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桃花源考察报告

乌有村委会及胡村长:

根据组织安排,我作为乌有村鸟市组组长、桃花源考察团团长,我认真履职,带着一行50人对桃花源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硕果累累。我作为村民小组组长,官儿不大,可为了工作,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当然没白花银子,我的考察论文《外国人多数不会说中国话》就曾获考察文献一等奖。

现将此次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屠宰行由屠宰大王胡屠户一姓经营,任何人不得插手。肉类计量单位为50公斤,也就是说,桃花源人买肉不足50公斤要付50公斤的钱,超过50公斤不足100公斤就要付100公斤的钱。这不失为一种超前的经营理念,它能够确保该行业的高额利润,值得借鉴和推广。

运输业由曾经发明木牛流马的诸葛亮后人经营。其响亮的口号是“桃花源运输桃花人办”,具体做法就是先由桃花源人交钱(那儿不叫入股)给“孔明运输”买车,然后桃花源人坐车时再花钱买票。有几个桃花源人觉得不合理,非要向“孔明运输”讨个说法不可,不仅将“孔明运输”告上法庭,而且还要求召开听证会。我等考察时桃花源正为此事争执不下,后来一个一言五鼎的大人物出面了,他说“孔明运输”的做法合法又合理,原告要求桃花源人不先交钱买车的做法缺乏可操作性。这个问题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就是“缺乏可操作性”这句话,但这是个人观点,能否放之四海而皆准请村长定夺。

为了提高桃花源人的整体文化,对教育全权负责的孔氏家族为了大力满足桃花源人的需求,加班加点赶制文凭。当然,知识增值,文凭也应涨价,不过还好,这文凭还没涨到天价,不吃不喝,一个人一年的薪水足矣,如果要吃喝,三年的积蓄也能搞定。据说发达国家的人文凭都很高,我们只要认真学习桃花源人的经验和做法,在文凭方面赶超发达国家无疑是小菜一碟。

民以食为天,这是古训,所以我们认真地考察了那里的种植和养殖。桃花源人种的梨有我们的西瓜大,玉米棒子三尺多长,15天的鸡崽十多公斤重,每天能产50来个蛋,猪儿一个月就出栏,而且长的一身瘦肉。我费了很大功夫才从业主口中得知,禽畜吃的都是生长素,作物用的都是膨胀素。据说这膨胀素挺厉害的,芝麻能长得和西瓜一样大。这些肯定是好东西,桃花源人吃了,一个个显得很高大、富态、丰满。以前和洋人并排,他们总是低人家一截,先天营养不良似的,无形中就生出自卑感来,这有损民族尊严。为了彻底改变我村人形象,我不顾被桃花源人捉去坐大牢的危险,带来了不少样品。

这次考察收获很大,我个人为我村繁荣富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不知我的副村级问题能否解决。当然,这不是伸手要官,我是希望挑更重的担子,以能够更好地为我村人服务。

乌有村鸟市组组长 马太合

猴年马月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