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都到哪裡去了

浩瀚的中國歷史上的幾次大移民中,江西人扮演著重要角色。江西的先民們就如頑強的種子一般,落在大邑通途,撒在窮鄉僻壤,直至根深葉茂。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都到哪裡去了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江西先民的大遷移,開創了中國歷史一片片新的天地。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打長沙,與陳友諒舊部和元王朝殘餘勢力血戰四年,損兵折將,最後才於洪武元年(1368)奪得勝利。

元末明初這場連年戰禍,使長沙田園荒蕪,百姓亡散,廬舍為墟,許多地方渺無人煙。於是,明王朝就近從江西大量移民遷入長沙地區(湖北和湖南,當時二省是一個省份,稱之為湖廣省),並允許“插標占地”,奏響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宏偉史詩。

又因為明朝崇禎年間張獻忠農民起義,在德陽地區作戰頻繁。清軍為消滅義軍,濫殺無辜,人口殆盡,一片荒蕪。康熙十六年(1677),清廷下詔,江西、湖南、湖北眾多居民被迫遷居。民間把這次大移民稱之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都到哪裡去了

四川三石碑再現史實

四川清溪鎮清溪高中附近發現的三塊清代江西墓碑,使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大移民的歷史再度浮出水面。史學家們因此認為,“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歷史至少被延長近60年。史學界公認的清朝政府的移民,起於康熙十年(1671),止於四川西北金川之戰(1776)。在 清溪發現的3號碑字跡最清晰,碑文可見:魏佐宗、魏佐信為父立碑,其父是“江西贛州府安遠縣楠水鄉太平保人氏”,卒於“光緒辛卯年十二月”(1891),假如活到六十歲,那麼在江西出生時間為1831年,而入川是在出生之後。從碑文中的年月推斷,史學界公認的清朝“湖廣填四川”的時段過小,三塊碑文證明清溪鎮接納自主性的移民至少還持續了近60年時間。2號碑載有遷居於四川犍為縣“興仁鄉東崗堡周家山”的墓碑,其說明此時犍為縣域內是移民的集中地之一.江西移民打破了同鄉同籍聚居的習慣,開始到周圍的山地定居。從碑文分析,犍為縣早期接納的移民多為單身男性,是試探性的遷移,後來舉家遷入犍為的移民才漸漸增多。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都到哪裡去了

湘粵人祖籍多是贛人

除了四川之外,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早年對湖南人由來的研究,得出結論:湖南人來自天下,其中以江西居多,且江西人移到湖南後,大都以稼穡耕墾為主。因避免長途跋涉,江西南部之人大都移向湖南南部,江西北部之人大都移至湖南北部。

譚其驤先生認為,早至五代、兩宋、元、明時期,就有大量移民進入湖南,而元、明時期數量較多,在元末明初六七十年間的移民規模最為空前。譚其驤先生特別指出,南宋以前,遷往湖南的移民幾乎全是江西人。由此可見,歷史上,江西先民曾數度遷移,現今不少湖南人流著的是江西人的血。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都到哪裡去了

方言界專家們稱,僅從湖南省桂陽縣來看,劉、李、袁等大姓都是從江西一帶遷徙過來的,但遷入的時間有先有後,祖籍也各有不同。湖南桂陽縣人多數為唐宋以後從外地遷入,其中10姓來自江西,9姓來自江西泰和縣。江西向粵北移民,很可能是“江西填湖廣”大移民的餘波。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都到哪裡去了

粵北和湖南之間儘管橫亙著五嶺山脈,但在地理位置上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江西、福建、湖南都有古道直通廣東北部,而漢代修築的長安至嶺南的西京古道,越過湘、粵邊界的騎田嶺,成了湖南進入粵北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的另一條通道。此外,從湘南流入粵北的武水,則是兩地自然的交通途徑。歷史上江西人入遷湖南,便沿著上述的交通要道就近擴散到粵北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