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何开心,又名何山虎,1927年10月28日生于绵阳市北街,1933年迁往成都,1936年父母双亡,生活无着,由家住绵阳的外婆送至绵阳孤儿院。1937年随哥哥何海龙(川剧著名花脸,解放后任广元县川剧团团长)到罗江县金山铺“金华剧部”学川戏。1938年初,随何海龙到什邡亦乐班,跟班跑龙套。这时何海龙拜川西名演员周海泉学唱花脸,他就服侍周海泉,端茶递水。他是个有心人,在殷勤服侍的同时,便注意周海泉开脸(就是唱戏前的化妆。花脸要自己在脸上画出符合人物要求的图案,这种图案的画法和技巧因人而异,各有各的风格,因而形成自己的流派),偷偷地学周海泉的花脸脸谱,摹仿周海泉开脸的画法、技巧和图案。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川剧表演

何开心那时连名字也没有。在他跑龙套穿吼班后,要去领钱,而领钱时要写名字,他傻眼了,旁边的那些艺人都乐意为他起名,大家说:“你哥叫何海龙,你就叫何山虎好了。”于是就起了何山虎这个名字。

何海龙当时唱二排花脸(即二号花脸,次子头号花脸),何山虎学唱娃娃生(演童年剧中人),由于生活的逼迫,他不得不好好学艺。因兄长唱花脸,又拜师周海泉,何山虎在服侍周老师,经常接触花脸,耳濡目染,也对花脸产生了兴趣,想学唱花脸了。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川剧脸谱

1941年,正当何山虎要专心学艺的时候,他们所在的戏班一一什邡亦乐班停演。只好另搭班社,(旧社会的戏班和演员的关系是主顾关系,双向选择,老板可以选演员,演员也可以选班主,一旦班社经营不善,亏本停演,演员便断了生活来源。只得另找班社),又随何海龙转到成都李琼艳的班子上唱戏。当时徐鸣刚也在此班,他特别喜欢徐鸣刚唱的《牧虎关》,他觉得剧中人高旺那张花脸有些特别,不仅偷学了唱腔、架式(动作)及表演,还学了脸谱的画法,不久,便上台演出了《牧虎关》。由于一些花脸名角如周海泉、刘九强、王华孝、徐鸣刚等都夸他眼睛大、额头凹,是个花脸的料子,坚定了他的信心,以后又陆续演出《杀奢》、《斩黄袍》等花脸戏。因当时他年龄小(才14岁),仍以唱娃娃生为主。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戏剧表演

1944年,随兄何海龙到了绵阳大同剧部。这时的何山虎已能唱几个戏了,但班主仍以娃娃生对待他,他觉得薪水不合理,便忍痛和兄长何海龙分手,到了梓潼“广益剧部”;不久,又到了什邡“律乐班”。这段时间,他勤苦学习,增益不少,各种角色都能承担。他在什邡略显身手,除旦角外,生、净(花脸)、末(老生)、丑(小花脸)都唱,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先后到成都“三益公”、“永乐戏院”,在此期间,同班同台的名艺人有花脸辛大全,末角天籁、小叫天。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戏剧表演

他虚心求教,技艺又有进步,恰巧重庆来成都接先生(演员),小叫天拉他一起去,他欣然从命。可是到了重庆,却因“河道”(川剧流派)不同,不能尽展才华,便离开重庆到了内江。不久,内江的班子垮了,又回到成都。

1947年秋,他进入川剧名鼓师陈进忠主持的“三益公”,年底扎冬班时,陈进忠宣布“明年原人原工资,旧人旧行头”。他觉得原工资吃了亏,又转到“永乐戏院”,班主黄相。当时内场管事问他唱哪一行,这时的何山虎可谓艺高人胆大,问:“你缺哪一行?”管事说:“缺小花脸。”他随口说:“就写小花脸。”之后他就演小花脸。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戏剧表演

后来,他又转至彭县连廷光的班子,遇上当头棒刘成基(著名川剧小丑,解放后任成都市川剧院院长)。刘在看了他的演出后,要收他为徒,而且办了一桌酒席,把何山虎请去,讲明此意,何山虎便拜刘成基为师。经过名师指点,在表演艺术上日臻完善,从此他就演小花脸这一行了。刘成基在成都“锦屏大戏院”任内场经理,便把何山虎留在“锦屏大戏院”唱戏,随时指点,一直到1949年成都解放。他长于演袍带丑(就是官绅一类的人物),巾巾丑(就是青年一类的,因戴的帽子是“角角巾”,故名。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戏剧表演

“角角巾”上有一对飘带,飘带末端有个桃形饰物的,叫桃儿飘带,凡戴桃儿飘带“角角巾”的,多是放荡不羁的纨挎子弟,或强横的恶少);在表演方面注重艺术效果。在川西坝的小丑中,他占有相当的地位,何山虎这个名字响亮于观众和川剧艺人之中。由于他演小丑,褒善贬恶,嘻笑怒骂,常引起哄堂大笑,人人开心,他就又把名字何山虎改为何开心,但那时还是两个名字并用。

1950年2月,他离开成都进入绵竹县群众川剧团(即绵竹县川剧团)。解放后,艺人翻了身,生活有了保障,那种为搭班子演戏求生而“跑摊”的动荡年月结束了。正处技艺成熟而又青春年华的何开心,与绵竹县川剧团名演员代幼华结婚了,他们相互鼓励、切磋。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艺人开脸

后来,何开心因故离开舞台,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开始了另一艺术生涯,研习川剧脸谱。他本来从小接触川剧时,周海泉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花脸,而花脸脸谱在10岁的何开心心中刻上了深深的一划,他也唱过花脸,尽管后来因环境所迫而改学小花脸,但那花脸脸谱在他心中却一丝未泯。加上在解放前“跑摊”搭班,频繁更换戏班,每个戏班必然有当家演员,有机会接触众多的花脸演员(有时一个班子上有几位花脸)在这些接触中,他认真观察,仿其脸谱,学其特点,作好记载,而且把各戏中花脸人物名称牢牢记住。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川剧人物

据何开心说,他先后与名花脸周海泉、刘久祥、王华孝、辛大全、徐鸣刚、徐炳麟、何海龙等前辈和同辈同过班,摹仿了他们开脸的细节及图案的变化,掌握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如赵公明(财神)脸谱,周海全等开的“圈圈脸”,徐炳麟却开的“垮垮脸”;何海龙开张三爷(张飞)脸就仿京剧,开粉红脸而不常开灰色脸,时而灰色,时而开绿色,在开财神脸时还要贴金。就是这些细微的积累,促成了他绘制脸谱的艺术造诣,凭他的脸谱笔调粗犷、色彩调和、讲求正统,凭他的画花脸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积累,开始了他实践“要把川剧脸谱这一艺术事业宏扬光大”这一愿望的行动。

此后,他便在业余时间,水墨丹青,从事脸谱创作。1987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发行了何开心绘制的川剧脸谱56个。之后,他又制作了立体造型川剧脸谱,多次参加展览。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图注:川剧脸谱

1995年,他不幸患膀胱癌,经手术治疗,大小便改道,这时他已68岁高龄,生活起居都很困难,但他仍顽强拼搏,为弘扬民族民间文艺贡献余生。1998年,在何开心、龙守钰先生的倡导下,代幼华会同蓝文浚制作了大型川剧脸谱100个(用层板作依托、油画颜料及油漆作颜料),其中一平方米大的98个,2.5平方米的2个。于当年10月1日赴中江县展出,可惜资金不足,辅助设施不够,宣传工具缺乏,使展览门可罗雀,迫使展览停止。

何开心一生为艺术事业孜孜以求,刻苦钻习,颇有成就,身患绝症仍贡献不休,不幸于2000年5月19日逝世。(蓝文浚/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