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爆料談
我覺得個問題問的不太恰當,冤不冤家其實不是看同行,而是看有沒有利益衝突。並且,同行只有在供需不匹配的狀態下才會出現爭搶用戶的情況。
目前雖然OTT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但遠遠沒有到達飽和的狀態,目前的市場情況應該是先將市場的餅攤大,等市場進入飽和期,後,再通過市場的差異化來劃分市場。
更何況酷開網絡早就將傳統的電視業務剝離,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屬於同行的競爭,就像如今的PC行業,硬件製造商和軟件系統商屬於合作關係而並非競爭關係。
酷開網絡在去年就為轉型為智能電視製造商而做好了鋪墊,秉承著共享生態資源的模式,努力為其它電視廠商做好內容以及系統服務。
酷開網絡挖掘OTT大屏行業的潛在價值,打造了極具吸引力的OTT商業模式,並先後引入了愛奇藝、騰訊、百度等資金投入。目前,飛利浦、松下、創維、熊貓等多個國外一線電視品牌選擇搭載酷開系統,並和酷開網絡達成長期的合作關係。
我認為,對於第三方電視廠商而言,既能省去高昂的內容版權費用獲得頭部優質內容,才是它們的主要訴求,也是一筆相當合適的交易。
科技創造力
我認為能和智能電視的系統和智能手機以及PC一樣,產品使用體驗的好壞,除了硬件要具備強大的性能以外,系統軟件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標。
對於智能電視市場而言,目前還沒像手機系統那麼成熟的市場環境,也沒有出現像PC平臺一樣一家獨大的Windows系統。所以,我認為在智能電視系統領域,還屬於藍海市場,酷開網絡看準至這一點,剝離電視業務,機會迅速佔領這篇藍海市場。
其實,大部分廠商都再研發自己的電視系統,但出於成本的考慮,大部分都只是做了一個用戶的主界面。而酷開系統不僅可以追蹤用戶數據還能做到千人千面的精準推送,
而酷開系統的核心競爭力除了系統完成度高,內容也是其競爭的一大殺器,因此酷開網絡還專門推出過“大內容戰略”的內容貯備策略,這足以證明酷開網絡對內容資源的重視程度。
其實,也並不是其他廠商做不好,而是因為其思維侷限性和傳統觀念的束縛,影響了公司的決策。酷開網絡則深切的體會到,靠硬件謀取高額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專注於系統的開發和內容服務的運營才是今後發展的道路。
酷開網絡的大局觀讓其成為OTT大屏行業中唯一的獨角獸企業,也為行業指明瞭未來的發展方向。
科技電商
在面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衝擊下,電視的開機率出現了斷崖式下滑,正在傳統電視陷入困境之時,OTT大屏行業發展迅速,將人們的目光又重新拉回到用戶客廳中。隨著智能手機的市場接近飽和,智能電視也成為了下一個成為入口級的智能電子產品。
而題主的問題的潛在含義就是說,為什麼那麼多電視廠商願意將這互聯網入口讓給酷開網絡?
其實,從數字電視到IPTV,再到OTT行業的勃興,客廳電視大屏的運營在不斷探索,但多數的傳統電視行業對未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展望。而內部的變革也並非自主的創新行為,而是被其它互聯網行業衝擊而被迫的改革。
而在這一點上,其實是酷開網絡自己抓住了發展的契機,將還在盈利的電視業務剝離,全力專注於系統研發,並設立開放性大屏生態鏈。
當然,在這一點上,資本其實是認可的。特別是在先後獲得愛奇藝、騰訊、百度的鉅額投資之後,酷開網絡的估值逼近了100億元,成為業內唯一一個獨角獸企業,這也正是酷開網絡目前的價值。
雖然,強大的實力是其它電視廠商選擇酷開系統的一個原因,但只有實力並不足以達到這樣的效果。酷開網絡不僅開放了系統平臺,還拿出大量的內容於其他電視商共享。
在如今視頻網站的衝擊下,頭部的優質內容的版權費用是越來越高,酷開網絡能把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共享,完全能看到酷開網絡的誠意,也是因此眾多電視廠商願意加入酷開網絡的生態中。
其實,在像OTT產業佈局的過程中,多數企業也都推出過自己的電視系統,但因為成本過高或是技術不過關等因素,都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甚至在我印象中,當時多數企業推出的系統只是一個帶LOGO的用戶界面,並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也可能是當時傳統電視行業並沒有什麼互聯網思維,認為電視系統只是另一個界面而已。
而在這一點上,酷開網絡從建立之初就以系統開發和內容運營為主旨,沒有獨立封閉,而是在系統的不斷迭代中找到了互聯網企業的玩法。也就是所謂的通過內容和運營,來撬動客廳流量。
舉例來看,酷開系統還可以根據用戶的瀏覽習慣和喜好,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行用戶畫像。然後,再進行精準推送,讓用戶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也是其他系統不能達到的。
實際上,酷開網絡不斷深挖OTT大屏的運營模式,並向其它廠商開放其系統平臺以及海量優質內容。助力其它電視廠商獲得終端數據價值。不難想象,酷開網絡定將繼續開拓終端數量以及過多優質內容,通過和其它電視廠商的資源共享,讓酷開網絡的生態形成完美的閉環。
科技娜評
誰用,他自己都快不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