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與中科院簽訂合作協議的地級市,金華的實業創新之路是如何鋪就的?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首歌讓“春天的故事”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今天起,金華髮布推出“走向富強·四十個金華人的春天故事”系列報道,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一輪輪萌芽、生長和收穫,勾勒金華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進程。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1999年,金華首開省內先河,舉辦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以下簡稱“工科會”),至今已成功舉辦16屆。一路走來,16屆工科會鋪就了一座城市的實業創新之路。

目前,金華工科會已成為省內舉辦次數最多的科技合作會議,成效顯著:市政府先後與全國66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科技合作關係,26家高校院所在金設立技術轉移中心,全市1400餘家企業與高校院所長期開展緊密型合作,累計簽訂實施校企科技合作項目2200餘項,協議合作金額52.92億元。工科會已成為金華的“金字”招牌。

“每年這個時候,金華都會迎來一批來自全國各地高校院所的專家教授,跟在他們後頭的則是數以百計的本地企業。”作為歷屆工科會的親歷者,市科技局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郎榮旗說:“‘工科會’是金華科技創新的強力驅動器。”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

開創校企合作國內先河

//

1999年11月25—26日,金華舉行第一屆工科會。那時的“工科會”全稱還是叫“金華·中科院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到2004年第五屆時,改名為“中國·金華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

會議名稱的變化折射出工科會的產學研合作範圍在不斷拓展。

郎榮旗回憶,當年,金華大部分企業只顧埋頭幹事,對於高校院所,企業是“走不進去也不熟悉”,校企對接意識不強、氛圍不濃。為更好地助力本土企業創新發展,金華市委市政府先行先試,主動“走出去”與國內高校院所對接,將專家學者“請進來”,為我市企業“把脈問診”,首屆工科會由此應運而生。

第一屆大會緊緊抓住科技合作項目這一重點,吸引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四川抗菌素所等83家高校和中科院系統23個院所、國防科工委系統10個院所的184位專家、學者參會。

郎榮旗說:“這些高校帶來的許多科技成果都是當時國內一流的,有些達到國際水平,發佈的科技信息質量很高,使我們的參會企業領略了科技前沿的最新信息,拓展了思路。”

相對應的,大會專門設立名特優新產品展示展銷館。全市共264家企業,700多隻產品參展,充分反映了金華市的工業產品水平。“這不僅擴大了金華產品的影響,提高了知名度,也使參展的高校和科研單位更瞭解金華的工業發展狀況。”

在這次大會上,中科院首次與地市級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這一成果使得金華與大專院校以及科研單位,從過去單個企業的單項性、短期性、侷限性、零散性的合作轉向整體性、長期性、戰略性的更緊密合作,對我市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優化,提高企業整體素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屆工科會兩天時間,全市共有5200多家企業參加科技諮詢、洽談活動,加上大會期間主動參會(包括衢州、嘉興等地企業技術人員慕名趕來參會)人員,這次工科會現場觀摩人次達2萬多。我市企業與科研院所簽訂187項技術合作或成果轉讓合同,243項科技合作意向。還有301家企業與科研院所簽訂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係,解決技術難題44個。

“這可比企業簽訂單項性的技術成果轉讓或合作具有更深遠意義,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可持續發展機遇和企業良性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作用。”郎榮旗介紹,首屆工科會總成交額達4287萬元。

//

工科會造就新增長點

//

正因為此,工科會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一大批金華工業企業通過參加工科會走上內生增長道路。

2017年,在市區納稅超千萬元的65家工業製造企業中,有46家企業參加過工科會並簽下科技合作項目,其中6家為首屆工科會簽約企業,佔市區15家同屆參會企業的40%。

今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累計簽訂合作項目11項,總金額5700萬元;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累計簽約20項,總金額4400萬元;花園工貿集團有限公司累計簽約24項;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與我市尖峰藥業、康恩貝製藥等6家公司先後簽約14個項目,成果轉化效果顯著。為了進一步提升合作成效,打造我市醫藥技術研發供給平臺,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金華分所已簽約,目前正在緊張籌建中,預計年內掛牌運行。

隨著工科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企業主動參與意識明顯增強。2005年第六屆工科會吸引了金華及所屬各縣(市、區)1360多家企業的老總和科技人員,其中不少人都是歷年參會。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第15屆工科會

很多企業已不滿足於在會場上蜻蜓點水式地‘轉轉、看看、談談’,更期望與專家深入接觸。

當年金華市金順工具限公司總經理周肅虎直接找到華中科技大學專家,就“電動工具、電噴槍的減降噪音技術”“噴塗機上的慢起動阻尼技術”進行洽談,並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更多企業家會前就與對口專家聯繫,使專家一下飛機就能進點考察洽談。浙江迪耳藥業有限公司借工科會之機,把專家、教授請到公司洽談合作項目。“搶專家”在第六屆工科會上開始形成風氣,以至於許多院校所的展位只有一人留守,其餘的都下了企業。

與此形成連鎖效應的是,工科會上引進的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後,成為金華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浙江開爾實業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合作的“靜電噴塗法工程搪瓷板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創新了相關生產工藝,建成國內第一條靜電噴塗生產線,形成具有完整知識產權的工程搪瓷生產技術;浙江花園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理化所合作開發的“維生素D3”系列產品,一舉打破國際三大公司壟斷市場的局面,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現公司正致力打造完整的維生素D3上下游產業鏈。目前,花園集團正與金華開發區聯姻共建百億生物醫藥科技園項目。第9屆工科會上,萬里揚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簽約合作開發第三代工程車變速器產品。產品研發成功後, 2013-2017年間,項目產品累計節約外匯約2.6億美元。

這個項目榮獲浙江省技術發明獎獎,產品榮獲浙江省首臺套產品稱號。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與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自工科會舉辦伊始就建立緊密地合作關係, 其中雙方合作開發的高質量阿洛西林及其鈉鹽的產業化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中阿洛西林鈉製備方法獲得2011年中國專利獎優秀獎,研究成果還獲得2013年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目前,以專利技術生產的產品銷售佔國內市場份額在40%以上,2001年至2017年產品的累計新增銷售收入23.62億元,新增稅金4.72億元。該項目還被評為浙江省網上技術市場15週年“十大優秀科技成果”……

如今,金華工科會成為聞名全國的科企合作品牌盛會,開始向綜合性、多元化方向發展。“工科會的舉辦不僅為金華引進了大量的技術、項目、資金、人才,還在金華形成了特有的‘工科會現象’,逐步確立起 ‘大科技’概念,以科技創新為龍頭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產生了更為廣泛深遠的影響。”郎榮旗說,尤其在2002年第3屆工科會上,金華市與中科院再次合作,共同建立中科院金華科技園,這是全國地市級中首家。

//

創新引領工科會發展

//

自第14屆工科會開始,“創新創業”成為大會的關鍵詞。

前幾年,科技發展開始呈現出‘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的趨勢,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更為緊密,對接形式也趨於多樣化。

自2010年第11屆工科會開始,受場地限制等條件影響,傳統的展板展示就不再使用,轉而以技術專場對接代替,讓校企直接面對面精準對接,大大提高了雙方簽約的成功率。

近年來,我市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把創新驅動戰略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來抓,市第七次黨代會作出了建設金義科創廊道的戰略部署,進一步集聚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補足創新短板,提升我市區域科技創新的能力水平。

以“聚智匯力,創新創業”為主題的第16屆工科會,正是金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務實舉措,推動企業和院校所聯姻,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加速轉換髮展動能,為現代化都市區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第16屆工科會

正是在這屆工科會上,浙江寶聚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動參加創啟未來大賽,其公司開發的“兩車”防控系統,被當場簽訂意向落地協議。項目落地後,公司在不斷研發更新產品的同時,也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金華市級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成功申報市級研發中心,獲得浙江省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榮譽。2017年在全國48座城市進行布點,總投資額達3263萬元,年產值1860萬元,2018年截止9月份,全國新增41座城市,總投資額3258萬元,年產值2650萬元。

“作為成功引領工業科技洽談模式的金華,從世紀之交就能準確把握方向,堅持把工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緊密結合起來,這在國內並不多見。”在郎榮旗看來,金華工科會牢牢把握了科學發展的方向,為地方經濟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來源|金華日報 金華新聞客戶端

作者|王妃 攝 陳少華

首个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地级市,金华的实业创新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