藝術。這也正是周松作為藝術家對現實世界的回應。藝術家雖然無法脫離他所在的時代,但是可以在時代下保持清醒,讓夢與真實都在現實世界中留下痕跡。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逆時空》布面油畫 190x130cm 2014-2017


“每個人自身都是帶有能量的,我們自身的結構在宇宙當中都具有唯一性。”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周松很喜歡拋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比如機器與人類在未來和諧相處的可能性。人類的肉體非常脆弱,未來我們的器官和結構很有可能會“再進化”。

假設人類有一千年的壽命?

假設人類的精神是可以用代碼植入的?

當生命可以得到延續的時候,藝術是否會顛覆現有的藝術?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熵陣》布面油畫 150x150x210cmx4 2018

時間之矢構成熵[shāng]的永恆。“熵”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於1865年所提出,“熵”是無序的度量,是混亂無序的狀態。當它體現在藝術上時,藝術的界限就變得更加模糊。當沒有任何規則的時候藝術的歷史也很難繼續。

“一個雞蛋打碎,就是熵的過程,無法逆轉。”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新創世紀》布面油畫 510x250cm 2017


在《新創世紀》中,我們看到一種生命週而復始的狀態,畫面所呈現的虛像讓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它消解我們過往的歷史,重建對未來的展望。我們在這些機器身上看到了人性,像人類一樣的痛苦與不堪,而人類的軀體卻像紀念碑一樣立在背景裡。這不禁引發人們對這個宇宙的思考,為什麼我們所看到的宇宙是一片荒蕪而不是生機盎然?

也許我們只是身處在幾十億年漫長曆史中的一個臨時舞臺上罷了。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熵No.8》布面油畫 200x200cm 2015



Y.C.J

Y.C.J 在做什麼?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譚平:“瞬間即永恆”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呂敬人:設計四十年,做人的道理都在做書裡了

周松:藝術在科技實驗室裡起舞


Y.C.J

以藝術視角探索未來世界

合作/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