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要不要求回报?

帮助别人要不要求回报?

文 | 蔡垒磊

今天有读者问我,帮助别人要不要求回报?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却有两个答案,说不求回报的,有一批拥趸,理由很简单,不求回报给你自己添堵最少,世界对你一直都是善意的,因为你从来没期待什么,给你的都是惊喜,而你给别人造成的压力也更少,你会更受欢迎。

说要回报的,也有一批拥趸,理由也很明显,你总不求回报,就给了别人肆意求助你的理由,你很nice,那别人就会一直请求你帮助,如果你拒绝,关系就僵了,本来帮助就是等价交换,一个人一直帮另一个人肯定是不长久的,所以不如干脆不要装,就要回报。

以前我说过,如果两种概念是互相对抗的,必然至少有一个是错的,有可能两个都错。

“帮助别人”这件事有两个目的,一是去投资对方,二是和对方交易

帮助别人要不要求回报?

注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无目的做某事,一件也没有,如果你找不到某事的目的,那仅仅是你的思考太浅了。

当我们选择投资对方时,我们默认回报是在远期,我们没有说出口,但这是我们心里的隐形契约,我们看到对方是“值得帮”的人,意味着我们有大体的方向准备好未来要让对方帮什么样的忙。

至于对方若是未来并没有给到你期望中的回报,这也是正常的,投资有正常回报,也有亏和赚的时候,很合理。

而当我们选择和对方交易的时候,意味着当此次帮助结束,大家就两清了,无论你是否被显性回馈,都两清了。

比如陈光标去资助乞丐,他肯定不是为了投资,要投资也不会投资到乞丐身上,所以他只能是做一次交易,他给钱,你跟他拍张照让他宣传一下,或者不拍照,让他心里得到了“帮助人”的满足感,那也是交易完成,注意,一旦交易完成,乞丐就并不需要对陈光标心怀感激,因为两清了。

搞清这个区别有什么用呢?

当然是有用的,你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清晰的认识。

帮助别人要不要求回报?

有个叫卡卡兮的私塾学员问我:

蔡叔,我最近很讨厌一个同事,一看到她就特别讨厌,刻意回避她,但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我分析了下,是因为我每次见她在座位上玩手机,工作不上心,就特别气愤,可是别人也在玩,我却可以完全不在意。对我而言,她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她工作有困难,总是找我。难道是我对她要求太严格?恨铁不成钢?可我不是她的领导,也没资格去教训她啊,求解。

这位叫卡卡兮的同学为什么总是去帮她呢?有两种可能,一是帮她能产生一种优越感,二是获得一种“对方可能在远期回报我或不给我使绊”的安全感。

显然卡卡兮同学并不希望投资在她身上,于是只能是交易,是的,以上两种都是交易,根据我们上面对交易的概念,当交易完成以后,两人就两清了,但是很奇怪,卡卡兮同学竟然还对她有“要求”?

这就是没搞清以上概念才会导致的行为偏差。

我们给了帮助,对方给了安全感或优越感,照理说是互不相欠,但我们总会认为自己多给了,于是对交易认识不清,以为是投资,想要对方回报,这种“想要”的表现形式通常就是我们对对方有诸多要求。

这不是小事情,父母孩子之间,丈夫妻子之间,常因为这个概念理不清导致关系处理不好——谁的显性付出越多,就对对方要求越多——大部分人不会将隐形收益计算在内。

所以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要不要对方回报,视乎对方是不是你想投资的对象,你对他有没有模糊的诉求——如果没有,你还选择帮助,说明你已经得到了回报,就不应该再对对方有任何要求;如果有,根据对方的过往行为去判断他的回报概率,然后乘以对方可能的平均回报值,对比你要给出去的成本,再选择帮或不帮。

投资就是投资,交易就是交易,义务之内,少一事不可,权利之外,多一句不言,父母孩子,丈夫妻子,皆不能例外。

(完)

江湖人称蔡叔,畅销书《认知突围》作者,2017年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公众号【请辩】主理人,区块链+内容生态2.0——Endorsit(赞我)&【蚂蚁私塾】创始人,连续创业者。

如果你也喜欢看理性、思辨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请辩”(luojiyingshang),有任何事,欢迎来后台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