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餘榴梁


清代的江南機器製造局,簡稱江南製造局,於1864年6月20日,由清廷總理衙門親王上奏同治皇帝獲准籌辦,受到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的合力推動,經過一年的努力,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機器製造局終於在1865年6月正式成立。

江南製造局開創班底,主要設備和技術人員均來自松江縣的兩家洋炮局。松江洋炮局總管丁日昌是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得力助手,被稱為“學術湛深,才識出眾”的實力派秀才。洋炮局設備和工匠從松江遷到高昌廟(現在製造局路一帶)後,丁日昌被任命為江南製造局首任總辦。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江南製造局首任總辦丁日昌


江南製造局創辦後,以制船制炮聞名遐邇,這是眾所周知的,而歷史上江南製造局曾鑄造錢幣,卻是鮮為人知。

有關江南製造局鑄錢的來龍去脈,葉世昌教授已在2006年《錢幣博覽》第3期《光緒年間的錢貴銀賤與江南製造局鑄錢》一文中首次作了詳細論述,葉教授所披露的內容引用了大量文獻資料和當時《申報》的信息,很有說服力,筆者完全贊同,故不再重複敘述。

葉教授論證的江南製造局翻砂鑄錢,客觀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但是,從江南製造局其他資料表述中,筆者認為江南製造局生產這批錢是相當被動和無奈的。該局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爭取的是機器制錢,而非翻砂制錢。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江南機器製造局大門 圖片來源:網絡資料


(一)江南製造局多次表示翻砂鑄錢是一筆虧本生意,鑄錢廠總管王世綏甚至還向新聞界披露虧損內情,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十九日《申報》報導的《錢局紀聞》就曾明確表示“鑄前一千,所費尚不止一千之數”。鑄錢成本高於錢價可見一斑。由於江南製造局鑄錢廠是用落後的坩堝爐方式鍊銅的,這種方法不適用澆鑄輕薄小錢,不但銅材損耗大,而且產品廢品率高,所以鑄錢越多,虧損越大。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二) 真正急需製造小平錢的是製造局的上司江蘇巡撫趙舒翹,而非製造局本意。趙巡撫指令投產鑄錢是為了平息上海的錢荒,而製造局的觀點十分明確,主張“用機器鼓鑄造錢,以資民用”。江南製造總辦劉麒祥主張機器制錢完全從自己的經濟利益出發,因為機制銅元面值高、用料省、工序少、週期短、利潤大,而且劉麒祥本人貪性十足,名聞海上。

1904年6月3日《中外日報》對總辦劉麒祥的貪汙行為曾公開做了揭露:“蓋自總辦自握議價之權後,遂釀成大弊二端:一則局中需用最多之物料,率由總辦先以廉價購入,而別令他人出面,以重價售諸局中;一則凡售於局中者,必先由其僕隸或司員引進,乃得與總辦會晤,皆先議私費,而後及正價”。為了謀取高利潤,反對翻砂鑄錢,促進機器鑄幣,劉麒祥早在光緒十九年二月就由其父親陝西巡撫劉蓉出面拜託兩江總督劉坤一,獲得機器制幣的批飭。

由於專用機器需從國外進口,制幣場地也完全與翻砂場地不同,需另建廠房。遠水救不了近火,才迫不得已,按照巡撫趙舒翹的指令就地生產鑄錢以平息錢荒,前前後後大約虧損性地持續生產兩年左右時間。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劉麒祥在鼓吹機器制錢的過程中,曾別出心裁地利用製造局原有設備試製了兩種錢幣,即《歷代古錢圖說》第208頁所示的“一統萬年”背逆時針環讀“江南試造當十制錢”,其重23克,經40、厚2.5毫米(另一枚正面為“天子萬年”背面同上幣)。這兩枚幣從貨幣學角度評判當屬不倫不類,不合清制,不合錢常規的非正式貨幣。但對於劉麒祥來說卻是鼓吹機器制幣的宣傳“本錢”,此幣誇張了用料,突出了精美,又巧妙地利用了機器的優勢(百噸壓機在現代社會是微不足道的普通設備,可是在百年前的中國,卻非江南製造局莫有)。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光緒二十三年八月,劉麒祥病逝,但江南製造局對機器制前仍然觀點不變。新總辦魏允恭到任後,體察情形,對江南製造局的廠房、機器做了一番調查,於光緒三十年五月二十四日稟報《整頓瀘局兼籌萍局情形》,再次談及銅元籌辦之事。他報告說:“嗣又查悉局中舊有鑄造錢機器,如熔銅、軋鋼、椿餅等項,均須飭廠修改勘酌添配,此外光邊、印花兩種機器,極須各廠訂購,限六個月交貨。”魏允恭提議:“現擬將局中近歲裁節提存匯豐銀行之五十萬兩,盡數撥充鑄錢成本及機器價值,以便乘時舉辦,經費不必另籌。”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試造的銅元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試造的銅元資料


兩江新總督魏光燾對魏允恭的稟報做了批語:“鑄造銅元就炮彈廠改辦,並將裁停各廠工匠,擇其手藝尚優,工作勤謹者,留新廠或銅元廠之用。”魏光燾指出:“購料用料出入既巨,流弊滋多......能就局中供差各員遴選廉潔數人兼理其事”,“製造銅元應行添購機具,必須從速趕辦。”

在魏光燾的支持下,籌辦鑄錢廠的工作進展順利,可是不到半年,好不容易即將成為實施的機制銅元廠又發生了變化,清廷調任周馥接替魏光燾擔任兩江總督,周馥對江南製造局籌辦機器制幣持反對意見,他認為:“上海製造局本為製造槍炮而設,若再使之分任鑄錢,深恐難以兼顧”。周馥還認為,如果鑄錢部門過多,所鑄造的錢幣“成色參差”,老百姓用起來很麻煩,應該慎重考慮。十一月,周馥又奏請將瀘局銅元歸併江寧辦理,江南鑄造局的鑄錢廠復為炮彈廠。

這個時期,由於全國各地銅元廠紛紛進入生產成熟期,上海一帶的錢荒亦早已解除,於是從鑄錢到錢幣的鬧劇在江南製造局宣告結束,江南製造局迎來了由前清時期派往歐美留學,後學成歸國的一代新人開始了軍工生產的新徵程。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餘榴梁先生是我國知名的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弟子。全國十佳收藏家之一。餘榴梁出生烏鎮,1951年隨父母在上海定居。40多年來,他節衣縮食,苦心孤詣地從事錢幣收藏和研究,目前已收藏中外古錢幣、金銀幣、紙幣等各類錢幣5萬枚。餘榴梁不僅是位錢幣收藏家,而且還是位研究錢幣文化的學者。數十年來,他先後在國內《中國錢幣》、《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日報》、《文匯報》以及香港《錢幣研究》、臺灣《錢幣世界》和美國《珍藏》等報刊發表文章700多篇。編著出版《中國花錢》、《世界流通鑄幣》、《錢幣學綱要》、《中國民間收藏》、《錢幣漫話》、《世界錢幣大辭典》等專著10多部,為弘揚中國錢幣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餘榴梁: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與清代鑄幣


右為餘榴梁先生。左為江蘇錢幣藏家徐文山



本文曾經刊載於《錢幣博覽》雜誌2014年0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