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在2018年8月23日,科比·布萊恩特的40歲生日的當天,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科比·布萊恩特被人們稱作“小飛俠”的日子。

在那個永無島的故事裡,彼得·潘擁有得天獨厚的能力,可以永遠不長大。但我們所熟知的科比,他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當然會長大,也會變老。但他和彼得·潘最相似的地方,是他在那些“科比之所以是科比”的環節上的堅持。

這讓40歲的科比,依然看起來是那個集天真良善、兇狠邪惡、專注匠心、浪漫寫意於一身的複雜傢伙,和他18歲高喊著“卡爾·馬龍滾蛋,讓我和喬丹單挑”的樣子,沒什麼分別。

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你可能覺得飛俠老了,但科比顯然不這麼認為。

他的《親愛的籃球》拿了奧斯卡最佳短片,他舉起奧斯卡小金人時的氣場和他舉起NBA總冠軍獎盃時區別不大;如果你覺得時光讓他變得溫和了,你可以看看他在ESPN上的《Detail》節目,用“吹毛求疵”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我的一位朋友抱怨,“可能只有一個擁有拉里·伯德腦子的勒布朗·詹姆斯能讓他滿意。

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對於大多數的職業籃球運動員來說,40歲都意味著運動生涯的終結。但是對於一個自然人來說,40歲可能是才只到這輩子的一半而已。

子曰:四十不惑。但是科比的不惑,早在四十之前。

從他加入這個聯盟第一場上場6分鐘1分沒拿,到最後以單場60分完美謝幕,他看起來和“困惑”這個詞完全搭不上邊。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他總是披荊斬棘,一路向前。

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他在2003年遇上了那個全世界人都明白的大麻煩,但他每次出庭回來的出色表現甚至打造了球迷口中的“趕場法則”;他在2007年夏天對湖人管理層破口大罵,一度想要另起爐灶,但在新賽季開始之後,我們就再也沒聽說過他的任何抱怨;他在2013年遭遇了那次足以毀滅職業生涯的傷病之後,我們都以為他已經完蛋了,但他最後還是要回到球場,並且完成了那場如夢似幻的告別演出。

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我們形容一個人意志過於堅定,不為外物動搖,會說他“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但科比可能比這些形容更過分,他就是會撞破南牆的那種人。這讓科比的人生裡,所有的麻煩看起來都像是點綴,所有的挫折看起來都像是鋪墊,所有的低谷都像是高峰之前的欲揚先抑,這也讓他的傳奇色彩顯得更加濃厚了。

這樣的科比,他不需要任何願景,也不需要任何拯救。你從未見到他在人前感到失落,也不會看到他哪怕有一秒看起來惶恐。當科比已經四十歲,你反而會意識到,當年中國媒體取給他的,那個喚作“小飛俠”的綽號,究竟是多麼微妙——在英語語境下,彼得·潘和科比八竿子也打不著。但在中文語境下,他們有了同樣的名字。

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在最開始,我們只是希望這個同樣能飛善扣的傢伙繼承“飛人大帝”邁克爾·喬丹的衣缽,然而最後當世界已經習慣叫他“黑曼巴”之後,我們卻發現了他身上與彼得·潘最類似的部分:他似乎永遠熱情洋溢如同少年,不知中年危機為何物。

當“小飛俠”科比到了40歲,他也會有中年危機嗎?

他追逐成功的歷程激勵過太多人,而他成功的姿態又感染過太多人。而因為他實在太過成功,他甚至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圖騰。

即使他已經退役兩年了,在他的球迷心中,他依然是永遠燃燒的戰神故事,是永不落幕的英雄史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