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資不能過於迷信歷史數據

對於大多投資人而言,適當參考一些歷史數據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過於迷信這些歷史數據,又可能產生誤導,給自己帶來風險。

互金天地會認為,很多人之所以投資失敗,就是因為對著歷史數據刻舟求劍,反而忽視了眼下的風險。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下,迷信歷史數據的具體行為有哪些,以及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一、年底風險高,其他時間隨便浪?

由於前幾年網貸行業的風險大多都在年底爆發,特別是一些投機類型的平臺都會在年底資金緊張階段集中收網,因此很多人自作聰明的創造了一個投資策略:年底之前隨便浪,臨近年底收縮避雷。這就導致了很多人在明知道平臺存在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依然會挑時間去玩幾輪。

但是自去年開始這個規律就逐漸失效了,三季度末提前爆發了雷潮,今年更是在年中就發生連環爆雷造成了行業地震。而某些純詐騙釣魚類的平臺接連跑路月月爆雷,把投機黨收割的不亦樂乎。

二、排名高的平臺絕對安全?

P2P平臺如果能擁有一個較高的排名,就如同獲得了一個金鐘罩,很難被輕易質疑。因為歷史數據擺在那裡,有排名的近幾年很少雷,排名高的甚至一個雷都沒有。所以很多人在挑選平臺的時候就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如果一個平臺收益高,還能進排名100強,優先級就會大大提升,就算有再多負面也無所謂。

但是誰也沒想到,今年排名平臺也大面積淪陷,還因此產生了連鎖反應,看排名分倉的投資人重複度高,排名系的平臺在面對擠兌時措手不及,更加不堪一擊。從最開始的多多理財到如今搖搖欲墜的點融網,投資人早已清醒,排名的高低和平臺的安全性真的是沒有太大關係。

三、上市系平臺更靠譜?

在P2P行業的初期,都是一堆屌絲平臺在摸索,而行業發展起來了之後,各種高大上背景的乾爹們亂入,很快就打破了平衡。投資人更青睞擁有好背景的平臺,其中上市系平臺絕對是佼佼者,特別是在東方金鈺的平臺成功清盤後,投資人對於上市系平臺更是讚不絕口,認為上市系平臺兜底能力強,絕不會因為P2P而影響自己的股票,道德風險極小。

然而今年上市系平臺的表現卻讓投資人大跌眼鏡,美股的直接跑路,A股的直接甩鍋,甚至有上市公司大量收購野雞平臺自融圈錢,例如銀河系之流。另外投資人還發現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當上市公司開始耍流氓的時候,會更加難以應對,各種畫餅拖延和維權無門,投資人敢怒不敢言,形勢更加被動。

四、擠兌潮不會持續太久?

雷潮期間相似類型相似業務或者是同區域的平臺往往會資金淨流出,但往年的擠兌潮無論有多兇猛,其高峰期也就一個月左右。老投資人已經輕車熟路,毫無壓力,只要避開了最高峰,就能繼續安穩的投資。而且擠兌潮之後平臺的活動會更多,收益會更高,所以在很多人眼裡擠兌潮一點也不用擔心,就算踩幾個小雷,也能很快的回血,用收益覆蓋損失。

往年擠兌潮的持續時間短,主要原因就是發生擠兌的大多都是短期投機類平臺,擠兌的標種也是以月標為主,所以集中擠兌期不會持續太久。但是今年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一些以穩健著稱,有著長期投資人,長標居多的平臺也陸續出事,導致擠兌潮持續的時間大大延長。很多人不僅沒有藉此機會賺到高收益,反而二次踩雷,遭受到了更嚴重的損失。

五、平臺出事了儘量別報案?

在往年案例中,平臺出事後如果想拿回錢,首先要靠老闆良心發現,或者組織維權對老闆施壓進行兌付。因為一旦報警立案,就幾乎變成了死雷,平臺資產難以處理,真實借款人逃債消失,有的凍結了少量現金,拖了三四年從犯都已經釋放但投資人還未收到執行款。

但是今年的情況卻完全相反,由於爆雷平臺數量過多,影響過大,相關部門直接下重手整治,報案後的處理效率大大提升。報案的越早,能查封的資產越多,實控人能更快的被抓獲,各種連帶責任的股東和前法人也跑不掉,案情通報的也更加及時。

而一些明知情況嚴重還不敢報案,還試圖跟平臺周旋的,結果就沒有那麼好了,轉移資產惡意跑路的幾率會大幅提升,時間拖得越久,以後再想調查取證的難度就越大。

總結:

P2P行業的風險是動態的,投資人不僅要了解發生過的風險,還要時刻盯緊平臺,判斷好形勢,預防即將到來的風險。一味迷信歷史數據只會加大自己的僥倖心理,導致風險真正來臨時更加的無所適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