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資本楊歌:產業升級的投資方法論


星瀚資本楊歌:產業升級的投資方法論

作者 | 王虎斌

B2B內參(ID:b2bnc1)原創首發 轉發引用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楊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霸,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並第一作者身份刊登學術論文於國家學術期刊。大學開始創業,先後創立立青年精英商業聯合匯(CAYE 凱業網)、東信康達數字醫療、清遠陽明科技等七家企業,期間獲得過國家發明專利並榮獲國家改革開放 30 週年企業獎。而後進入投資界,2015年成立了早期股權投資公司——星瀚資本,至今投資30餘個項目。即使做了九年投資,看過成千上萬個項目,楊歌仍然認為投資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既不能太感性,也不能太理性,需要考慮的維度有上百個。

“做了4年投資,從來沒有丟過項目”

工科出身的楊歌是一個十足理性的投資人,善於總結方法論,在人和團隊的判斷上,他總結了“3段4點6商”法則。3段指的是創業從0到1、從1到3、從3到萬的3個階段所需要的能力,創業者能夠具備其中幾個,然後根據星瀚團隊及星瀚擁有和所能影響的資源幫其補足;4點指的是創業者有沒有對行業的認知力和視野、有沒有極強的決斷力和行動力、有沒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來迭代自己、在遇到困難時會不會放棄;6商指的是理商、情商、財商、逆商、政商和德商。

楊歌認為在6商中,企業經營越到中後期,“政商”的作用越為重要。所謂政商,指的是創業者運籌帷幄,運用周圍資源的能力,並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使自己處於一個比較有利的地位。通常政客都有這種能力,無論是《紙牌屋》還是三國曆史中,重點描述的都是政商。對做企業的人而言,這種能力也同樣重要。“我們看到真正跑到 B 輪以後的大的企業家、C 輪 D 輪也好,成長上市的企業家都是政商極高的人,他們能夠運籌帷幄自己的資源,能夠知道在什麼點位跟誰促進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綜合化的能力。”

楊歌是一個長時間堅持自我思考、並且視野非常開闊的一個人,因此他也更青睞於同類型的創業者。除了對人以及團隊的判斷,星瀚資本也篤定價值投資。在其所有的投資項目中,也印證了價值投資作為主線的內在邏輯。楊歌也說自己沒有所謂的投資偏好,“如果要說偏好,那就是價值投資,投資真正有價值的企業,尊重所有產業的客觀發展規律。”

近幾年,創投界的風口一個接一個,從智能硬件到VR到共享到再到無人貨架,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絕對不會做盲目追逐風口的事情。”楊歌說,“你有能力你就自己去掀起一波風口,沒那能力你就經營好自己,人家引的風口絕對會存在大批投機者在炒作。”2018年的三大風口:小程序、新零售、區塊鏈,楊歌保持著持續關注但很少出手。他告訴B2B內參,星瀚資本要成為一家尊重價值,尊重有水平的人的投資機構,“最終的回報是通過價值創造的,而不是投機。”

看一個人的現在要回到他的過去。楊歌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從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雖然經歷了許多挫折,但給了他深刻的感受: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技成果轉化難度大,堅持價值非常難。楊歌提到,現在在資本市場大熱的人工智能領域也存在不少的泡沫。在他所接觸一些科技類項目中,有些創業者連人工智能基本的概念和常識都搞不清楚,只是披著“人工智能”的外衣。近一兩年,他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講解到底什麼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試圖擠掉那些泡沫,讓真正能創造價值的項目和創業者顯現出來。

注重投後管理是星瀚資本的一大特色。這是因為早期項目的創業者在自己的領域深耕多年,對業務非常熟悉,但是在財務、市場運營等方面不是那麼擅長。因此,星瀚資本在投資每個項目後,會定期給出健康體檢報告、輿情觀察、行研報告等,通過分析企業的財務、業務、法務等情況,指出其中的問題,併為其提供資本資源、媒體資源、品牌建設以及合作型資源等幫助。“尤其是一些成長型、商業模式逐漸成型的項目,我們能夠幫助其去做運營管理和資源配送。”楊歌說。至今讓他引以為豪的一點是,做投資4年從沒丟過項目,即使面臨競爭,他也信心十足,“因為我們絕對能點到創業者和行業最深的痛點。”

產業升級的機會

產業升級是面向供應鏈的改革,牽涉衣食住行等重要的民生領域,讓生產製造、供應、倉儲、物流、流轉、分銷到零售整個過程變得效率更高。作為一家專注於天使輪和早期的VC,產業升級也是星瀚資本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從成立之初就開始佈局,如今已佔到所投項目數量的40%以上。

在接受B2B內參專訪前一天,楊歌還去盡調了一個供應鏈倉儲自動化項目,創始人從日本企業出來,學習了一套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在和創始人溝通時,楊歌有強烈的共鳴。在他看來,目前供應倉儲物流環節需要大量的標準,而這個項目契合了B2B的本質,提升供應鏈效率,降本增效。“在投資產業升級這個賽道時,關鍵是要看懂每個行業如何降本增效,把它內在的邏輯想清楚。”楊歌表示。

消費品供應鏈平臺鮮世紀是星瀚資本投資的另一個產業升級項目。創始人採用系統化管理,把所有的運營管理成本全部量化,分成五塊:採購經銷成本、物流成本、倉儲成本、人力運營管理成本以及金融成本。

每一個成本里面都會拆解成非常小的因子,通過每一個細節把成本降到最低。鮮世紀成立於2015年,總部在上海,一年時間擴張到蘇錫常地區,在三個月之內,就做到了蘇州市場份額第一。並且在4個月內連續完成兩輪融資,未來可期。

在產業升級方面,除了鮮世紀,星瀚資本投資的其他的供應鏈項目還包括:科百科技、雲菜園、集餐廚、時代農信、龍龍蛋以及汽車後市場項目德師傅等。其希望通過互聯網工具、大數據、系統化管理思路,甚至人工智能等新的工具去賦能傳統行業,實現產業升級。

楊歌表示,星瀚資本在產業升級領域還會繼續佈局,主要投資集中於供應鏈整合方面。他認為,產業升級有8個階段,分別是經驗化、標準化、信息化、數據化、模塊化、系統化、自動化、智能化。傳統行業應該更多的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去改變原來的傳統思路,作為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有意思的是,每個領域的產業升級的節奏不同,這與行業的集中度、產業鏈條長短以及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素質有關。”楊歌表示,以農業為例,現階段仍是以培訓標準化為主,並且把標準培訓給所有的合作社以及服務商;畜牧業有一點小的標準經驗,以後看能不能形成SaaS、信息化系統,形成信息化管理;消費品就是建立信息化接口,來提升行業的效率。

“比如說農業行業,不是你買一個自動化收割機就可以自動化,農業自動化最重要的是供應鏈數字化,這個是農業自動化的基礎,供應鏈沒有數字化,物流沒有數字化之前,買一個自動化收割機沒有任何意義,你的效率再高,最後都會在供應鏈的分配上出現問題。這與無人貨架零售的貨架終端和供應鏈不匹配是一樣的。”楊歌說,“人工智能、大數據都是武器,關鍵是你能不能舉得起這把武器,你會不會使用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