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川劇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是個名角還善於繪製川劇臉譜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何開心,又名何山虎,1927年10月28日生於綿陽市北街,1933年遷往成都,1936年父母雙亡,生活無著,由家住綿陽的外婆送至綿陽孤兒院。1937年隨哥哥何海龍(川劇著名花臉,解放後任廣元縣川劇團團長)到羅江縣金山鋪“金華劇部”學川戲。1938年初,隨何海龍到什邡亦樂班,跟班跑龍套。這時何海龍拜川西名演員周海泉學唱花臉,他就服侍周海泉,端茶遞水。他是個有心人,在殷勤服侍的同時,便注意周海泉開臉(就是唱戲前的化妝。花臉要自己在臉上畫出符合人物要求的圖案,這種圖案的畫法和技巧因人而異,各有各的風格,因而形成自己的流派),偷偷地學周海泉的花臉臉譜,摹仿周海泉開臉的畫法、技巧和圖案。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川劇表演

何開心那時連名字也沒有。在他跑龍套穿吼班後,要去領錢,而領錢時要寫名字,他傻眼了,旁邊的那些藝人都樂意為他起名,大家說:“你哥叫何海龍,你就叫何山虎好了。”於是就起了何山虎這個名字。

何海龍當時唱二排花臉(即二號花臉,次子頭號花臉),何山虎學唱娃娃生(演童年劇中人),由於生活的逼迫,他不得不好好學藝。因兄長唱花臉,又拜師周海泉,何山虎在服侍周老師,經常接觸花臉,耳濡目染,也對花臉產生了興趣,想學唱花臉了。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川劇臉譜

1941年,正當何山虎要專心學藝的時候,他們所在的戲班一一什邡亦樂班停演。只好另搭班社,(舊社會的戲班和演員的關係是主顧關係,雙向選擇,老闆可以選演員,演員也可以選班主,一旦班社經營不善,虧本停演,演員便斷了生活來源。只得另找班社),又隨何海龍轉到成都李瓊豔的班子上唱戲。當時徐鳴剛也在此班,他特別喜歡徐鳴剛唱的《牧虎關》,他覺得劇中人高旺那張花臉有些特別,不僅偷學了唱腔、架式(動作)及表演,還學了臉譜的畫法,不久,便上臺演出了《牧虎關》。由於一些花臉名角如周海泉、劉九強、王華孝、徐鳴剛等都誇他眼睛大、額頭凹,是個花臉的料子,堅定了他的信心,以後又陸續演出《殺奢》、《斬黃袍》等花臉戲。因當時他年齡小(才14歲),仍以唱娃娃生為主。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戲劇表演

1944年,隨兄何海龍到了綿陽大同劇部。這時的何山虎已能唱幾個戲了,但班主仍以娃娃生對待他,他覺得薪水不合理,便忍痛和兄長何海龍分手,到了梓潼“廣益劇部”;不久,又到了什邡“律樂班”。這段時間,他勤苦學習,增益不少,各種角色都能承擔。他在什邡略顯身手,除旦角外,生、淨(花臉)、末(老生)、醜(小花臉)都唱,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先後到成都“三益公”、“永樂戲院”,在此期間,同班同臺的名藝人有花臉辛大全,末角天籟、小叫天。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戲劇表演

他虛心求教,技藝又有進步,恰巧重慶來成都接先生(演員),小叫天拉他一起去,他欣然從命。可是到了重慶,卻因“河道”(川劇流派)不同,不能盡展才華,便離開重慶到了內江。不久,內江的班子垮了,又回到成都。

1947年秋,他進入川劇名鼓師陳進忠主持的“三益公”,年底扎冬班時,陳進忠宣佈“明年原人原工資,舊人舊行頭”。他覺得原工資吃了虧,又轉到“永樂戲院”,班主黃相。當時內場管事問他唱哪一行,這時的何山虎可謂藝高人膽大,問:“你缺哪一行?”管事說:“缺小花臉。”他隨口說:“就寫小花臉。”之後他就演小花臉。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戲劇表演

後來,他又轉至彭縣連廷光的班子,遇上當頭棒劉成基(著名川劇小丑,解放後任成都市川劇院院長)。劉在看了他的演出後,要收他為徒,而且辦了一桌酒席,把何山虎請去,講明此意,何山虎便拜劉成基為師。經過名師指點,在表演藝術上日臻完善,從此他就演小花臉這一行了。劉成基在成都“錦屏大戲院”任內場經理,便把何山虎留在“錦屏大戲院”唱戲,隨時指點,一直到1949年成都解放。他長於演袍帶醜(就是官紳一類的人物),巾巾醜(就是青年一類的,因戴的帽子是“角角巾”,故名。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戲劇表演

“角角巾”上有一對飄帶,飄帶末端有個桃形飾物的,叫桃兒飄帶,凡戴桃兒飄帶“角角巾”的,多是放蕩不羈的紈挎子弟,或強橫的惡少);在表演方面注重藝術效果。在川西壩的小丑中,他佔有相當的地位,何山虎這個名字響亮於觀眾和川劇藝人之中。由於他演小丑,褒善貶惡,嘻笑怒罵,常引起鬨堂大笑,人人開心,他就又把名字何山虎改為何開心,但那時還是兩個名字並用。

1950年2月,他離開成都進入綿竹縣群眾川劇團(即綿竹縣川劇團)。解放後,藝人翻了身,生活有了保障,那種為搭班子演戲求生而“跑攤”的動盪年月結束了。正處技藝成熟而又青春年華的何開心,與綿竹縣川劇團名演員代幼華結婚了,他們相互鼓勵、切磋。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藝人開臉

後來,何開心因故離開舞臺,但他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開始了另一藝術生涯,研習川劇臉譜。他本來從小接觸川劇時,周海泉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花臉,而花臉臉譜在10歲的何開心心中刻上了深深的一劃,他也唱過花臉,儘管後來因環境所迫而改學小花臉,但那花臉臉譜在他心中卻一絲未泯。加上在解放前“跑攤”搭班,頻繁更換戲班,每個戲班必然有當家演員,有機會接觸眾多的花臉演員(有時一個班子上有幾位花臉)在這些接觸中,他認真觀察,仿其臉譜,學其特點,作好記載,而且把各戲中花臉人物名稱牢牢記住。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川劇人物

據何開心說,他先後與名花臉周海泉、劉久祥、王華孝、辛大全、徐鳴剛、徐炳麟、何海龍等前輩和同輩同過班,摹仿了他們開臉的細節及圖案的變化,掌握了他們各自的特點。如趙公明(財神)臉譜,周海全等開的“圈圈臉”,徐炳麟卻開的“垮垮臉”;何海龍開張三爺(張飛)臉就仿京劇,開粉紅臉而不常開灰色臉,時而灰色,時而開綠色,在開財神臉時還要貼金。就是這些細微的積累,促成了他繪製臉譜的藝術造詣,憑他的臉譜筆調粗獷、色彩調和、講求正統,憑他的畫花臉的基本功和豐富的積累,開始了他實踐“要把川劇臉譜這一藝術事業宏揚光大”這一願望的行動。

此後,他便在業餘時間,水墨丹青,從事臉譜創作。1987年,四川美術出版社發行了何開心繪製的川劇臉譜56個。之後,他又製作了立體造型川劇臉譜,多次參加展覽。

他在川剧丑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个名角还善于绘制川剧脸谱

圖注:川劇臉譜

1995年,他不幸患膀胱癌,經手術治療,大小便改道,這時他已68歲高齡,生活起居都很困難,但他仍頑強拼搏,為弘揚民族民間文藝貢獻餘生。1998年,在何開心、龍守鈺先生的倡導下,代幼華會同藍文浚製作了大型川劇臉譜100個(用層板作依託、油畫顏料及油漆作顏料),其中一平方米大的98個,2.5平方米的2個。於當年10月1日赴中江縣展出,可惜資金不足,輔助設施不夠,宣傳工具缺乏,使展覽門可羅雀,迫使展覽停止。

何開心一生為藝術事業孜孜以求,刻苦鑽習,頗有成就,身患絕症仍貢獻不休,不幸於2000年5月19日逝世。(藍文浚/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